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脊柱外伤及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预防脊拄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101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470例)和干预组(5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发生DVT 27例(5.74%),干预组4例(0.74%),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DVT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住的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术后3 d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术后7 d复查凝血指标,比较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101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470例)和干预组(5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VT27例(5.74%),干预组4例(0.74%),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DVT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随着脊柱外伤和手术病例逐渐增多,伤后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通过分析脊柱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不同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及机械与药物方法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脊柱外伤及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PE危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脊柱外伤及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4年3月资料完整的812例脊柱外伤及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其中2003年2月以前病例均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2003年2月以后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血栓预防措施,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57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采取血栓预防措施组病例24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3例。采取预防措施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P<0.05)。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伤后或围手术期进行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药物4方面给予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栓塞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心理、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老年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3-06—2013-12行腹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4-01—2014-07间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操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给予下肢运动操指导,术后协助进行下肢运动操锻炼。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1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运动操可以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主动自觉遵医,有效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8例.Ⅰ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Ⅱ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Ⅱ组患者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Ⅰ组(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溶栓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84例患者痊愈(80%),显效18例(17%),症状未有减轻者3例(3%).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药物4方面给予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栓塞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心理、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流程,以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检出率。方法:通过检索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最终纳入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基于此5条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流程。选取2018年1~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病房住院的443例围术期患者采取传统血栓诊断流程(传统方法组),即患者出现DVT临床表现或D-二聚体检测值明显高于其阳性临界值时再采取双下肢B超对患者DVT进行筛查诊断。于2018年7月1日~11月30日对同一病区住院的498例围术期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的DVT筛查诊断流程(新方法组)。比较两种方法应用前后,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DVT的发生率及患者确诊DVT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紫变暗等DVT临床表现(症状性DVT)的发生情况;通过查看患者双下肢B超检查报告单统计患者DVT临床分型中周围型占比情况。结果:传统方法组与新方法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2.93%、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100例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FMEA理论分析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失效模式,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失效模式RPN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满意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评估、导管因素、置管、冲管和封管、健康教育因素、置管后的日常照护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内皮微粒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扩张反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FMEA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9%;对照组发生率为1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P<0.05)。结论加强护理能较好的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冰硝散外敷患肢.7 d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大、小腿周径消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冰硝散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100例SAP患者(APACHEⅡ评分≥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DV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根据评分采用相应预防措施.结果 观察组出现DVT阳性体征2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并针对风险因素分级采用预防护理措施,是降低DVT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制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执行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7例(7%),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分级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