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郭龙枝  梁金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791-1792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 (EH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患者 68例 ,给予缬沙坦 80 mg/d或 160 mg/d ,服药 8个月监测血压并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行自身对照.结果:EH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末径 (LVI Pd )、室间隔厚度 (IVSTd )、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重量指数 (LVMI)显著下降(P<0.01).结论:缬沙坦有确切的降压效果 ,并可改变EH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41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予口服缬沙坦6个月,记录缬沙坦对EH患者的降压效果,并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观察缬沙坦对EH患者LVH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缬沙坦能平稳降低24h血压且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5)。提示缬沙坦能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能显著逆转其左心室肥厚,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3.
罗康华  黄子扬 《九江医学》2003,18(3):136-138
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RA)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D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150~300 mg/d)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伊贝沙坦治疗16周后左室重量及其指数明显降低(P<0.05),心脏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祎  章莹 《中原医刊》2004,31(17):27-28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氯沙坦降压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 (LVH )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4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 5 0mg ,每天 1次 ,1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UCG)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 ,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另选 40例非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UCG即有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5~ 0 .0 1) ,UCG示左室舒张末内径无变化 ,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标明显下降 (P <0 .0 5~ 0 .0 1) ,E/A比值明显上升。结论 :长期应用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能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不良反应轻 ,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1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42例,服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8-10周,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小,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上升。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电图显示原发性高血压(EH)有左心室肥厚者较左室重量正常者远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左室重量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直接相关,提示即使左室重量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微改变也可预示心血管事件的增加。Verdecchia等报告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重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左室向心性重构是一个心血管危险的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我们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科素亚对41例向心性肥厚型EH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58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IMT和超声心动图;分析EH患者颈动脉IMT与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H左室重构组IMT值高于EH正常构型组和健康对照组;EH患者颈动脉IMT值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厚度(WT)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左室重构者颈动脉IMT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左心室结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特拉唑嗪的降压效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特拉唑嗪 2~10mg/d(平均 2~ 4mg/d)对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 1a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期记录血压、心率、作血脂检查 ,并于1a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对照检查。结果 治疗 1wk时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即有明显下降 (P <0 0 1) ,第 4wk时 ,显效 19例 (95 % ) ,有效 1例 (占 5 % )。心率 (HR)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第 8wk末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较前升高 (P <0 0 5 )。但未降至高脂血症国内治疗目标值。治疗 4wk后血压稳定至 1a(P <0 0 1) ,而且心率无明显变化 (P>0 0 5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 (LVPWT)与治疗前比较也都显著降低 (P <0 0 1) ;左室重量 (LVM)、左室重量指数 (LVMI)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特拉唑嗪对高血压病一、二期患者有效降压的同时 ,可逆转高血压LVH ,并有利于血脂异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时超声背向散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技术能否反映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向心性重构 (CCR)时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正常对照组 (CON) 31例 ,利用二维心脏超声测量EH患者左室几何形态参数 ,依据相对室壁厚度 (RWT)和心肌重量指数 (LVMI)筛选出EH左室向心性重构 (CCR) 2 2例 ,利用超声背向散射技术测量左室心肌不同切面的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 四腔切面室间隔 (IVSA)标化的平均声学密度 (IB % )较正常显著增高 ,而胸骨旁长轴室间隔 (IVSL)、后壁 (PWL)、四腔侧壁 (LWA)IB %较正常无显著差异。CCR组胸骨旁长轴、四腔切面各室壁声学密度之和IB % IVSL+IB % PWL+IB % IVSA +IB % LWA 较正常显著增高 (P <0 .0 5 )。两组间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重构时心肌声学密度已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对35例EH并LVH的患者口服缬沙坦80~240 mg,每日1次,疗程1 a.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和1 a后分别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有关参数.结果缬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能逐渐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P<0.001.结论长期使用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能明显使左心室肥厚回缩,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心脏危险因子,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58例EH患者(其中有LVH者32例),口服缬沙坦80~160mg/d,共8个月。观察血压、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EH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有LVH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重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逆转LVH,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沙坦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临床价值。方法服用氯沙坦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厚度、重量和E/A比值。结果服药后血压、左室厚度和重量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氯沙坦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64例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d,氨氯地平5 mg/d,第2周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至缬沙坦160 mg/d,氨氯地平10 mg/d,疗程6周。监测患者血压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2.19%;治疗后患者LVDd、IVSd较治疗前降低,LVEF、SV、CO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AClinicalStudyofReversing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inHypertensivePatientsbyAdalatZhangFumin(张馥敏)XuDi(许迪)YongYonghong(雍永宏)Ch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相关性心、肾损害的影响。方法: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依贝沙坦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和24h尿蛋白,并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重量。结果:依贝沙坦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P<0.01);依贝沙坦能逆转左室肥厚(P<0.01),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P<0.05);依贝沙坦使尿蛋白排泄量减少(P<0.O1),血肌酐水平下降(P<0.05)。对血尿素氮和尿酸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依贝沙坦在降压同时能改善和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肾损害。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维 《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62-46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36例 ,口服消心痛 10mg,3次 d;缬沙坦组 36例 ,口服消心痛 10mg ,3次 d ,缬沙坦80mg ,1次 d,并于治疗后 2周、 2 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了解缬沙坦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 AMI治疗 2 4周时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峰射血率时间 (LPER)、左室高峰充盈率 (LPFR)和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 (LTPFR)的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and serum insulin changes in normotensive patients. METHODS: Forty-two normotensive patients with LVH, who were free of hypertens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iabetes, were examined for fasting serum insulin, glucose and serum lipids,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mass (LVM)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were also measured with echocardiography, with 46 normal subjects serv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levels of fasting triglyceride and insulin, as well as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were higher in the LV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R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LVM and LVMI in LVH group (r=0.38, P<0.01; r=0.29, P<0.01). CONCLUSION: Hyperinsulinemia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LVH in these normotensive patients, and can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LV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缬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肥厚未逆转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口服缬沙坦6个月后,左心室肥厚未逆转的高血压病人32例,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Em和Am)及其比值(Em/Am),比较左心室肥厚未逆转病人口服缬沙坦6个月前后Em、Am以及Em/Am的变化。结果口服缬沙坦6个月后,Em明显增加(t=4.67,P<0.01)。结论缬沙坦能改善左心室肥厚未逆转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 mg·d-1,治疗12~17个月,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功能;肾血管结构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β2-MG)水平。 结果:氯沙坦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01),左室重量(LV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 LVM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2),E/A较治疗前增加(P<0.01),等容舒张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后肾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变薄(P<0.01),动脉内径增宽(P<0.05);血β2-MG的浓度降低、尿β2-MG的排泄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尤以舒张功能为著,可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血管结构,降低尿β2-MG排泄,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了3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8例同龄健康人的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发现高血压组较对照组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径(LAD)、左室心肌质量(LVM)增加;Ⅲ期高血压组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增加,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下降(P均<0.05),而Ⅰ、Ⅱ期高血压组无明显变化。提示随病情加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