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良红  江锡环 《安徽医药》2018,22(1):183-185
目的 观察Kegel盆底肌训练对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2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掌握Kegel盆底肌训练方法,并在术后延续性护理中跟踪指导.评估监测术后两组膀胱残余尿、膀胱颈移动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减少,性生活质量问卷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Kegel盆底肌训练有利于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并改善术后盆底整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早期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予补中益气汤+早期盆底康复锻炼,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疲劳度、阴道压力、1 h漏尿量、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7.386,P=0.007)。治疗12周后,2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阴道压力及性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1 h漏尿量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升高/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率及阴道后壁膨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早期盆底康复锻炼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较好,可促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女性盆底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具有全子宫切除指征,子宫体积≤孕12周的良性肿瘤患者144例脱垂患者除外,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成2组,治疗组71例于术后3个月由专职康复医师指导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同时辅助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73例给予常规健康宣教.2组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POP-Q分度、盆底肌力筛查、盆底超声检查、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问卷.结果 对照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盆底肌力降低、膀胱颈活动度(BND)、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PUA)、尿道旋转角(UR)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发生几率增加、性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脱垂程度(C、Aa、Ap)、BND、Valsalva状态下PUA、UR、盆底肌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近期影响,但对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改善子宫全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推荐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仪结合会阴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及对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会阴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功能、盆底肌力、1 h漏尿量、盆腔脏器脱垂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漏尿量小于对照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结合会阴雷火灸可提高SUI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盆底功能恢复,增加盆底肌肌力,减少漏尿量,降低盆腔脏器脱垂风险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2例产后6周盆底功能筛查阳性〈2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后,盆底肌肉强度具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前后各级的患者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Ⅱ级、Ⅲ级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Ⅴ级的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通过盆底肌肉的训练能够改善女性产后的盆底肌力,对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和预防产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3例,2级7例,3级32例,4级30例,5级28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90例,占90%;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18例,2级24例,3级25例,4级20例,5级13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58例,占58%.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96/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仅为77%(77/1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90-9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阴道的收缩练习,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比较两种康复方案对于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改善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改善率(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后产妇采取电刺激治疗,可使其盆底功能逐渐恢复,避免阴道组织松弛及盆底肌肉肌力松弛等情况发生,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避免产后妇女尿失禁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使其阴道紧缩度及盆底肌力的力量达到正常标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盆底康复治疗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成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盆底肌纤维的肌力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在1 h尿垫试验量、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残余尿量以及尿失禁频率对比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盆底肌疲劳度对比,术后1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个月复查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在盆底不适、盆底功能以及盆腔泌尿功能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以及盆底肌疲劳度,降低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术后的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中重度子宫脱垂术后患者50例,其中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将2021年2—8月收治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完整的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加生物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盆底肌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等治疗后指标均大于对照组,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肌疲劳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系统盆底肌康复疗法改善盆底肌肌力和疲劳效果良好,验证了盆底康复治疗对于中重度子宫脱垂行阴式子宫全切除(加或不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轻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铅山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均分为30例/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PFIQ-7、PFDI-20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治疗后在Ⅰ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中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在盆底肌功能等级判断中,研究组4~5级患者比例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盆底肌肌力测定正常率为96.67%,对照组则为73.33%,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尿失禁频率、残余尿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为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提升盆底障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收治的产后6~8周产妇2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产妇护理后子宫脱垂分级情况、盆底肌力评定情况、尿粪失禁和性生活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子宫脱垂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粪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性生活满意106例,占88.33%,对照组对性生活满意65例,占54.17%;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2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及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中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旨在进一步提升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就诊并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者选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在接受治疗同时,对照组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尿失禁及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理想,盆底功能及肌肉张力改善效果确切,可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42d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从2010年8月至今共开展产后盆底肌肉行手法肌力评定800例;选取常规产后42d检查的产妇深、浅层盆底肌肉肌力均≤Ⅲ级共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照组行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动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85例,对照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3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肉训练,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226例,有效率为94.17%,子宫脱垂治疗有效76例,有效率为90.48%,尿失禁治疗有效119例,有效率为95.97%。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182例,有效率为75.83%,子宫治疗有效脱垂53例,有效率为60.92%,尿失禁治疗有效84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及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4.04±0.35)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8±1.56)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11±1.51)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2±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01)%。对照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3.32±0.41)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05±1.24)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42±1.33)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4±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1±0.02)%。观察组盆底肌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有显著效果,对改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情况也起到有效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盆底超声的效果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常规治疗。使用盆底超声对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各项超声检查指标。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SD与BND水平亦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经盆底超声证实,子宫全切术患者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且盆底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盆底结构相互关系和走向,利于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进一步诊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52-254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产后42 d复查的160例初产妇女,按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80例采用剖宫产分娩。两组均询问压力性尿失禁(SUI)病史,行妇科检查,手测肌力检测,盆底肌力筛查等测定脏器脱垂程度。结果:对照组SUI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各项均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测肌力<3分及盆底肌筛查肌力<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使产后盆底功能下降,剖宫产能减少SUI、盆底肌力下降及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的下降,产后均应尽早行盆底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1日-2012年1月113在本院妇产科门诊通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尿失禁改善情况、性生活情况及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盆腔脏器脱垂测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肌收缩力、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等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阴式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尿量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评分(10.37±3.2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问卷评分(22.18±2.32);对照组术后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评分(21.37士5.68),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问卷评分(31.36±4.1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改善,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取盆底肌锻炼)与观察组(42例,采取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后4个月时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产后4个月时,观察组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FSF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改善产妇产后性生活,降低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