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初治即使用常规剂量伏立康唑,5例在氟康唑无效情况下改用伏立康唑,1例患者联合使用卡泊芬净及伏立康唑。结果 13例患者有效10例(其中治愈7例,改善3例),无效2例,死亡1例。副反应:肝功能异常2例,1例为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轻度升高,1例出现轻度黄疸,2例出现一过性低钾血症,未出现一次性视觉障碍,不需要停止伏立康唑进行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有效率为76.9%。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预防血液病患者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CBM、CNKI、维普、万方等文献数据库,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4项,共1372例患者,伏立康唑组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曲霉感染率分别低于氟康唑组、对照组;而总死亡率、念珠菌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伏立康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伊曲康唑,视觉障碍和肝功异常发生率高于伊曲康唑。结论伏立康唑预防血液病患者化疗或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总体疗效优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相当,在预防侵袭性曲霉感染中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但应警惕其引起视觉障碍和肝功异常。  相似文献   

3.
周小艳 《海峡药学》2013,25(2):218-219
目的分析和探讨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单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严格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4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0.3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1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4%,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已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伏立康唑组在缓解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38%,明显高于氟康唑组的治疗有效率62.86%(P<0.05);2组患者在低血钾、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康唑和伏立康唑都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二者安全性相仿,但伏立康唑的疗效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和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120例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患者分成三个观察组,每组40人。第一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第二组患者使用氟康唑组治疗;第三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组治疗。对三个观察组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及时分析。结果 120例患有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的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感染(70.83%)和肠道感染(18.33%)。应用氟康唑组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应用两性霉素B组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结论应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明显,氟康唑组的治疗安全性优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肺真菌感染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前期予以伏立康唑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病情好转且稳定后,予以伏立康唑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时间、临床转归、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时间45~186 d,平均(73.6±8.7)d;41例患者中,中途停药9例,死亡2例,病情好转后停药30例。41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16例,发生率39.0%,其中肝胆系统2例(4.9%),神经系统9例(21.9%),水肿1例(2.4%),肾脏系统2例(4.9%),肌肉1例(2.4%),眼睛1例(2.4%)。结论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但多数耐受性良好,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治疗时应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7.
柴国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02-2104
目的探讨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8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基础上,加用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x^2=5.906,P〈0.05),感染控制时间、持续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19、1.987,x^2=4.062,均P〈0.05)。结论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3):708-709
目的:比较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对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均给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为85.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康唑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伊曲康唑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肺侵袭性肺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伏立康唑治疗15例肺部侵袭性肺曲菌病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病例中,治疗120d时,13例有效,有效率66.67%。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肺曲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一线抗肺曲霉菌药物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84例于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平均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28例患者。A组患者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组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明显低于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并没在脂质体疗效上有显著的差异;两性霉素B组的不良反应率都要比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明显的高很多。结论使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十分显著,但与这两种药物相比较,氟康唑的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肺部念珠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9例肺念珠菌感染患者按照住院号顺序分为伏立康唑组与氟康唑组,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感染治愈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伏立康唑组总体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氟康唑组的65.9%(x2=7.51,P<0.01),痊愈率分别为65.1%和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60,P<0.05).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氟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念珠菌感染效果优于氟康唑,两者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伏立康唑治疗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高龄患者短期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老年科住院、临床诊断为IPFI并口服伏立康唑治疗的高龄(≥80周岁)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合并用药、肝肾功能水平基线值、口服伏立康唑疗程以及用药后30 d内肝肾功能和生存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全因肝损伤、急性肾损伤(AKI)和死亡的影响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91±5)岁;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肝损伤者6例(17.6%),发生AKI者7例(20.5%),死亡9例(2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3,P=0.03),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 m^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0,95%CI:1.27~133.29,P=0.03),AKI是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0,95%CI:4.21~547.18,P<0.01)。结论高龄IPFI患者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肝损伤、AKI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年龄、基线eGFR<60ml/(min·1.73 m^2)分别是发生肝损伤和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田芳 《抗感染药学》2020,17(1):109-111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每组34例;氟康唑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伏立康唑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氟康唑组(76.47%)(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伏立康唑组患者不良反应中ALT异常发生率(14.71%)高于氟康唑组(0.00%)(P<0.05)。结论:采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氟康唑,但ALT异常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心血管中心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2例,均给予伏立康唑(汇德力康),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70.00%。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和患者基础病稳定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不良反应主要有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和皮疹。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高效广谱,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光华医院2019年3—12月收治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氟康唑组51例与伏立康唑组52例。氟康唑组予以氟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予以伏立康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肝肾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尿素氮(BUN)]、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FEV1%、FEV1/FVC及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以及FVC%高于治疗前,且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P<0.05)。治疗前2组TBiL、AST、ALT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BiL、AST、ALT以及BUN高于治疗前,但伏立康唑组低于氟康唑组(P<0.05)。治疗前2组ESR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与CRP低于治疗前,且伏立康唑组低于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康唑组(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强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7例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静脉滴注伏立康唑4mg/kg,1次/12h,对照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从5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为1mg/kg,1次/d,两组均于用药2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69.2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较两性霉素B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予伏立康唑首日6mg/(kg.次),每12h一次,以后每次4mg/(k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1%和69.6%。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结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陈芳  王钧  蒋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735-1739
目的 评价伏立康唑对呼吸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9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均给予伏立康唑,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细菌学指标,并对该药疗效与副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 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临床痊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80.56%.真菌学疗效清除率为76.67%.不良反应主要为精神神经症状,包括幻觉49例(53.26%),视觉异常26例(28.26%),失眠22例(23.91%),其中2例患者停用伏立康唑或换用其他抗真菌药,其余均在足疗程停药后,自动恢复.因原发病病情加重死亡18例.结论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物,作为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氟康唑预防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7月,查找氟康唑预防及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535例患者.氟康唑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与伊曲康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78,95% CI(0.76,4.18),P=0.19],临床疗效低于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RR =0.75,95% CI(0.63,0.89),P=0.001],真菌清除率低于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RR =0.70,95% CI(0.57,0.85),P=0.0005],发热消退效果低于伏立康唑[RR =0.68,95% CI(0.53,0.87),P=0.03],患者生存率与伏立康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8,95% CI(0.89,1.07),P=0.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伊曲康唑[RR=1.67,95% CI(0.45,6.21),P=0.45]、伏立康唑[RR=1.07,95% CI(0.77,1.50),P=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于卡泊芬净[RR =3.25,95% CI(1.31,8.08),P=0.01].结论:氟康唑可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而疗效逊于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  相似文献   

20.
曲彩红  雷姿颖 《今日药学》2011,21(11):686-688
"伏立康唑"目前被认为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较多的抗真菌药物,但由于其具有潜在的较多的药物相互作用及药代动力学个体间差异较大,使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重重。1例54 a男性患者因乙肝肝硬化(活动期、失代偿期)并自发性腹膜炎入院治疗,常规性给予"埃索美拉唑、拉米夫定、呋塞米、前列地尔、多烯磷脂酰胆碱、美罗培南、白蛋白"等抑酸、抗病毒、利尿、改善肝功能、护肝、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治疗。住院第3日可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首先给予"氟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3 d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患者经济状况改为"伏立康唑(针剂4 d,口服12 d)"治疗。肝功能有好转迹象,但住院第21日患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乏力,轻度胸闷、气促,呕吐症状,怀疑与使用"伏立康唑"或"拉米夫定"有关,次日停用。住院第23日相关检查结果示横纹肌溶解症伴肝功能衰竭。经"小剂量补碱、丙种球蛋白封闭抗体及提高免疫力、甲强龙抗炎、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1周,患者肌酶进行性下降,但之后出现血钾、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尿量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加重,自动出院。推测:原因为"埃索美拉唑"的肝药酶CYP2C19抑制作用引起"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重"伏立康唑"的肝药酶抑制作用及药物性肝损害,并因"伏立康唑"的肝药酶CYP2C19抑制作用降低"埃索美拉唑"的代谢,从而造成二者在体内蓄积,最终导致肝肾衰竭、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