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不同疾病中,属于肝胃不和证候的施治疗效。方法:通过不同疾病的辨证施治,得出治疗效果。结果:虽然疾病不同,但证候相同的疾病通过治疗,都取得了疗效。结论:四逆散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只要所患疾病证候相同,同样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是张仲景《伤寒论》的重要方剂之一,由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四味药组成。四逆散组方严谨,药味筒单,药效可靠,是临床上调和肝脾,透解郁热的常用方剂,笔者临证加减运用于消化道疾病,取得很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许润三教授应用四逆散临证举隅邵象仪中日友好医院(100029)主题词:老中医/四逆散/临证许润三教授《内》、《难》造诣博深,于妇科临床、教学数十载,学验俱丰,医治各种妇料病,尤其不孕症疗效颇著,论理简明深刻,方药洗炼冲和,擅于活用经方,四逆散就是许老...  相似文献   

4.
<正>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君柴胡,臣白芍,佐枳实,使甘草,用于治疗少阴病湿郁阳陷,肝郁气滞所致四肢厥逆、腹痛、泄利下重等。随着对中医的深入研究,结合临证所得,笔者认为凡湿郁阳陷、肝郁气滞所致之疾病,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从经典论述四逆散《伤寒杂病论.少阴病》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临证应用体会广东省南海市西樵医院(528211)陈家柏【关键词】四逆散,痛经,胁痛,胃脘痛,恶露不绝,乳痈四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4味组成。近代医家用法作汤剂,水煎服。功用:和解表里,疏肝理脾。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厥逆,或腹痛,或泻痢下重等。  相似文献   

7.
李立新 《新中医》2005,37(5):84-84
代赭石质重性寒,味苦,入肝、心包经,具有降逆止血、平肝潜阳之功效。临证对因气、血、痰、火等病理因素而引起升降失调的病证皆可辨证运用此药,疗效甚佳,现将应用体会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振萍 《山西中医》2003,19(6):61-61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炙甘草 8味药物组成。小青龙汤证在仲景书中有 5条 :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 4 0、4 1条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第 2 3、35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 7条。这 5条原文 ,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 ,后 3条为杂病而立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 ,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现结合临证应用体会探析如下。1 方证探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 4 0条谓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  相似文献   

9.
韩先知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501-502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医家之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治寇","医家临证亦如兵家临阵,而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药之道在于纯"。笔者体验,临证处方用药确应悉心研究,反复揣度。况且现代疾病种类繁多,发病原因亦较复杂,在临证用药上,就必须掌握药物的特性,了解药物的配伍关系,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所向披靡,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在临证上,有些疾病用单味药可以收效的,就无需使用成方。所谓"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虽有失偏颇,但有时确有道理。即使有时用成方效果欠佳时,而投以单味药获效者也屡见不鲜。如《伤寒论》甘草汤(仅甘草一味…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化气行水、健脾除湿、通利三焦的功效。笔者临床以此用于治疗“气不化水、水饮内停”所致淋证、便秘、腹泻等病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骨脂临证应用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胜玮 《中医杂志》2002,43(6):412-412
补骨脂苦、甘、辛,大温。归肾、脾经。功能补肾助阳,温脾止泻,固精缩尿。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诸症,及脾肾阳虚之泄泻。但笔者辨证应用于下列病症,效果颇佳。1 更年期综合征:女子七七,天癸衰绝,先天之精耗竭,不能滋助元阳,而后天之精无力培补元阳,致使肾气不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进而不能助诸脏腑化气  相似文献   

12.
周平安教授业医40载,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其学术思想渊源《内经》、《难经》,崇尚仲景,效法叶吴。既博采众家之长,又敢于开拓创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和学术观点。在临床诊治上尤以外感病为长,其组方精当有法,配伍巧妙有制,用药轻、疏、灵、动,既可起沉疴,疗痼疾,亦可治外感,救急症。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学习期间,跟随周平安教授,深感其对中药运用得心应手,效如  相似文献   

13.
邵丽黎  杨洋 《陕西中医》2006,27(11):1429-1429
1消化性溃疡 张某,男,47岁,2000年6月9日初诊,患者诉反复出现上腹部胀痛,饥饿时尤甚,嗳气频作,伴呕吐酸水,胃脘部灼热痛,口苦心烦,纳差,曾多次在市某医院就诊,做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给予口服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因情绪不佳,饮酒过量,上述症状加剧,胃镜示:胃底部溃疡,大便潜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郁气滞、湿热蕴胃,治宜舒肝和胃,清热燥湿,拟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壳、白术各12g,元胡、白及、丹参、黄芩、乌贼骨各15g,血竭6g(冲),白芍、山药各20g,蒲公英30g,木香、甘草各6g,黄连9g,姜半夏12g。水煎服,服药7剂后症状大减,查大便潜血(-),上方去黄连,继服20剂,经胃镜检查未见异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本文通过对古今四逆散证414例医案的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揭示了四逆散证的发病特点、证治规律,确定了诊断指标,初步解决了辨证施治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娆 《光明中医》2013,28(9):1839-1840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其方证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明确指出四逆散的主症为四逆,其他均为或然症,并在书中列出或然症的用药加减。仲景虽然将四逆散方证归于少阴病篇,但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于四逆散的临床应用看,四逆散并不是少阴病之方,放在少阴病篇中只是为了提醒后世医家厥证有寒热之分。四逆散所致四逆系气机不畅,因热致厥,形似少阴四逆证,但绝非少阴病之寒厥。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后世用其专治肝脾气滞证。本方疏养并举,补泻兼施,药专力宏,用之恰当,确能得心应手。一、头痛头痛有因气郁者,气郁则血涩,且郁久不解而化火,上扰清窍,皆可导致头痛。证见精神抑郁,急躁易恕,头胀痛以两侧为主,或左或右,每发于情志不遂之后和清晨阴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最早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在现代医学的临证应用中,半夏泻汤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疾病、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妊娠恶阻等方面疾病,并有着独到的治疗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证经验,对半夏泻心汤在部分疾病中的临证应用及其体会作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曰:"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中医学认为,本方治疗病机属于血虚受寒,表现为:四肢末端发冷,脉细或沉细之冻疮、血栓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氏病、妇女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附件炎、小儿麻痹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股、腿、足疼痛,腰肌劳损等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李波  赵长普  党中勤 《新中医》2020,52(16):210-211
<正>便秘,是指因大肠传化失职,粪便在肠腑内秘结停留,腑气不畅,临床以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黄帝内经》最早有相关记载,称"后不利"。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张便秘当从阴阳辨治,有"阳结""阴结""不更衣""不大便""燥屎"等记载。清代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首提"便秘"一名,沿用至今。其发病率与年龄正相关,据统计,其高达22%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