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悬饮治验     
何某某,男,33岁。教师。患咳嗽伴胸痛、气促两周。胸透:左胸积液,收住院治疗。诊断:渗出性胸膜炎。证见咳嗽阵作,吐痰粘稠.胸胁胀痛,气促息短,舌淡苔黄,脉象细滑。初拟宣肺化痰,逐饮止咳之止嗽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服20余剂,不效,摄片复查,胸水明显增加,达第5前肋间,左肋膈角及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过充分地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及时地抽去胸腔积液 ,一般预后良好。特别是毒性症状严重 ,胸液较多者 ,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合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可以加速症状改善和胸液吸收 ,从而减轻胸膜粘连。然而部分病例在常规治疗下病情改善缓慢 ,胸水长期不消退 ,或治疗后遗留明显的胸膜粘连和增厚 ,影响日后的呼吸功能。尤其是个别病例使用激素后出现副作用 ,有的停药后出现症状和病灶的反跳现象 ,甚至发生结核播散等不良后果。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此病 ,偶有一得 ,兹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1 急性渗出…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2006年3月期间运用中医药治愈1例重症悬饮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例一:闪××,女,24岁,住院号18052,84年4月30日初诊。近半月来右胸胁疼痛、憋气、咳嗽、但无痰、时冷时热、心烦易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渴不欲饮,舌质暗、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摄胸片示:“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诊断: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证属气机不利,水湿停滞之悬饮。治以疏肝理气、肃肺利水。处方: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葶苈子30克、柴胡  相似文献   

5.
悬饮治验3则     
悬饮为痰饮之一,是由外感寒湿,或饮食劳倦、或痰瘀内结、或脏腑偏虚,以致输化失常,水液停积,而变生痰饮,流于胁下所致。其中邪盛者为实饮,长期伏而不去者为伏饮,留而不行者为留饮。笔者辨治上述3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峻下逐水愈实饮钮某某,女,60岁,农民。1984年9月28日就诊。发热咳嗽,右胸疼痛,气短息促25天,中西药物治疗罔效而入院。症见咳嗽痰多,色白夹黄,呼吸急促,恶心纳少,右下肋间饱满,叩诊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悬饮(渗出性胸膜炎)30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5~20岁16例,20~30岁10例,30岁以上4例.胸部超声示明显液性平段.胸部X线检查示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7.
饮证是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内经》云:“太阴所至,为积饮痞膈。”说明饮症乃水湿过盛,水饮停积,脾阳失运,肺失输布所至。悬饮是饮证中的一个类型,是水液停积于胸胁的病证。证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则疼痛加重,肋间饱满、气短息促,苔白薄根部厚,质灰暗,脉沉弦或滑数。临床辨证时,若能知常达变,收效常佳。笔者遇到两例悬饮变证,就各有不同。一是水与热相结的是饮;二是水与血相结的悬饮。  相似文献   

8.
韩增 《陕西中医》1996,17(11):506-507
<正> 案1 悬饮、症瘕(肺癌晚期) 马某,男,75岁。因“气短并右侧胸痛半年,加重伴喘不得卧2周”,于1996年3月20日以“肺癌晚期”收住院。患者于半年前开始气短并右侧胸痛。就诊于它院,先后3次抽出血性胸水共 000ml左右。3个月后切除腋下肿大淋巴结,病检报告:“右侧腋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近2周来,胸痛加重,气喘不得卧,纳差、乏力、心悸、舌红绛、苔少、脉细弱数。查:T36.5℃,P104次/min,R25次/min,Bp14/9kPa。重病容,缺氧貌,半卧位。  相似文献   

9.
悬饮验案     
王××,男,41岁。有肺结核史,胸痛二月余,伴发热、于咳,体温38.3℃,x光胸片报告:右自第一前肋骨沿外侧胸壁至第八后肋骨以下呈密度增高之阴影,横隔境界消失,心脏稍推向左侧,意见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初用抗疫治疗,病情不减,且日趋严重。血检:白细胞17000/mm~3、中性86%。现患者身热不退,咳嗽气急、动则  相似文献   

10.
悬饮验案     
(一) 李××,男,30岁,沛县龙固乡韩庄村,1960年10月8日入院。住院号:4473号。主诉:畏寒,发热,胸痛,咳嗽二十余日。现病史:有受风寒、饮食生冷史。9月24日起病,发热,恶寒,咳嗽,胸痛,继而咯吐黄痰。经当地医院肌注青霉素、链霉素后热退,但仍咳嗽,胸痛,右胸下部尤甚,  相似文献   

11.
悬饮验案     
周××,男,19岁,农民。两星期前恶寒发热,左胁下疼痛,某医院胸透诊为“渗出性胸膜炎”。经行胸腔穿刺二次,抽液250毫升,给用青链霉素、异烟肼等药治疗,胸腔仍出现积液,于1979年3月22日转中医治疗,诊时见左胁下引痛,吸气或咳嗽则加剧,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面黄神疲,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而数,体温38℃,再作胸透:左胸第七后肋以下呈孤形阴影。中医诊为“悬饮”,由邪郁少阳气机不利脉络受阻所致。治宜和解疏络理气:柴胡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党参10克、  相似文献   

12.
<正> 王某,男,32岁,工人。以右上腹疼痛伴畏寒发热半月余,一周前巩膜黄染为主诉,外科门诊以“肝脓疡”于1976年8月20日收住院。患者入院时精神萎靡,神志尚清,体温39.5℃,右上腹部剧痛且膨隆,全身轻度黄染,呈急性病容。肝脏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肝脏肿大于助缘下平脐,质中等。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5单位,其它项目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45600,中性89%,淋巴11%。超声波检查提示:肝脓肿。入院后,给予大量抗生素与护肝药物,并做肝穿,抽出脓液,立即施行手术,用吸引器引出  相似文献   

13.
悬饮证治     
悬饮,是水饮停积胸胁而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胸膜积液或胸膜炎。中医认为本病由于素体虚弱,时邪侵犯使胸络不和,肺失宣泄而致。我们在临床上对悬饮证治取得体会。1 阴虚内热 患者林某某,男,36岁,感冒3d后出现左侧胸疼痛,咳嗽、呼吸引痛,午后发热,盗汗,心烦口干,尿赤便干,舌淡红少苔,脉弦数。气管居中。胸片提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胸水呈渗出液。西医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中医辨证属阴虚内热型。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合小陷胸汤化裁,以养阴清热,配合抗痨药物治疗。药用麦冬、沙参、玉竹、杏仁、桑白皮、百部、黄连、半夏、瓜蒌、甘草等治疗3周,症…  相似文献   

14.
悬饮一证,论其治疗,《金匮》虽有“十枣汤主之”之明训,然而,该汤药毒峻猛,又非治本之方,亦不可常服,虚者尤当忌耳。否则,反生弊端。宋·严用和在《济生方·咳嗽痰饮门》指出:“不若顺气为主,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痰饮运下,自小便出”的治疗原则,至今仍具临床指导意义。笔者常以《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泻肺理气、利水化饮,每获良效。其基本方药:苦葶苈(炒)10—30克,大枣5枚,陈皮10克,瓜萎皮10克,桑白皮10克,防已10克,半夏10克,生姜5片,茯苓15克,日一剂。加减法:咳喘重者加厚朴、杏仁各10克;胸胁痛甚加延胡、青皮各10  相似文献   

15.
悬饮验案1则     
悬饮验案1则鸡西煤炭医专附属医院姚翠仙鸡西煤机厂医院杨秀荣哈尔滨市中医院赵立群杨××,男,45岁,市百货批发站工人。初诊日期:1982年2月26日。该患既往健康。20多天前,自觉发热,头痛、继则咳嗽、胸痛。而于某医院住院,静点庆大霉素两周后病情转重,...  相似文献   

16.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临床常以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或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近年来,笔者将其加减化裁,用于治疗脑、脊神经损伤,收到较好疗  相似文献   

17.
缪某某,4岁,1987年3月16日诊。代诉:患孩昼夜口渴,日饮冷水10多次至几10次不等,每晚睡醒后口渴更甚,必饮冷水1碗,睡醒几次必饮几次,历时1年多。多方医治,或以清胃泻火,或以滋养胃阴,未能获效。诊之:形体消瘦,纳食尚可,尿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检查:尿糖(一),胸透(一)口渴非阳盛,即阴虚,或湿阻,细询其余症状,方知患孩有盗汗,轻则10几天1次,重者连续几夜盗汗。症结在此矣,证属阴虚火旺,肌表不固,治以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以生津。方用  相似文献   

18.
例1 郝××,男,55岁,农民。1982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脊背酸沉一年余。每于中午12时至下午3时发作为甚,窘迫难耐,须依物仰卧或别人用拳捶其背部方舒,伴有胸膺窒闷,肢冷畏寒,饮食乏味。精神萎顿,面色晦黯,舌质黯紫,舌尖红、舌苔白腻,脉沉弦。此乃寒饮内停,阻闭阳气,胸阳不展,而背酸沉。治宜温化寒饮,振奋胸阳。处方:附子6  相似文献   

19.
《中医杂志》2012,53(19):1709
1 蒲辅周治疗感冒发热医案 韩某,男,74岁.1960年3月28日初诊. 昨晚发热,体温38.5℃,微咳,咽红,今晨体温37.9℃,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属风热感冒,治宜辛凉. 处方:桑叶6g,菊花6g,牛蒡子6g,连翘6g,桔梗4.5g,芦根15g,僵蚕6g,竹叶6g,甘草3g,香豆豉9g,薄荷(后下)2.5g,葱白(后下)3寸.水煎2次,共取200ml,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2剂.  相似文献   

20.
悬饮常见于慢性疾病的终末阶段或急性加重期.李国勤教授认为悬饮的病机本在肺脾肾气虚,水液失于运化,聚而形成痰、饮、水、湿之邪;疾病日久成瘀,而痰、饮、水、湿、瘀之邪相互兼夹,停滞于肺、胸胁,从而形成悬饮之病.悬饮病因以正气亏虚为根本,痰、饮、水、湿、瘀为病理产物,治疗以益气温阳、泻饮逐水、活血化瘀、祛痰利湿为主,同时注意宽胸理气,顾护阴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