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俊娜  曲国红  谈震 《安徽医药》2021,25(7):1480-1484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房颤病人服用利伐沙班诱发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使用利伐沙班的91例临床基本特征,如年龄、出血史、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合并用药等.通过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考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91例病例中发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有19例(20.8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既往出血史、房颤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和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利伐沙班相关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病史(P=0.029,OR=1.530,95%CI:1.348~284.904)和既往出血史(P=0.021,OR=9.318,95%CI:1.397~62.154),合用SSRIs(P=0.004,OR=49.502,95%CI:3.492~701.806)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75岁以上老年房颤病人既往有出血史、恶性肿瘤、合用SSRIs时服用利伐沙班应注意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采用利伐沙班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栓治疗(DAT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S合并NVAF行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进行质量控制剔除更改治疗方案和失访者后,最终观察组纳入57例,对照组纳入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T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栓治疗(TAT方案),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评价心房颤动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和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研究结束时,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严重程度分型比例。结果:治疗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均较前略升高,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复合事件(支架内血栓、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或外周动脉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后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心内科病区2017年3月至6月收治的201例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并拟行射频消融术的NVA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OR=5.573,95%CI(2.621,8.525),P<0.001],年龄≥65岁比例[OR=0.310,95%CI(0.162,0.594),P<0.001],预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P=0.002),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OR=0.273,95%CI(0.126,0.593),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P=0.025)与利伐沙班用量显著相关;合并冠心病[OR=0.512,95%CI(0.280,0.937),P=0.029],联用阿司匹林[OR=0.102,95%CI(0.029,0.356),P<0.001]、氯吡格雷[OR=0.153,95%CI(0.055,0.423),P<0.001]、他汀类药物[OR=0.467,95%CI(0.265,0.823),P=0.008]、胺碘酮[OR=5.729,95%CI(2.106,15.586),P<0.001]、质子泵抑制剂[OR=1.909,95%CI(1.088,3.351),P=0.024]等药物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显著差异。使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须监测。患者住院期间共23例(11.44%)发生出血,研究后发现,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风险与其日剂量显著相关[OR=0.786,95%CI(0.637,0.970),P=0.025];此外,联用阿司匹林[OR=7.700,95%CI(1.150,51.556),P=0.035]和出血风险评分升高[OR=2.305,95%CI(1.044,5.091),P=0.039]可显著增加使用利伐沙班相关出血风险。结论利伐沙班日剂量、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出血风险评分是导致NVAF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伐沙班组(n=46)和华法林组(n=46)。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复发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血红蛋白。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均明显降低,且利伐沙班组低于华法林组(P<0.05或P<0.01)。利伐沙班组患者复发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利伐沙班组高于华法林组(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相对较低,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谭晓明 《北方药学》2021,18(6):92-93
目的:探究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设为观察组)及华法林治疗(设为对照组)的≥60岁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各30例,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小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大出血事件、大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栓塞事件、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TT、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LT、AST及TBIL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PLAAO)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NVAF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PLAAO)、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三组,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3个月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3/32)、15.0%(6/40)、31.2%(5/16), 三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 P=0.001);治疗3个月后, 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cr)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PLAAO、华法林、利伐沙班均能预防NVAF患者卒中, 而PLAAO相对于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更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值)和下次给药前(谷值)进行凝血指标监测,记录这三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3个月随访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 39例患者发生出血为出血组,79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其余项目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在出血事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38%)。出血组PT谷值、PT峰值和APTT峰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峰值是预测出血的最佳指标,临界值为18.15 s(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684)。结论 临床使用利伐沙班应关注消化道出血。在监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方面,PT峰值是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当PT峰值≥18.15 s时,提示有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将某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和同时期接受体检的20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然后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处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给予利伐沙班15mg/d,乙组给予利伐沙班20mg/d,对照组20例健康者作为参考比较,分别检测3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四项情况,并测定其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复查抽血等方式,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利伐沙班的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甲乙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得到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甲组与乙组患者出现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差异不大,进行组间比较的结果为P0.05;而观察治疗前后甲乙组患者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治疗前患者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差异不大,治疗后甲组、乙组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降低,甲组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结合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较好,调整利伐沙班的剂量在15mg/d时的效果较好,患者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得到显著抑制,并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栓塞事件,此方案应用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卒中已有明确的推荐剂量,但亚洲不同国家/地区批准用于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利伐沙班推荐剂量存在差异。而且由于缺乏高证据级别的研究数据支持,目前亚洲相关研究对NVAF患者使用低于说明书推荐的利伐沙班剂量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存在不一致。本文对亚洲NVAF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在各指南/共识中的应用剂量推荐、亚洲人群抗凝特点和临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使用利伐沙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NVAF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80岁)和对照组(<80岁)。观察2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全身性栓塞、大出血及死亡事件的风险。结果:116人完成随访,观察组59人,对照组57人。所有患者至少合并1种慢性疾病,低体质量和肾功能不全是超高龄NVAF患者的生理特点。93.2%患者服用低于标准剂量的利伐沙班,52.5%患者有高或中等依从性。随访结束,2组患者缺血事件、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和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对于超高龄NVAF患者应充分评估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低于标准剂量利伐沙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23):3247-325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行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 L,qd;观察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PE发生率分别为8.00%、7.50%,与对照组的12.00%、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298.31±52.18)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40±54.2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THA后DVT的形成;利伐沙班还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利伐沙班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NVAF患者3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利伐沙班20 mg/d+DAPT的123例患者作为高剂量组,利伐沙班15 mg/d+DAPT的137例患者作为中剂量组,利伐沙班10 mg/d+DAPT的110例患者作为低剂量组。统计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出血事件严重程度。结果 3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项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16 7)。3组大出血、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16 7)。结论 ACS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NVAF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B)事件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抗凝药物重启情况及抗凝治疗特征。方法 选取绵阳富临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经历GIB事件后停用抗凝药物的NVAF住院患者,出血控制后筛选其中有明确抗凝指征(CHA2DS2-VASC男性≥2分或女性≥3分)且无抗凝禁忌的患者2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观察以下指标:(1)抗凝重启率;(2)GIB事件分类;(3)出血原因;(4)CHA2DS2-VASC/HAS-BLED评分;(5)重启药物方案。结果 208例患者中51例(24.5%)重启抗凝,CHA2DS2-VASC评分<5分与≥5分抗凝重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vs.26.0%,P>0.05),出血风险低危组重启率高于高危组(40.7%vs.18.1%,P<0.01)。绝大多数GIB事件为非大出血,追溯到潜在的GIB事件发生风险因素53项,其中低于50%被积极纠正或消除。临床重启抗凝时,多倾向于选用低剂量新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OACs在治疗NVAF中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西班等NOACs相较于华法林在NVAF患者中,能显著降低卒中、颅内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NOACs服用方便、无需检测凝血指标、无需频繁调整剂量,在最新的房颤指南中得到推荐,但临床研究有限,价格昂贵,缺乏有效的拮抗药。结论:NOACs在治疗NVAF中有可观的临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冯慧琼  董峰  孟祥君  牛文亮  席富强  王伟 《天津医药》2021,49(12):1324-1327
目的 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联合CHA2DS2-VASc 评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OSAHS合并房颤患者198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 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6例)和无脑梗死组(162例)。比较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的各项指标,分析OSAHS合并房 颤患者血清PTX3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 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TX3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梗死 组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房内径(LAD)、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HA2DS2-VASc评分 以及PTX3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OSAHS合并房颤患者血清PTX3水平与LDL-C、LAD、AHI、CHA2DS2- 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AHI、CHA2DS2-VASc评分以及PTX3均 为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PTX3与CHA2DS2-VASc评分预测OSAHS合并房颤患者 发生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695~0.875)和0.794(0.698~0.890),两者联用分析后敏感度和约登指数均有 了明显的提升。结论 血清PTX3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长期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房颤动中心就诊,服用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NVAF患者258例,根据口服不同抗凝药物分为利伐沙班组(92例)与达比加群酯组(166例)。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栓塞事件与出血事件[血尿、黑便、其他部位出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和鼻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利伐沙班组出现脑梗死与心肌梗死各2例,栓塞事件发生率为4.3%(4/92);达比加群酯组出现脑梗死2例、心肌梗死4例,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6%(6/166)。2组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利伐沙班组共发生出血事件14例(15.2%),均为其他部位出血;达比加群酯组共发生出血事件18例(10.8%),其中血尿4例(2.4%)、黑便2例(1.2%)、其他部位出血12例(7.2%)。2组患者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利伐沙班组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高于达比加群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利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B组)及无并发症的老年患者30例(A组),使用相同麻醉方法,术后均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监测其术前及术后2 d,7 d,14 d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于术后14 d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记录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均为0。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B组的术前PT,APTT比A组低,Fib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四个时段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发生有预防作用,且不会对其凝血功能产生大的影响,不会增加其术后严重出血的风险,可安全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的临床合理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利伐沙班的103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其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进行合理性分析,对出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103例病例中,剂量不足62例(60.19%)、严重肾功能不全用药5例(4.85%)、联合用药不合理2例(1.94%)和活动性出血用药2例(1.94%)。共随访78例资料完整患者,发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有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下血瘀、瘀斑4例(5.13%),消化道出血2例(2.56%),泌尿道出血2例(2.56%)。所收集不良反应中发生时间最短的3 d,最长的128 d。随口服利伐沙班剂量增加,标准剂量与低剂量相比出血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栓塞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与服药前相比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升高,D-二聚体(D-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存在不合理情况,其中剂量不足和严重肾功能不全所占比例较大。临床工作中多数老年房颤患者服用利伐沙班10 mg/d,在降低出血事件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