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6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造口病人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直肠癌病人病耻感得分为(61.5±11.2)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抑郁、社会支持是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解释总变异的46.3%。[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水平受自我效能、抑郁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148例病人分为试验组78例及对照组70例,试验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个案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自制的病人带造口生活主观感受评估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对带造口生活的主观感受评分(41.78±2.12)分,对照组评分(33.70±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病人出院后的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实施个案管理可明显改善造口病人的主观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状况和应对方式,以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3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社会影响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得分为(56.07±12.57)分,处于中等水平,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面对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负相关(P<0.05),屈服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专科护士应关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回归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病耻感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鼓励病人积极面对,降低病耻感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丘爱平  陆勤  邓燕贞 《全科护理》2016,(30):3139-314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永久性肠造口病人98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护理知识得分、自我护理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周围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DOPT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造口护理知识和造口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3月行永久性直肠造口术病人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ADOPT护理模式。出院后均进行电话访问和家庭访问。于术后第1天、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评估两组病人造口护理知识和造口适应水平。[结果]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和适应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OPT模式能显著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造口护理知识水平,缓解造口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水平,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
延续性饮食干预策略对肠造口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者康复早期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专业小组团队进行出院后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出院后随访,观察干预期内两组病人排便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干预后3个月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期间试验组腹泻、腹胀、排气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得分、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及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专业的小组团队,实施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肠造口者康复早期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及其与适应水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后3个月应用社会影响量表、造口适应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病耻感量表总分为(55.20±10.42)分,适应总分为(129.01±20.10)分,生活质量中总体健康得分为(61.01±20.69)分。患者的病耻感与适应水平、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病耻感可影响直肠癌患者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应采取适当的干预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时效性激励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自护能力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时效性激励原则,两组病人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自护能力得分分别为99.55分±12.70分、114.23分±14.34分、137.53分±12.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2分±13.88分、99.52分±12.45分、115.63分±13.90分)。[结论]时效性激励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肠造口手术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因直肠癌根治术行肠造口的23例病人实施Roy适应模式干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护理的23例肠造口手术病人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病耻感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病耻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病耻感总分较常规护理组及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肠造口手术病人病耻感。  相似文献   

11.
史亚丽  吴爱须  李彦平 《护理研究》2014,(14):1685-1688
[目的]了解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9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网络视频指导、专家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价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肠造口病人的残疾接受度和病耻感的现状,探讨病耻感对残疾接受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疾接受度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对便利抽样法选取的107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肠造口病人残疾接受度总分为(81.5±13.7)分,属于中度接受范围,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耻感、性别、年龄、造口术后时间是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3.8%。[结论]直肠癌肠造口病人残疾接受度受病耻感、性别、年龄、造口术后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应以病耻感为切入点,制定以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干预措施,继而改善肠造口病人的残疾接受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66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耻感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病耻感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病耻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综合护理,能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解金凤  张兰凤  朱伟 《护理研究》2014,(29):3638-3640
[目的]探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对提高造口病人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改善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永久性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照直肠癌及膀胱癌手术标准化护理规程进行护理、教育与康复指导。[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全程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造口病人的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直肠癌病人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行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病人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30)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QLQ-C30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冀小飞  袁学科  刘名君 《全科护理》2021,19(30):4269-4272
目的:探讨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2020年8月60例结直肠癌造口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随访3个月,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造口适应量表(OAI-23)、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病耻感、造口护理的适应性、生活质量,采用修订的造口自我护理量表(SSCS-ESV)评估两组病人造口更换熟练率,采用院内自制量表调查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SI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OAI-20量表中持续担忧维度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积极生活态度、接受维度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toma-QOL各维度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造口袋更换熟练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结直肠癌造口病人重建心理,缓解病人的病耻感,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郭素红 《家庭护士》2009,7(16):1446-144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解金凤  张兰凤  朱伟 《护理研究》2014,(10):3638-3640
[目的]探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对提高造口病人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改善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永久性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照直肠癌及膀胱癌手术标准化护理规程进行护理、教育与康复指导.[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全程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造口病人的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许燕莉  罗美宜  沈曼璇  袁知芳 《全科护理》2012,10(19):1765-176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病人出院4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JQOL-74)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J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采用护士、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4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BT疗法。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CBT治疗依从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病人完成CBT治疗依从性、SAS得分、SDS得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造口自我效能感水平,帮助其重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