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重度膝关节炎伴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9例重度膝关节炎伴胫骨平台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TKA治疗,评估患者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屈膝范围及HS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95°~100°,HSS评分为82~90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100°~120°,HSS评分为85~96分,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TKA治疗老年重度膝关节炎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满意度高,不增加额外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16例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膝)。术前将胫骨平台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根据术前规划行手术治疗并记录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1~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术后第2天、6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 0. 05),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12~18分,HSS评分69~95分;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4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为17/18。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伸直-5°~5°,屈曲120°~140°。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精准性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胫骨平台下方开窗、骨折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28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110°~130°、伸直0°~5°,关节面平整,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膝外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2例。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Schatzker分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2-01—2017-06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的8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X线分级标准。胫骨平台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Ⅴ型19例,Ⅵ型22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与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骨性关节炎发生时间、骨性关节炎类型(累及单一关节或累及多个关节)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与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总分、骨性关节炎发生时间、累及多个关节发生呈负相关,与单一关节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不同Schatzker分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时间、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因此尽早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有利于准确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预防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1例43膝骨关节炎终末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膝关节功能进行H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对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内翻畸形程度、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与术后膝关节ROM之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手术前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内翻畸形程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经筛选后纳入方程的变量只有术后胫骨平台PSA (P<0.01)、术前疼痛功能评分(P<0.01)、体重指数(P<0.05),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对应变量的作用排序为术后胫骨平台PSA (0.555)>术前疼痛评分(0.357)>体重指数(0.187).ACO术前大于术后组的患者术后膝关节ROM明显好于ACO术前小于术后组(P<0.05).术后胫骨平台PSA 7°~9°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最好.[结论](1)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术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关节内翻畸形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2)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疼痛评分、体重指数对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影响显著;(3)股骨ACO变化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影响,术后胫骨平台PSA7°~9°膝关节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外侧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SchatzkerⅡ、Ⅲ型外侧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关节镜辅助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r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术后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镜辅助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辅助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开展时间、术中总失血量、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HS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关节镜辅助组VAS评分、HS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辅助组术后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SchatzkerⅡ、Ⅲ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手术简单、可缩短操作时间,且创伤轻、出血少,通过关节镜辅助观察胫骨平台的抬高及复位程度,术后愈合速度快,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膝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促进生存质量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自行设计,于2015年2月18日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 0601629.7)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治疗16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本组16例均为闭合骨折,待伤后5~12天局部肿胀消退,软组织条件改善后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规律随访,行膝关节正、侧位X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HSS评分[2]。结果 16例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5个月。HS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良率100%,无关节内感染及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设计合理,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操作简单、可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其它手术方法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新的骨折及复位不良等副损伤,减少创伤,有助于术后功能康复,是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侧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1—2018-03采用后侧正中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来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17.8±0.6)个月。术后Rasmussen复位评分15~18(16.9±0.4)分;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0~96(90.7±3.8)分。术后有1例出现膝后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病例。有2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受限,经锻炼后明显好转。结论后侧正中入路能很好地显露整个胫骨平台后柱,有利于解剖复位骨折端并置入内固定物,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膝关节功能优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锁定钢板和双锁定钢板治疗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4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9例单锁定钢板治疗患者为单钢板组,35例双锁定钢板治疗者为双钢板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3、6、9、12个月术膝的膝关节功能 HSS 评分。结果两组在术后12个月 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钢板组疗效优于单钢板组。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坚强,术后可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累及后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根据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形态学提出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对26例手术治疗失败的累及后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骨折类型、固定方法、骨折形态学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同时根据影像学资料及形态学特点制定具体手术计划。结果 26例失败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膝关节功能障碍,翻修前Rasmussen评分8~17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36~68分。其中手术方法不当8例,内固定方法选择不当18例。翻修术后Rasmussen评分25~28分、HSS评分80~93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折复位不良、固定方法选择不当是累及后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学特征制订适当的治疗计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和超关节单臂外固定器联合应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2003年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Ⅴ型17例,Ⅵ型7例,采用支撑钢板和单臂外固定器联合应用治疗,术后35例获随访,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35例经12~2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伸膝0°~5°,屈曲均超过100°,无膝关节不稳。1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关节面出现Ⅱ期塌陷大于2 mm,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平均为85.3分,优25例,良8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4.3%。结论:支撑钢板和单臂外固定器联合应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临床常见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探讨微创治疗的有效、实用方法。方法 11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微创下开窗撬拨植骨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双固定螺钉固定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支具外固定配合积极康复功能训练。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2 min。11例均获得平均13(5~20)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良好,无复位不良、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膝关节失稳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末次随访时按Rasmussen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膝外翻应力所致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切开与保留鹅足肌腱两种处理方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行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中保留鹅足肌腱(研究组),22例术中切开鹅足肌腱(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膝侧别、致伤原因、Schatzk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合并韧带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解剖复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周、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术后3个月站立位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术后1、3、14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情况;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2.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研究组(t=8.339,P=0.000)。术后对照组和研究组骨折解剖复位率(90.9%vs. 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对照组术后发生胫骨近端骨髓炎1例、切口皮肤坏死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研究组发生干骺端骨不连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40.9%vs. 22.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 P=0.209)。研究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伸直活动度及术后2周、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两组VAS评分及HSS评分均逐渐改善(P<0.05),而且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HSS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鹅足肌腱相比,保留鹅足肌腱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患者术后1年内膝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外侧锁定板和前后拉力钉固定胫骨前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为SchatzkerⅡ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前采用Mimics软件在健侧胫骨近端数字模型确定锁定板及螺钉位置,测量关节面下前后拉力钉置入方向及长度。术中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固定后经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置入外侧锁定钛板,依照健侧膝关节术前Mimics软件测量前后拉力钉置入方向及长度,指导前后拉力钉在矢状位方向置入2枚合适长度螺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2.6±4.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7±6.5) ml。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完全正常,HSS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年,关节面塌陷高度显著减少(P<0.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显著改善,所有患者于12~18周骨折愈合。术后1年CT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塌陷出现。[结论]外侧锁定板前后拉力钉固定胫骨前外侧平台塌陷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避免继发性的关节面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15.
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高能量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后(SchatzkerⅤ、Ⅵ)的微创治疗,即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Hybrid外固定支架的疗效。方法从1999~2002年收治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7~48岁,平均39.3岁。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经6~27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12例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膝关节功能伸膝0~5°,屈膝均超过100°。未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其中1例发生针道感染,2例术后2年X线有骨关节炎表现。平均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kneesocietyclinicalratingsystem)分别为88.7和85.2。结论利用间接复位技术及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4—2012-12共接诊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57例,根据三柱分型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行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后钢板内固定,再次行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术前及术后指导患者配合早期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21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5周;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90°~100°,平均9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20°~180°,平均145°;术前HSS评分为30~65分,平均45.5分,术后12个月HSS评分为63~98分,平均88.7分。结论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72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因素分析各观察指标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性,有意义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膝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工人、吸烟史、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术后膝关节僵硬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atzkerⅥ型、合并伸膝装置损伤、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0 d、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的软组织损伤、清创术超过2次、合并异位骨化、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与术后膝关节僵硬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伸膝装置损伤、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0 d、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的软组织损伤、清创术超过2次、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14.5%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硬;膝关节僵硬各危险因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延迟患膝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纤维化或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式,分析比较应用不同手术径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29例,其中采用后内侧、前侧联合入路10例(posteromedial plus anterior approach,PMA组),前侧入路19例(anterior approach,AA组),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了解不同径路术式与骨折愈合、复位效果、复位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PMA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AA组。PMA组、AA组的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而骨折复位效果、复位的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两组术式并无差别,应依据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块的大小、位置以及骨折断端的走向、移位选择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获得随访的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57岁。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其中骨折保守治疗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骨折至全膝置换手术的间隔时间1~14年,平均7年。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功能评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前和术后随访进行评估。术前TKA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78.5±32.5)°,KSS评分(63.8±12.1)分,功能评分(62.8±9.8)分。结果根据术中情况,6例患者选择后稳定型假体;3例患者因平台骨缺损选择螺钉水泥处理;3例患者因骨缺损选择胫骨侧延长杆加垫块处理;1例患者因内侧韧带部分损伤选择限制性膝关节假体(legacy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LCCK)。本组13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术后出现肌肉间隙静脉血栓,给予抗凝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僵直膝,给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随访时间12~113个月,平均68个月。末次随访时KSS评分(81.7±11.1)分,功能评分(83.5±15.4)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5.4±18.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KA治疗以往胫骨平台骨折后发生的创伤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恢复肢体的下肢力线,确保假体达到软组织平衡,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ORIF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术后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HSS评分大于等于70分组(72例)和HSS评分小于70分组(28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嗜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初始平台塌陷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位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胫骨平台ORIF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性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Schatzker分型、初始平台塌陷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复位、骨密度T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BMI、吸烟史、嗜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损伤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Schatzker分型、初始平台塌陷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位情况、骨密度T值是影响胫骨平台ORIF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性因素(P0.05)。将以上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等于60岁、有糖尿病史、Schatzker分型为Ⅳ~Ⅵ型、骨密度T值小于等于-1.0不利于胫骨平台ORIF术后患者临床结局(P0.05)。结论骨密度与胫骨平台骨折ORIF术后患者临床结局密切相关,骨密度T值小于等于-1.0不利于胫骨平台ORIF术后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