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电离室测量及蒙特卡罗计算结果,研究不同方法对小野数据测量的适用性。方法 用不同电离室测量及蒙特卡罗计算瓦里安6 MV X线在0.5 cm×0.5 cm~10 cm×10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和百分深度剂量,对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当射野≥3.5 cm×3.5 cm时各电离室测量及蒙特卡罗计算结果间差异较小,当射野≤3.0 cm×3.0 cm时不同结果间差异明显。CC04、CC13电离室适合于≥2.0 cm×2.0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和百分深度剂量测量。结论 CC04、CC13电离室测量和蒙特卡罗计算方法能确定≥2.0 cm×2.0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和百分深度剂量,更小射野测量和计算数据需慎重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新型双能医用直线加速器(医科达,Versa HDTM),研究6、10 MV能量的FFF和FF光子束剂量学特点,期望找到FFF射束的剂量学特点及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比较FFF、FF射束的深度剂量分布,离轴比剂量分布,辐射野大小、半影宽度与野外剂量,准直器散射因子和总散射因子。结果 (1)束流能量匹配后的FFF射束与常规均整射束能量一致,各射野百分深度剂量在10 cm深度区域的匹配误差<1%。(2) FFF射束离轴比剂量分布随深度的变化较小。(3) FFF射束的射野大小、半影宽度均比FF射束的变化小,且FFF射束的射野大小、半影宽度,分别随射野和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FFF射束各射野的野外剂量比均整射束更低。(4) FFF射束各射野的准直器散射因子和总散射因子,随射野、深度的变化趋势均比FF射束小。结论 去除均整器后可明显提高剂量率、减少放疗时间、降低机头的漏射和散射,故FFF除均整性外的剂量学优势,可用于临床SRT。  相似文献   

3.
用P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X刀4mm~41.2mm射野的输出因子Scp、体模散射因子Sp、百分深度剂量PDD和离轴比曲线OAR;用0.1cc电离室测量射野的输出因子、体模散射因子和组织最大剂量比(TMR)。通过两者的比较及与已发表文献比较,对结果给予评价。结果显示:用小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X刀,可获得准确的结果;测量百分深度剂量获得TMR比用电离室直接测量TMR更快捷更简便;0.1cc电离室测量射野输出因子,电离室直径要小于射野直径的一半,否则将引起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条件下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及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在固体水测量模体中使用CC13空气电离室和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不同距离(1~31 cm共13个测量点)、深度(3、10、15 cm)、射野大小(10、20、30 cm)、楔形板(W15、W45、VW15、VW45)、射线能量(6、18 MV)下的周边剂量分布。移除散射模体,测量其周边剂量与漏射剂量Dleakage和模体散射剂量Dscatter之间关系。模拟宫颈癌放疗患者使用VMAT、IMRTstepshoot、IMRTsliding window照射CRIS仿真模体,测量乳腺、甲状腺及晶体周边剂量。剂量归一于等中心点处。结果 周边剂量随测量距离增加逐渐减小(由距射野边缘1 cm处的13.41%降至31 cm处0.25%),射野边缘相同距离处随深度增加基本无差异,30 cm射野约为10 cm射野的2倍。随物理楔形板角度增加逐渐增大,与开放野相比略增加1%;随虚拟楔形板角度增加而减小,与开放野相比降低2%~3%。6、18 MV X线下分别由1 cm处13.35%、11.06%衰减至31 cm处0.23%、0.20%。近射野边缘处Dscatter占主导地位,随距离由1 cm增加至25 cm,Dscatter所占比例约从62.45%降至5.71%。6 MV X线下所有测量结果中CC13电离室与Diode电离室的最大百分比偏差<1%。VMAT、IMRTstepshoot、IMRTsliding window模式下乳腺、甲状腺、晶体的分别为6.72、2.90、2.37 mGy,7.39、4.05、2.48 mGy,9.17、4.61、3.21 mGy。结论 CC13空气电离室和6 MV半导体电离室测量周边剂量具有较好一致性和可行性。临床治疗中了解周边剂量与不同照射条件关系有助于减少照射野外OAR剂量,采用屏蔽防护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剂量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叙述我院利用半导体探头测量X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参数 ,并对其结果给予评价 ,说明小野剂量分布的特点。材料与方法 :由于半导体探头具有体积小 ,灵敏度高等优点 ,我们选择P型半导体探头 ,以测量准直器 5m~ 5 0mm直径照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 (PDD) ,离轴比 (OAR)及射野输出因子 (Sc ,p) ,所得结果与其他测量方法诸如电离室 ,胶片等 ,以及有关文献报导进行比较。结果 : 1 0和 3 0准直器的PDD值 ,在 5cm~ 2 0cm深度范围内 ,测量值与文献 7报道值的差别在± 0 .6以内。将PDD转换为TMR(组织最大剂量比 ) ,外推法计算 6MV -X线零野的有效线性衰减系数为 0 .0 5 1 0cm- 1。测量射野输出因子 ,在常规用照射野范围 ,半导体探头与NE2 5 71电离室所得数值 ,偏差为± 0 .4%以内 ,但当射野直径小于电离室直径的 2倍时 ,偏差增大。而用半导体测量准直器直径在 1 2 .5~ 2 7.5所得值 ,与报导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值基本相吻合。对于射野离轴比 ,半导体和我们自行设计的胶片法组出的结果 ,差别在 1mm以内 ;半导体所测得的照射野半影区宽度 (90 %~ 1 0 % )与报导值极其接近。结论 :对于小野 ,由于照射野边缘剂量梯度过大和缺少侧向电平衡 ,选用探头的大小和测量位置 ,是影响精确测量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探讨相邻射野的衔接.方法:模拟相邻两照射野X线SSD照射,治疗深度5cm时,使用不同射野边长和射野间距,测得剂量测量点(两射野中点体表下2.5、5.0、7.5、10、12.5cm深度)剂量.结果:体表下5cm测量所得与理论值相对照,偏差为0.46%-8.51%,体表下2.5cm最低剂量仅为79.37cGy,剂量最高点出现在体表下10cm,达到123.33cGy,分析重建后矢状位剂量分布图可见随着射野的增大,剂量的冷热区也随着增大.结论:在使用X线相邻两照射野X线SSD照射时,尤其是射野较大时,可能造成肿瘤剂量的不足以及肿瘤深处正常组织受量的超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探讨相邻射野的衔接.方法:模拟相邻两照射野X线SSD照射,治疗深度5cm时,使用不同射野边长和射野间距,测得剂量测量点(两射野中点体表下2.5、5.0、7.5、10、12.5cm深度)剂量.结果:体表下5cm测量所得与理论值相对照,偏差为0.46%-8.51%,体表下2.5cm最低剂量仅为79.37cGy,剂量最高点出现在体表下10cm,达到123.33cGy,分析重建后矢状位剂量分布图可见随着射野的增大,剂量的冷热区也随着增大.结论:在使用X线相邻两照射野X线SSD照射时,尤其是射野较大时,可能造成肿瘤剂量的不足以及肿瘤深处正常组织受量的超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时,基于人性化治疗原则会给予覆盖物.本研究探讨覆盖物对胸部肿瘤放疗计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0例胸部肿瘤患者,年龄57~68岁;包括局限期中上段食管癌7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胸腺瘤3例.比较测量和计算条件下不同大小射野模体不同深度处覆盖物对点剂量和面剂量影响,研究覆盖物对模体内剂量建成影响,评价覆盖物对10例胸部肿瘤治疗计划计算剂量影响.结果 测量条件下,SAD=100 cm,覆盖物使5 cm×5 cm、10 cm×10 cm和20 cm×20 cm射野固体水模体板表面下1 cm处剂量分别增加2.5%、2.14%和1.61%;2、3、4、5和10 cm深度处,覆盖物降低剂量约-0.18%~-0.47%.计算条件下,覆盖物对剂量影响与测量情况基本相当.覆盖物对模体表面到1.4 cm深度TPS计算剂量有不同程度提升,1.5~1.6 cm深度是覆盖物对组织剂量的平衡区,超过1.6 cm深度剂量稍微降低.测量及计算条件下覆盖物降低模体2、3、4和5 cm深度处平面各点剂量在-0.61%左右.覆盖物使PTV平均剂量和D95分别减小-0.77% (P<0.001)和-0.93%(P<0.001).结论 覆盖物对肿瘤患者体内剂量影响随深度而变化,特别对胸部肿瘤会造成靶区照射剂量偏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反向投影算法(模型),由射野影像和患者的CT图像,计算体内的三维剂量分布,进行剂量验证.方法该模型计算体内剂量分布步骤如下:(a)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获取射野影像,将射野影像转换为射出剂量;(b)从射出剂量分布重建入射原射线注量分布;(c)由患者的三维信息(CT图像),计算得到体内的原射线剂量分布;(d)体内散射核叠加,求出体内散射线剂量分布,与原射线剂量相加,即得到体内的剂量分布.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算法.通过设置规则、不规则及调强射野,对均匀和不均匀、规则和不规则5种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实验,并将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实验在射野内、剂量梯度小的区域计算的剂量和测量的剂量的偏差<5%.在射野边界附近低密度肺组织内的计算剂量和测量的剂量的偏差>5%.结论所建立的反向投影模型用于剂量验证,其准确性可满足临床要求.但模型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准确计算电子失平衡区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Bolus与皮肤间空腔厚度和面积对浅层组织剂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Geant4构建出射6 MV X线的加速器模型,模拟10 cm×10 cm射野下出束情况并记录出射粒子相空间文件。在源轴距水平构建30 cm×30 cm×30 cm水模体,分别在其靠近加速器一侧构建紧贴模体表面及含有不同空腔的30 cm×30 cm×1 cm水膜,以相空间文件作入射粒子源,模拟粒子输运过程,获取水模体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和射野中心区域不同深度处侧向剂量profile。将含有不同空腔时的模拟数据与水膜和水模体紧密贴合时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空腔厚度≤5 mm时,影响较小,之后随厚度增加,最大剂量深度(Dmax)增加,对应处百分深度剂量减小,侧向剂量profile受影响深度增加,中心区域剂量减小;随空腔面积增加,Dmax先增大后减小,对应处百分深度剂量先减小后增加,侧向剂量profile受影响深度先增加后减小,中心区域剂量先减小后增加;在远离空腔及深度≥15 mm时侧向剂量profile基本不受影响。结论 使用Bolus时其下空腔厚度应在5 mm以内,面积尽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TomoDose半导体探头特性及其在检测Tomotherapy床速和Profile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以期用其便捷、高效地对Tomotherapy进行质控。方法 结合等效水模体对TomoDose探头的剂量线性响应、每脉冲剂量响应、角度依赖性和射野大小依赖性进行测量,并与0.057 cm3A1SL指型电离室进行比较分析。以0.000 5 s为间隔预设5个组床速来检测TomoDose对床速检测的灵敏度,选取7例不同床速的临床计划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用TomoDose和等效水模体采集Tomotherapy年检中的Profile数据(测量条件和采用水箱时一致),分别在Jaw为1.0、2.5、5.0 cm状态下,在水下深度为15、50、100、150、200 mm处测量x轴向和y轴向的射线束Profile,并采用Gamma分析(2%/1 mm)方法评估TomoDose和水箱所测得的Profile数据。结果 TomoDose半导体探头和电离室在出束时间≤30 s范围内对剂量的响应呈线性;每脉冲剂量响应与电离室的差异<2%,两者响应趋势一致;其存在角度响应,在±60°范围内角度响应最大相差2.53%;Jaw=5.0 cm时不同射野大小下两者响应差异随着射野减小而增大,5.0 cm×2.5 cm时最大为0.78%。TomoDose可识别0.5 mm进床距离误差,床速检测偏差值<0.6%。对于Profile稳定性检测:在x轴向上,水下深度为15 mm时Jaw取任何值,均有γ<1;取其他值时主射野区(离轴距<200 mm的区域)内均有γ<1,射野边缘半影区(离轴距>200 mm的区域)γ较大,出现γ>1的情况。在y轴向上,3个射野宽度下所有的Profile对比结果均显示γ值在射野边缘较大,但所有情况下均有γ<1。结论 TomoDose适合对Tomotherapy进行相关质控,能够精确测量Tomotherapy的床速,能够准确监测Tomotherapy射束Profile的稳定性,并且质控过程便捷而高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放疗蒙特卡洛剂量计算方法中虚拟源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得到记录医用直线加速器机头出射粒子物理特性的相空间文件,分析提取相空间文件中粒子的种类、能谱及位置分布,建立半经验虚拟双光子源抽样模型。结合并行剂量计算引擎GMC,得到3 cm×3 cm、5 cm×5 cm、10 cm×10 cm、20 cm×20 cm和30 cm×30 cm射野及2例临床调强计划的三维水模剂量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将其与水箱测量结果或医科达Monaco计划系统结果比较,以验证基于虚拟源的蒙特卡洛剂量计算的准确性。结果对5个射野下的水箱中心轴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以及不同深度的离轴剂量曲线,蒙特卡洛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相差在1%以内。对2例临床调强计划, Monaco计算结果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的三维通过率分别为98.9%和99.4%(3%/3 mm),95.1%和95.4%(2%/2 mm)。结论基于虚拟源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拟能得到准确的放疗剂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i-ART螺旋断层治疗机照射野剂量学参数测量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用断层治疗机专门配置的微型扫描水箱在治疗条件下测量了6 MV X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和射野离轴比,并与常规Primus加速器6 MV X线进行比较.根据AAPM TG51号报告用Tomotrometer剂量仪和A1SL电离室在源皮距85 cm、照射野40 cm×5 cm、1.5 cm深度条件下对断层治疗机进行输出剂量刻度,并对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进行测量分析.输出剂量率随机架角的变化分别用0.6 cm3电离室和Unidos剂量仪在直径为3 cm有机玻璃体模中测量和用治疗机自身的MVCT探测器测量.设置不同的照射范围,在固体水组织等效材料中对多叶准直器照射野输出因子进行测量.结果 Hi-ART断层治疗机6 MV X线百分深度剂量的最大剂量点在1.0 cm左右.Hi-ART断层治疗机和Primus 6 MV X线在源皮距85 cm、深度10 cm处的百分深度剂量分别为59.6%和64.7%.单个照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人体左右方向剂量分布呈锥形,在人体头脚方向剂量分布和照射野的宽度有关,40 cm×5 cm照射野的输出剂量率为848.38 cGy/min.剂量仪的读数R和照射时间t的关系为R=-0.017+0.256t,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重复测量的输出剂量率的最大偏差为1.6%,标准偏差<0.5%;输出剂量率随机架角度变化的最大偏差为1.1%,标准偏差<0.5%.多叶准直器相邻叶片对单个叶片照射野的剂量贡献比较大,继续增加叶片数目输出因子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Hi-ART断层治疗机的输出剂量率高,照射野剂量分布不均匀.独特的设计和剂量学特性使其剂量计算模型和调强实现方式更加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加速器小野的剂量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指导调强放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计算西门子primusM加速器小野条件下的总散射因子并比较相对剂量分布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结果在小野测试中,当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精度优于0.2 cm时,>2 cm×2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的计算值误差<3%,所有射野的计算与测量的相对剂量分布均较为吻合,但<2 cm×2 cm的射野在边缘低剂量区有一定的偏差。结论对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的小射野剂量分布的误差在调强计划设计上应加以考虑,多叶准直器的到位精度对小射野剂量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球后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对晶体的射线屏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用美国Varian2100C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对患者球后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在放疗中应用低熔点铅制做的铅柱对病人的晶状体进行屏蔽。在对不同深度和大小的球后肿物的照射中,如何选用不同射束能量及不同直径和高度的铅柱,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做如下讨论。1 方法:在暗室将裁好的X光胶片用不透光的黑纸密封后夹在有机玻璃模板中间,使射束轴线平行通过X光胶片。首先将铅柱上底圆心对准射野中心并使夹在有机玻璃体模中间的X光胶片的上沿通过铅柱下底直径(图1),然后选合适的射束能量及剂量曝光,最后将显、定影后的胶片用等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量钴、镉、钼合金股骨头人工关节在放疗过程中次级射线引起的散射效应,以及其作为高原子序数材料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测量6、10 MV X射线入射方向距关节0.5、1.0、2.0 cm处剂量,出射方向距关节3.0、5.0、7.0 cm处剂量及距关节头部5.0、10.0 cm的剂量曲线.结果 6、10 MV X射线入射方向距关节0.5、1.0、2.0 cm处剂量偏差在0%~5%之间,随能量增加背散射效应更加显著.射线出射方向距关节3.0、5.0、7.0 cm处剂量偏差为21.6%~30.8%,射野和深度相同时随能量增加剂量偏差减少,同一能量和深度下剂量偏差随射野增加而减少.透射剂量曲线显示关节头部对剂量衰减作用极为显著.结论 在进行盆腔放疗时尽量避免射野穿过关节,或者至少降低穿越关节的射野权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cattering effect of Co-Cr-Mo hip prosthesis which was high Z material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elvic irradiation.Methods The hip prosthesis was set in water phantom (30 cm×30 cm×30 cm), determing points were chosen on the entrance side of both 6 MV and 10 MV beams at the distance of 0.5 cm, 1.0 cm, 2.0 cm to the hip prosthesis, and also on the exit side of both 6 MV and 10 MV beams at the distance of 3.0 cm, 5.0 cm, 7.0 cm to the hip prostheses.Dose behind the hip prosthesis at depths of 5.0 cm and 10.0 cm for 6 MV and 10 MV beams are also measured.ResultsThe dose deviation on the beams′ entrance side is between 0 to 5.0%, the backscatter effect was more obviously with the higher energy beam.The dose deviation on the beams′ exit side was between 21.6%-30.8%.With the same field size and depth, dose deviation becomes smaller when the beam energy was higher;while with the same energy and depth, dose deviation becomes smaller when the field size was bigger.Dose profiles behind the head of the hip prosthesis indicate obvious attenuation of the beam.Conclusions Beam arrangements that avoid the prosthe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first or we should at least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beam that pass through the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实际测量结果探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患者在实际X (γ)射线全身照射过程中全身剂量分布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MCNPX构建准确的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6 MV治疗头蒙卡模型,根据CT值与物质密度的关系将ATOM物理体模的CT转换为用于MCNPX计算的体素模型,模拟患者在X (γ)射线全身照射过程中常用的水平照射方式中全身的剂量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热释光剂量计在ATOM物理体模内不同位置处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 标准源皮距下6 MV加速器治疗头模型在水模体中计算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和离轴剂量曲线与医院的实际测量值差异性均<2%,其中10 cm×10 cm射野下的最大剂量点深度约为1.5 cm,与实际测量值相符。全身照射中体模内不同位置处剂量的模拟结果与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值的最大差异性约为4%,MCNPX的模拟结果与热释光的测量结果基本符合。结论 MCNPX较精确地模拟计算患者全身照射的剂量分布,蒙特卡罗模拟为全身照射过程中患者全身剂量的均匀性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金属食管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测量网状自扩金属食管支架对放射线引起的空腔效应及散射效应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为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修正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模拟食管癌网状自扩金属支架置入术后放射治疗的体模,分别应用60Co γ射线和直线加速器的8 MV X射线进行照射,使用薄窗电离室、热释光剂量仪分别对不锈钢合金支架及钛镍合金支架空腔的界面及界面下一定深度进行了对比测量,并用治疗计划系统对单纯空腔情况下百分深度剂量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与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射野7 cm×15 cm 60Co治疗机照射支架前点、后点与无支架均匀水模对应点剂量增加值不锈钢支架分别为1.8%和3.2%,钛镍合金支架分别为1.7%和2.9%.直线加速器的8 MV X射线照射支架前点、后点与无支架均匀水模对应点剂量增加值不锈钢支架分别为1.5%和2.8%,钛镍合金支架分别为1.4%和0.9%.射线经过支架空腔后形成二次建成效应,剂量增加的峰值达7.6%. 结论网状金属食管支架对放射线的散射效应造成的剂量增加<2%,支架空腔形成的二次建成效应,剂量增加>5%. 建议实际放射治疗时须对支架的空腔效应修正计算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IAEA 483号报告阐述了最新的小野剂量学方法,本研究应用报告中的射野输出因子测量及修正方法,提高不同探测器小野输出因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分别使用IBA公司的 CC13电离室、 CC01电离室、PFD半导体探测器、EFD半导体探测器和Razor半导体探测器测量Varian Edge加速器6 MVX射线射野面积从0.6 cm×0.6 cm到10 cm×10 cm的射野输出因子,使用射野输出修正因子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结果 与修正后数据相比,由于电离室主要受到体积平均效应和注量扰动的影响,造成测量结果偏低,在0.6 cm×0.6 cm时偏低4.70%;有屏蔽半导体主要受到注量扰动的影响,造成测量结果偏高,在0.6 cm×0.6 cm时偏高4.80%;无屏蔽半导体主要受到能量响应和注量扰动的影响,造成射野>0.8 cm×0.8 cm时测量结果偏低,在1.5 cm×1.5 cm时偏低2.10%,射野<0.8 cm×0.8 cm时测量结果偏高,在0.6 cm×0.6 cm时偏高1.10%。修正前不同类型探测器测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平均标准差为0.016 6。经过修正后各探测器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小,平均标准差为0.006 6。结论 对于电离室、半导体等探测器,在测量小野射野输出因子时可以通过射野输出修正因子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试基于患者解剖结构三维剂量重建进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系统(3DVH),并探索其临床应用。方法:对ArcCheck行阵列校准后按10 cm×10 cm射野、源轴距100 cm、投照量200 MU标定其绝对量,标定时将FC65-G置于模体中心测量。根据实测剂量、3DVH重建中心点及百分深度剂量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