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MoCA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MoCA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BF、CB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CBF和CBV,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CW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12±1.23)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6.36±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34.2%,好转率为26.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为(71.93±6.02)cm/s,Vm为(36.72±2.86)cm/s,DVp为(17.92±2.41)cm/s,DVm为(9.01±1.78)cm/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p为(62.19±5.18)cm/s,Vm为(33.02±2.37)cm/s,DVp为(26.13±2.29)cm/s,DVm为(14.98±1.98)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纠正CW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CWI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0.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1,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脑血流灌注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调脂、改善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并对所有病人治疗前后进行64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计算血流灌注参数值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MSE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 及 MOC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2组血流速度、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流速度、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为明显(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小血管病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灶区脑血流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AC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例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动指数(PI)以及CVR,并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20,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2.225,χ2=5.00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19,t=7.259,P<0.05),而DVp和DVm明显低于对照组(t=16.348,t=19.05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4,P<0.05),PI明显低于对照组(t=4.979,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纠正A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异常,提升机体稳定脑血管灌注量的能力,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钛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日一次静点,对照组用0.9%盐水+胞二磷胆碱1.0,日一次静点,治疗14天,两组常规抑制血小板、降颅压、控制血糖及调脂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的EF-Ⅰ,NO,TXA2,VEGF和CRP水平较入院次日明显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d的NO和EF-Ⅰ水平明显较对照组的高,而TXA2、VEGF和CRP的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对内皮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李鑫  贺博 《中外医疗》2022,41(1):84-8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下降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本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桂新  崔朝阳  夏曙光 《医学综述》2013,19(14):2652-265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平泉县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5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剂量每次100 mL,每日1次,持续14 d。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为每次100 mL,每日2次。观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且较大剂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在今后的治疗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丁苯酞,以及时改善其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TOAST分型中不同亚型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入组的病例均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的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记录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2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以及组间相同亚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5.50±3.44)分较对照组(8.02±3.39)分明显降低,ADL评分(61.83±9.79)分较对照组(56.42±10.21)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8.3%)较对照组(78.3%)高,且观察组LAA分型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CE及SAO型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TOAST分型中的LAA型病人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医治的62例急性的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的常规药物治疗90d,观察组给予2周的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再给予患者76d的丁苯酞(胶囊)治疗,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以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MMSE、Barthel及炎症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MMSE、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凋亡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2组患者细胞凋亡因子Bcl-2、CytC水平,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Bcl-2水平明显升高,CytC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清 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NIHSS、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细胞凋亡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8.
赵建彬  张攀 《华夏医学》2021,34(1):113-116
目的:探究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9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抗凝、降脂和降压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丁苯酞序贯疗法,即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ACI(依据头颅CT及MR诊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使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对照组66例患者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应用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的NIHSS评分、MMSE评价和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1.145,P>0.05),治疗2、4周后均改善(P<0.01)。治疗2周、4周,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017、5.676,P=0.000、0.000);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2.515,P=0.013)。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sCD40L、IL-18、hs-CRP、NO、eNOS、VEGF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治疗后2周,2组上述指标均改善(P<0.01)。治疗2周、4周,观察组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NO、eNOS、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治疗ACI患者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语言训练(对照组),另40例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其疗效、语言功能改善状况等。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95%高于对照组57.50%(P<0.05)。治疗前,两组WAB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WA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其语言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