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洗手消毒是外科医生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程序之一。洗手消毒后要求医生手上即无液体粘附,更要保证无尘无菌。为缩短洗手消毒后液体挥发的时间和有关手术要求,我们试制了这种带滤尘装置自动热风干手器。经两年使用效果很好。工作原理(参看电路图)当合上电源开关K后,电源指示灯D1亮,由三极管T1、T2等元件组成的振荡器开始工作并从红外线发射管D2幅射出40kHz的红外线幅射波。当此波被红外线接收管D3接收后,使由KA2184等元件组成的接收与调整电路的状态发生变化,KA2184的T端由无红外线感应时的高电位变为低…  相似文献   

2.
孝感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直用0·5%活力碘作为术前手消毒剂,考虑活力碘在消毒准备过程中较为繁锁,为节省人力,物力,改用诗乐寺作为术前手消毒剂。为探讨诗乐寺术前手消毒的使用效果,于2004年12月分期分批对参加术前洗手的医生、护士共100人分活力碘与诗乐寺两组进行了术前洗手消  相似文献   

3.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通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工作中手卫生处置提供便利、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无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设洗手组30人,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均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手卫生处置前、后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37℃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洗手后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4.
洗手是手术前手术人员对手和臂消毒的常规措施,对预防手术切口的外源性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术前洗手消毒效果,我们对手术前手术人员洗手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1方法1.1洗手方法在流水肥皂洗手的基础上,取无菌小刷蘸消毒剂约5 ml涂抹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 cm,两手交替刷,注意指甲沟、指间、腕部等处,按顺序进行,无遗漏,约2 min,无菌水冲洗。换无菌刷蘸取消毒液约5 ml,刷手、臂2 min后取无菌擦手巾擦干。1.2消毒手、臂擦拭法: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将主要成分为氯己定一醇(异丙醇或乙醇)速效消毒液涂擦于手和前臂,约1 m…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全自动洗手、干手器这一产品的渴望越来越高。莱阳农学院农业工程系电工教研室副教授刘智军、蒋金琳等有关科技人员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反复试验,成功地研制出了全自动洗手、干手器。该产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洗手时不用开动任何开关可自动供水,洗完后自动停水;夏天供凉水,冬天供温水。二是洗完手后,可自动打开干燥系统将手干燥后自动停止。三是该产品设有杀菌装置。四是该产品设计新颖,体积小,性能稳定,外形美观。五是实用方便,省时、省力、省水、省电,每天电费不足三分钱,适于医院、饭店、宾馆、实验室、办公室及某些家庭用。该产品专利号:ZL 93205780.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消毒对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方法被检查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者的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为30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结果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洗手管理前监测医护人员共260人次,细菌超标169人次,占65%。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洗手管理后监测医务人员260人次,细菌超标26人次,占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应规范化洗手,保证洗手效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可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和监督措施。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我院96名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进行调查,观察用肥皂普通洗手与消毒剂湿巾擦手两种方法细菌清除率,以及被观察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洗手率。结果普通洗手细菌清除率86.0%,洗手率18.3%;湿巾擦手细菌清除率91.3%,普通洗手与湿巾擦手相结合洗手率43.6%;健康宣教后洗手率提高到60.6%。结论临床洗手现状不容乐观;消毒剂湿巾擦手方便、实用、有效,与普通洗手相结合是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  相似文献   

8.
皂液流动水洗手与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拭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比较医护人员对传统的皂液流动水洗手和洁芙柔消毒凝胶快速擦手剂擦拭,两种洗手方法的依从性. 方法对分别配备两种洗手条件的两个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按规定洗手的比率和合格率. 结果皂液流动水组洗手率56.54%,合格率31.75%;洁芙柔消毒凝胶快速擦手剂擦拭组洗手率96.31%,合格率95.52%. 结论与传统的皂液流动水洗手法相比,洁芙柔消毒凝胶快速擦手剂擦拭法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洗手的合格率都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了解湖州市两区幼托机构幼儿洗手行为现况及可能影响因素,为开展手卫生相关疾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湖州市两区6所幼儿园343名幼儿进行手卫生行为观察.结果 共观察幼儿手卫生指征总数1 042次,发生洗手行为886次(85.03%),总体洗手合格率为53.35%(83名);不同等级幼儿园中,三级幼儿园儿童洗手行为较差,随着幼儿园等级提升,幼儿正确洗手行为显著提升;男童的洗手行为相对较差,45.35%的男童洗手行为不合格,女童不合格的比例仅为19.88%.小班幼儿洗手行为优于中班,小、中班幼儿洗手不合格的比例分别为23.13%和39.80%.结论 托幼机构儿童手卫生行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强对幼儿手卫生依从性以及正确洗手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感染伤口换药后操作者手污染的监测与手卫生的管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监测感染伤口换药后操作者手污染情况,寻找有效的手卫生方法.方法 对98例患者的感染伤口换药后,监测换药人员未洗手、常规洗手、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部病原菌,比较两种手卫生的效果.结果 感染伤口换药后操作者手部带菌率100.0%,常规洗手合格率仅47.9%;六步洗手法合格率达97.9%.结论 伤口换药后六步洗手法效果好,加强手卫生行为规范的管理,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术必泰消毒液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为了选择消毒时间短、消毒作用强、广谱、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成本适当的手术刷手消毒液。方法对酒精、络和碘及复合消毒剂术必泰,用于术前外科洗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三组洗手效果及时间比较,术必泰组所用时间短,效果最好,其次是络和碘组。结论术必泰的洗手效果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医护人员对传统的肥皂流动水洗手和9250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快速擦手剂擦拭,两种洗手方法的依从性及合格率.方法对分别配置两种洗手条件的十个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Ⅱ类和Ⅲ类环境病区按规定洗手的比率和合格率.结果肥皂流动水组依从率56.21%,合格率32.02%;9250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快速擦手剂擦拭组依从率96.86%,合格率95.02%.结论肥皂流动水洗手Ⅱ类和Ⅲ类环境病区的合格率有显著差异,9250爱护佳快速擦手剂擦拭Ⅱ类和Ⅲ类环境病区差异无显著性.与传统的肥皂流动水洗手法相比,9250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快速擦手剂擦拭法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洗手的合格率都有显著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爱护佳手消毒液与传统的聚维酮碘在外科术前洗手消毒的效果。方法受试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即聚维酮碘组(对照组)和爱护佳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感染率差异、两组洗手时间的差异,在不同时间点(消毒后即刻、30、60、120min)的手部检出细菌数量的差异;另选择Ⅰ、Ⅱ、Ⅲ三类不同切口的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比较它们对三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爱护佳组的手部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洗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爱护佳组时间较短;两组间消毒后<120min手部细菌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3类切口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后,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爱护佳手消液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外科洗手消毒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本院4年来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统计研究,分析影响中医骨伤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 以2005、2006年两年为一组,以干预后的2007、2008年为一组,分别对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中洗手合格率:高级职称医师、中级以下医师、临床护士分别为53.33%和80.39%、73.81%和88.73%、88.69%和9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医师的手卫生意识普遍不如临床护士,而高年资医师则不及低年资医师.加强培训,规范洗手方法,改善洗手设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提高手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学校是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点场所,建立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可延缓传染病在学校流行的时间、减小流行范围甚至阻止传染病的流行。手卫生属接触预防措施,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及手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评估,促进学校公共洗手设施的改善、规范学生洗手行为,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实验方法,2011-04-01-2012-03-31在湖北省武汉市抽取4个区8所学校,随机分为强化洗手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洗手干预组安装洗手设施,提供洗手液与擦手纸,干预前后对学生的手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观测,并检验两组学生手卫生学指标。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 787名,其中强化洗手干预组1 864名,对照组1 923名。强化洗手干预组学生洗手人数比例为50.16%,高于对照组的26.26%,χ~2=326.06,P0.001;强化洗手干预组洗手后擦手学生比例为61.18%,高于对照组的35.25%,χ~2=273.70,P0.001。干预前后强化洗手组学生每天在校内洗手次数分别为(2.95±1.73)和(4.88±2.7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01。干预前两组手细菌总数均值分别为9.43和9.76个,干预后两组学生手细菌总数均值分别为4.85和6.54个。干预后两组手细菌卫生学指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7.23%和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8,P=0.001。干预前后强化洗手干预组学生手细菌卫生学指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65.96%(31/47)和87.2%(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15。结论在小学实施手卫生干预,能有效提高小学生洗手依从性,学校应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洗手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是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手污染状况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提出保持手卫生的措施。方法了解手污染、洗手的现状,洗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和提高手卫生的措施。结果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手污染的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洗手是保持手卫生的主要方法,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但临床执行严格的手消毒现状并不满意;通过提高洗手的意识、提供洗手的条件、掌握正确洗手的时间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消毒剂,能提高洗手的依从性,提高手消毒的效果。结论手污染同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有效提高手卫生状况,洗手能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洗手泡沫消毒液在外科手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手术人员外科洗手随机应用葡泰免洗手泡沫消毒液洗手法与刷手、聚维酮碘消毒洗手法,通过手部微生物采样监测,发放调查表对皮肤舒适度和接受程度进行调查,并对两种洗手法的成本进行分析.结果 葡泰免洗手泡沫消毒液消毒作用持久,抑菌时间>6 h,洗手成本(0.50元/人次)低于聚维酮碘手消毒法(0.62元/人次),皮肤不良反应少,医务人员接受度高,为8 8.5%.结论 葡泰免洗手泡沫消毒液洗手法是一种好的洗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人工肝治疗病人的陪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质量,以保障病患及自身安全。方法:自设问卷调查表,了解50名陪护人员的手清洁卫生行为,指导正确洗手并对洗手前后手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调查中36%陪护人员认为洗手的用途不确切,高达48%人员洗手不使用洗护用品。陪护人员手部培养出两种及以上细菌占78%。结论:人工肝治疗病人其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亟待改善,需树立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荆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85名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采用手部菌落采样法调查试验组45人(加强六步洗手法教育和使用手消毒剂)、对照组40人的手部污染状况。并调查救护车上的洗手设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洗手后的平均菌落数与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辆救护车上有洗手设备的仅6辆,但均不能正常使用。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救护车上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院前急救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状况,分析手污染的原因和途径并提出有效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为患者的感染伤口换药的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医护人员洗手前、常规洗手以及六步洗手法后分别采样,监测手部的病原菌种类和带菌量,对比不同维持手卫生方法的左右。结果 1医护人员为患者感染伤口换药后其带菌率为100%,平均带菌量为32.8 CFU/cm^2,病原菌种类和患者伤口分离出的菌种基本一致;常规洗手之后带菌率为31%,平均带菌量为13.7 CFU/cm^2;依据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部带菌率为4%,平均带菌量为5.2 CFU/cm^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洗手后合格率为42%,六步洗手法洗手后的合格率为9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率为100%,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污染,因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和洗手条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污染,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