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同期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种植体植入术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纳入病例是否伴有囊肿分为囊肿组23例植入种植体31枚,与非囊肿组23例植入种植体32枚,囊肿组行保留假性囊肿的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非囊肿行不伴有上颌窦假性囊肿的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种植术,对比观察囊肿组...  相似文献   

2.
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种植体值入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有足够的长度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好的骨融合,这就要求种植体周围有 骨组织支持。上颌后牙区因上颌窦的存在及骨质疏松,加这牙槽骨的吸收,不仅使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难以取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皮上凳窦粘膜进入窦腔,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因此该区域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其远期的种植成功率很低。。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生物膜技术同时应用于这一区域使得种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常规修复的安全区域,也为大多数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就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移植材料的选择、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种植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窦内提升联合上颌第一磨牙种植术且修复后1 a定期复查的48位患者(48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术中上颌窦底填入Bio-oss骨粉材料的24颗种植体为植骨组,术中上颌窦底未填入植骨材料的24颗种植体为未植骨组。术后3个月,采用种植体松动度测定仪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分析植骨与否对种植体松动度的影响;根据种植修复后1 a复诊种植体X线根尖片显示骨吸收的实际高度,分析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IS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1 a,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术后种植体松动度和边缘骨吸收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短期内临床效果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23例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以23例上颌后牙常规牙种植体植入术为对照,术后1周及1、3、6个月检查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和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见种植体松动、脱落或上颌窦炎症发生,各时期X线片检察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6个月均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经不同时间随访,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同上颌后牙常规牙种植体植入术一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扩大牙种植体植入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正>上颌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由于上颌窦窦底相应部位的牙槽骨高度降低,为种植体植入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我科使用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成功解决了植入术中容易穿通上颌窦底黏膜的难题[1]。上颌窦提升术分开放式和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乳酸材料PLA/PGA在同期植入种植体时的成骨效应及种植效果。方法:将预制成形的PLA/PGA材料,通过上颌窦提升术植入新西兰兔的上颌窦中,同期植入钛种植体,术后4、8、12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成骨情况,12周全部处死通过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成骨及种植效果。结果:在所有植入PLA/PGA材料的兔上颌窦都有新鲜成熟骨形成,在同期植入的种植体稳定与新形成骨紧密结合,同时材料本身完全吸收。结论:自体骨复合多孔支架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具有简便高效易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窦底黏膜穿孔不植入骨移植材料,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磨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不慎发生窦底黏膜穿孔,同期行13颗种植体植入术,随诊观察半年.结果:一期手术6个月后,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无骨吸收及炎症表现,行常规种植修复,随诊半年无不良反应,种植牙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窦底黏膜穿孔不必修补破损区,可直接植入种植体,但需要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解剖、上颌窦气化和牙槽骨吸收等原因造成骨量不足,牙槽骨高度不足,使种植体植入受限,通过上颌窦提升可解决。本研究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量垂直高度在5~8 mm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入人工骨方式,观察此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分析总结我院4年间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42例患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的护理处理。【结果】42例患共植入93枚Branemark种植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及时、有效和合理的,其中92枚获得骨整合,1枚失败,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广州医药》2010,41(4):69-70
通过对13例(22颗牙缺失)患者进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术前做好器械消毒准备、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术后指导患者。结果13例患者(22颗)随访6个月至3年,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表明正确的手术配合是上颌窦提升同期人工种植牙获得种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老年患者上颌窦提升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患者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XIVE二段式种植体26颗,负载二年后统计其成活率。结果26颗种植体中仅有一颗出现种植体周感染但无松动,成活率96.15%。结论 提示上颌窦提升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对于上颌肯氏Ⅰ、Ⅱ类缺失患者可能是一种可行的临床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技巧,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颌后牙缺失严重骨量不足36例,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49颗种植体手术临床资料。结果:31颗闭合式、16颗开窗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成功负载,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95.9%。2例负重后脱落。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扩大了种植牙适应证范围,闭合式提升和开窗提升各有相对适应证,把握适应证、手术中的技巧,严格无菌操作,因牙位不同选择负重时间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3):164-166
[目的]评价块状Bio-Oss在上颌窦提升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建立上颌窦外提升实验犬模型,运用外提升方法施行上颌窦提升手术,植入块状Bio-Oss后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排斥反应及植入物脱落.术后3个月组织学观察结果可见Bio-Oss与固有骨牢固结合,新生骨生成率为14.5%±4.3%,种植体周围骨爬行高度为(6.8±0.2)mm,骨-种植体结合率为63.1%±7.1%.[结论]块状Bio-Oss提升上颌窦,塑性好,组织相容性好,成骨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犬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3只,每只犬左侧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右侧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检查、X线片、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以及带种植体的骨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X线片示每只犬两侧种植体周围无阴影;螺旋CT扫描显示种植体与基骨结合界面连续性好,无透射区,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带种植体的骨大体标本显示两侧上颌窦窦底黏膜及骨质皆完整覆盖种植体顶端;带种植体骨磨片显示每只犬两侧种植体顶端成骨好,骨母细胞聚集,有新生骨基质形成,左右两侧成骨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内提升术可以达到与传统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样效果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5.
何添荣 《基层医学论坛》2021,(31):4497-4499
目的 探究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60例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与对照组(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2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原位取骨、植骨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空心环柱形切骨锯先在种植区取骨,将圆柱状骨块研磨成颗粒。用骨膨胀器对上颌窦底提升后,将骨颗粒和CDIC种植体一起置入预备好的种植窝。6 ̄8个月后进行二期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0枚。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6个月后,X线片显示自体骨部形成了新骨,种植体与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修复效果理想。结论: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可采用原位取骨、植骨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常规手段,而植骨材料的稳定性是影响种植体远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植骨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大量有关植骨材料术后体积变化的文献显示,绝大部分研究中植骨材料体积在术后有一定程度的缩减,以术后早期缩减程度较大;也有极少数病例术后体积表现为增加。关于影响植骨材料术后体积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需要学者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 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 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 RBH)为(6.64±1.21) mm,B组RBH为(6.96±1.36)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 SBG)为(2.20±1.71) 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 2.05)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 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 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0.91)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 2.20) 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颌窦底的高度显著相关(r=0.383, P = 0.049)。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SBG主要与种植体尖端提升的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拔除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2mm、4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24周处死动物各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2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4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冻干骨支架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整合情况。方法 应用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分别于即刻和术后3个月(对照)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通过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观察骨整合情况。结果 3个月后即刻种植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均可见种植体周围包绕着致密的骨组织,未观察到任何间隙和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与人工骨整合良好,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后植入种植体,即刻与延期植入的种植体均可以与组织工程人工骨发生骨整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