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PSVT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各54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即时复律时间,24h复律情况及随访72h室上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即刻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复律率胺碘酮组90.7%,维拉帕米组为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再复发胺碘酮组为3.65%,维拉帕米组为1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胺碘酮组为5.6%,维拉帕米组为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胺碘酮相对维拉帕米24h复律率高,72h再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率少。  相似文献   

2.
郑华  郭娇云 《中国药业》2013,22(10):28-29
目的比较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窦性心律恢复正常快,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毛琳 《中国医药科学》2012,(10):246-247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转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2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和胺碘酮组,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的总有效率为94.3%,维拉帕米组转复的总有效率为82.7%,胺碘酮组转复的总有效率为59.5%,维拉帕米组与普罗帕酮组转复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胺腆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心律转复时间较维拉帕米组和胺碘酮组差异显著(P<0.01),维拉帕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结论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首选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其次为维拉帕米,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推注,10~15min内推注完毕,如果患者20min后没有转复到窦性心律,可采用同样剂量再此推注,如果仍不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应用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推注,10~15min内推注完毕,20min后没有转复为窦性心律,可重复上述剂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复律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普罗帕酮复律时间低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袁德敏 《北方药学》2016,13(6):63-63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组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窦性心律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8例,用胺碘酮药物治疗患者为治疗组24例,用心律平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4例。回顾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使用胺碘酮治疗组复律成功22例,无效2例,复律成功率91.66%。使用心律平对照组:复律成功16例,无效8例,复律成功率66.6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复律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地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8.92±1.84)min少于对照组(16.92±5.84)min;不良反应率10.0%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治疗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维拉帕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2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36例。入院后,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1组采用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治疗,研究2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律时间、72 h疾病复发率,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E峰速度与舒张晚期A峰速度比值(E/A)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研究1组的72.22%(χ2=4.600,P=0.032)。研究2组复律时间短于研究1组(P<0.01),且2组72 h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E/A高于治疗前,且研究2组高于研究1组(P<0.01)。研究1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与研究2组的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3,P=0.088)。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9.
张卫群  徐金华 《海峡药学》2006,18(2):134-135
目的对比分析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采用心律平、维拉帕米、ATP、西地兰、胺磺酮等不同药物终止其发作。结果心律平组有效率93.8%维拉帕米组有效率93.8%,ATP组有效率50%,西地兰组有效率58.8%,胺碘酮组有效率80%。结论心律平、维拉帕米及胺碘酮复律成功率高,复律时间短、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黄卫东  林样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3-2104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对比2组患者:转复率、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普罗帕酮组为98%,维拉帕米组为88%。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普罗帕酮组平均为5.8分钟,维拉帕米组平均为7.5分钟。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8%,维拉帕米组为16%。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较维拉帕米高,复律时间较维拉帕米快,不良反应较维拉帕米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85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n=42)、胺碘酮+缬沙坦组(观察组,n=43),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效2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后第8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观察组(P〈0.05);试验终点时,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2.2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例数相近,2组均未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肺纤维化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胺碘酮和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纪焕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61-262
目的观察并对比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罗帕酮组显效率为48.57%(17/35),总有效率为94.28%,不良反应率为5.71%;维拉帕米组显效率为42.86%(15/35),总有效率为85.71%,不良反应率为14.29%,经t检验,两组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维拉帕米,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的负荷量,30min无效再重复负荷量。维持量为胺碘酮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72h,同时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0.2~0.4g,每天3次。结果胺碘酮静脉使用量每天1050~1500mg,使用时间24~72h,非持续性室速消失38例、持续性室速转复为窦性心律12例,2例演变为室颤死亡,总有效率89.3%。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并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分析治疗效果、复律情况(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1),"<5 min"(P<0.05)和"5~15 min"(P<0.01)的例数均多于胺碘酮组,">15 min"例数的均少于胺碘酮组(P<0.01),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胺碘酮组(P<0.01),在具体不良反应上"心悸"例数多于胺碘酮组(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和平均复律时间及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药物治疗PSVT的有效率及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低、适应证广,可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用药期间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用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为85.1%和83.2%,对照组分别为84.6%和81.8%,比较其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前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7.6%,对照组为60.3%,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左心室内径变化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时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抑制心房重构,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围产期心肌病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静脉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围产期心肌病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在入院后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变化、转复窦性心律发生率、治疗前后2h内心室率变化、室性早博数目、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应用胺碘酮静脉推注后快速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39例(84.7%)。静脉给予胺碘酮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恢复(P〈0.05);心室率显著降低,室性早博及室性心动过速数目显著减少(P〈0.01),而收缩压和舒张压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4例(4.89%)。其中血压降低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未见心力衰竭加重、急性左心衰竭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结论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合并快速心室率或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时静脉应用胺碘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8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44例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结果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律时间长于B组,复律时间分布较B组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少、适应证广,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通州区人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情况、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合用治疗老年人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向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04-105
目的研究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过程,以及比较不同药物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80例预激性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复律时间:实验组为(15.2±6.1)min,对照组为(19.1±6.5)min,实验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优于普罗帕酮,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00例,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托洛尔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以及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第3个月和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个月和第12个月,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心房纤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同时能够延缓患者左心房的扩大,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