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别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2.51版和3.21版软件采集机采血小板,比较两者在采集机采血小板时的效率。方法选择74人次和70人次,分别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2.51版和3.21版软件采集机采血小板,对在采集过程中献血者采集前血小板计数、采集前血细胞比容、全血处理量与产品血小板计数、采集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2.51版和3.21版软件采集机采血小板,采集产品血小板量两者基本相同;后者全血处理量减少,采集时间缩短。结论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3.21版软件更加适合南京汉族人群的机采血小板的采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CS+血细胞分离机单一供者血小板(SDP)的采集质量与冲红原因。方法以MCS+采集196人份SDP,以KX-21血细胞分析仪并比较SDP成品中血小板(plt)含量、白细胞(WBC)污染量、红细胞(RBC)污染量、采前红细胞压积(Hct)及采前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参数。结果196人份SDP成品中19人份SDP发生冲红现象,plt平均含量为(3.64±0.81)×1011袋,WBC、RBC污染量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分别占90.82%和33.16%。冲红组与未冲红组比较显示SDP成品中plt、采前Hct差异无显著性,而WBC污染、RBC污染及采前MCV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01,P<0.01,P<0.001)。结论MCS+采集的SDP其plt含量完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WBC严重污染几乎与冲红现象同步。采前MCV是导致冲红与否的关键,在其他指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采前MCV≥88fL将可杜绝冲红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新华  张燕  侯亚萍 《河北医药》2012,34(12):1878-1879
Trima是美国CaridianBCT公司生产的Trima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MCS+是美国Haemonetics公司生产的MCS+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两种机型均为国内各省市血液中心使用的性能较为先进的进口机型.本文参照FDA评价分离机分离效果的参数要求[1],对有效成分的收集量(高浓度)、无效成分的污染量(高纯度)、采集时间、采集效率及对献血者和患者的安全性等方面对Trima和MCS+ C5版本LDP程序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及采集时间,采集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成分输血是输血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血液中心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应用BaxterCS 3 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粒细胞 ,共采集单采成分 6773人次 ,现将对单采献血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护理过程1 .1 采前护理  ( 1)献血者选择 :符合卫生部颁发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有过捐献全血的经历 ,属于低危、安全、自愿的献血者。 ( 2 )采前 2周内献血者进行血液全项化验检查 ,红细胞压积为 0 .3 5~ 0 .5 ,血小板计数单人份大于 15 0× 10 9 L ,双份大于2 3 0× 10 9 L。血小板形态及功能正常。采前一周内没有服…  相似文献   

6.
戴清  张艳 《淮海医药》2002,20(1):26-26
目的;对单采献血出现的献血反应做出观察,分析,处理。方法:采用随机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286例机采献血出现献血反应6例,占机采总数的2%。结论:6例献血反应均为一过性低血钙反应,在补充钙剂后症状消失,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身体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机采血小板应用的增多,对机采血小板有效、高效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血液中心或血站(包括笔者所在血站)献血者选择不同血细胞单釆机釆集血小板筛选指标,主要根据当地的献血者的体重和采前血小板数量等指标不同,选择性的用Amicus和Trima血细胞单釆机采集血小板,并保证献血后外周血小板计数(PLT)不低于100×109/L。为此笔者对2017年1月—6月1965例捐献的随  相似文献   

8.
黄辉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05-506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5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通过相关评价指标对输注有效率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输注次数越多患者临床输注有效率相对较低;临床疾病方面在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疾病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较高;输注后1h、24h中PLT、CCI、PPR比较,三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把握好输注血小板的最佳时间并严格掌控血小板输注指征,同时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及各种诱因,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方法对2008~2009年珠海地区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作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本站共报废单采血小板88个治疗量。发现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血、阳性报废、ALT不合格、絮状物、凝块、超量、少量、过期报废、破损等。结论加强血站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钢  左正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60-161
目的:通过对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适当的措施与对策,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充分保护血液资源。方法:对长沙血液中心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长沙血液中心2007年1月~2009年12月单采血小板报废率为5.44%,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偏高、血小板过期、HBsAg(+)、抗-HCV(+)、抗-TP(+)、抗-HIV(+)。结论:单采血小板主要报废原因是ALT偏高、血小板过期,建议加强献血者招募时的宣传教育,开展ALT初筛检测,加强与临床沟通,做好血小板采集计划,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目前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概率及探讨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有效性。方法用BacT/ALERT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1837份单采血小板中,初筛为阳性的4袋(0.22%),复筛确认阳性的1袋(0.054%),经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结论目前的单采血小板模式是安全的,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率。方法对16例28次采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每例采集1~3次,共28次。平均采集时间255min,采集过程顺利,单个核细胞数(MNC)平均为2.36×108/ml,单个核细胞平均为93%,采集前后患者的RBC、HGB、HCT无明显变化(P>0.05),PLT有明显的降低。28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次,男1次,女2次,均为枸橼酸盐毒性反应。结论采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可靠,为确保采集成功,必须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处理血液总量(终点量值)、全血流速及抗凝剂比例,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商丘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献血资料,分为两组,应用MCS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A组,以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B组,比较两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献血者血管条件和红细胞比容来选择合适的血细胞分离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孙昂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42-2143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和单采血小板输注后输血反应发生率同游离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对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223例,采用Trinder法检测采集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223例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自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游离血红蛋白含量高低与输血反应的发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红细胞破坏,引起单采血小板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易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方法 比对66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输注疗效的判断.结果 ①输注单采血小板24 h后,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数量有明显的提高.②几种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效率不同,畸形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60.7%其他几种白血病输注有效率各不一样.结论 输注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各种血液病当中对减少和预防出血有显著的作用.血小板的输注因个体而异,减少重负输注,因而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与性别和循环量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单采献血者1751名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献血者的性别及循环血量和枸橼酸盐反应的关系。结果1751名献血者中,出现枸橼酸盐反应91例,其中女性枸橼酸盐反应最多为11%,中度反应发生率较高;男性枸橼酸盐反应为2%(P〈0.01),多为轻度反应,循环量越多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比例越高(P〈0.01)。结论对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高发献血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使其成为捐献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不断壮大无偿单采的献血队伍,满足临床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增加献血者的热情,可以在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欣 《河北医药》2014,(19):2980-2981
机采血小板的特点是高纯度、长时保存、高安全性、低疾病传播率、低输注无效率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手工采集[1]。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献血者不断增加,许多血站和医院又大力招募血小板捐献队伍,对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2]。但是,献血者在多次机采血小板后机体内血小板有所降低,这样是否会影响到长期献血者体内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800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监测献血后1个月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与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9.
蔡红军  于黎华  韩静  陈斌 《江苏医药》2020,46(3):281-284
目的探讨血小板贮存期间血小板扩散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变化。方法选择泰州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分别于第1、3、5天进行扩散试验,并检测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因子4(PF4)、可溶性CD40L(SCD40L)、CD62P和活性氧(ROS)等炎症介质变化。结果与第1天比较,第3、5天血小板的扩散能力下降[(25±7)%、(15±3)%vs.(52±12)%](P<0.01),第5天血小板的扩散能力低于第3天(P<0.01)。与第1天比较,第3、5天的TXB2[(1480±282) pg/mL、(3570±650) pg/mL vs.(605±58) pg/mL]、PGE2[(11 000±2480) pg/mL、(10 658±1874) pg/mL vs.(4930±1270) pg/mL]、PF4[(3558±962) ng/mL、(4010±1027) ng/mL vs.(1226±205) ng/mL]、SCD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单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质量和临床输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血站单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将临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研究组患者给予单采血小板输注。比较分析单采与手工分离血小板质量以及两组患者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与手工分离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白细胞混入量和红细胞混入量均明显降低,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1 h及24 h血小板计数有所提高,CCI输注1 h和24 h有所提高,有效输注率也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质量优于手工分离小板,但二者临床效果相近,为临床血小板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