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妇科全麻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负荷量:DF组静注地佐辛0.1mg/kg,昂丹司琼4m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昂丹司琼4mg。在麻醉清醒后连续持续静脉镇痛泵(2ml/小时),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5mg/k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16μg/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对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F组(P〈0.05)。结论:地佐辛0.5mg/kg复合氟比洛芬酯150mg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帕卡因复合地佐辛注射液经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 将150例需要经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锁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0.5%的罗哌卡因35ml;B组0.5%的罗哌卡因35ml完成麻醉后,经静脉给予地佐辛注射液0.1mg/kg,C组0.5%的罗哌卡因35ml中加入地佐辛注射液0.1mg/kg.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问、镇痛的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感觉阻滞时问和镇痛持续时间C组比A、B两组长(P<0.05),麻醉起效时间3组无明显差别(P>0.05),B组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的发生高于A、C两组.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注射液用于经肌间沟行神经阻滞时能明显增强效果和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不良发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心脏搭桥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心脏搭桥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相同,联合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毕前30 min各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前25 min,地佐辛0.8 mg/kg加入0.9%NaCl溶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注;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毕前30 min各静脉滴注舒芬太尼3μg,术毕前25 min,芬太尼20μg/kg加入0.9%NaCl溶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Ramsy镇静评级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静评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于心脏搭桥术后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能够显著降低单一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9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3组,予手术结束后行PCIA.氟比洛芬酯组(F组,n=25):氟比洛芬酯2 mg/kg+生理盐水至100 ml;地佐辛组(D组,n=35):地佐辛 0.8 mg/kg+生理盐水至100 ml;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FD组,n=30):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0.4 mg/kg+生理盐水至100 ml.于手术结束后 2、6、24、48h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FD组术后6h及以后的静息和运动镇痛VAS评分优于F组和D组(P<0.05);F组术后 6 h及以后的Ramsay 镇静评分低于D组和FD组(P<0.05);FD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PCIA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可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30 ml 0.3%的左布比卡因,观察组患者使用30 ml 0.3%左布比卡因+2 mg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左布比卡因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与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手术患者66例,将入选的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L组)、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时静脉推注负荷剂量1.5mg/kg利多卡因,随后以1.5mg/(kg·h-1)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D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推注地佐辛10mg,C组静脉推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5min、1h、6h、12h、24hVAS评分、术后24h镇痛补救次数及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总量,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结果最终完成研究病例63例。D组、L组术后15min、1hVAS评分、术后24h镇痛补救次数及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总量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D组比较,L组术后15min、1h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VAS评分均小于3分,且两组患者术后24h镇痛补救次数及氟比洛芬酯使用的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及术后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下行LC手术患者使用利多卡因与地佐辛可减轻痛觉过敏同时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利多卡因的效果是否强于地佐辛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地佐辛10mg+0.25%左布比卡因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麻醉后4、6、8h静息VAS评分,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使用的是局麻药为0.5%的左旋布比卡因20 ml,A组不加地佐辛,B组患者使用的是局麻药为0.5%的左旋布比卡因20 ml中加入地佐辛0.05 mg/kg。然后分别记录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各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 h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麻醉后3,6,9 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术后有10例需肌注杜冷丁,而B组无一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见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剖宫产术后行静脉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单纯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且无尿潴留和皮肤瘙痒发生.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并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60例上肢骨折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复合组和超前组,3组各20例,入手术室后,罗哌卡因组、复合组用1 m L生理盐水,超前组用地佐辛注射液1 m L(5 mg/m L)静脉推注;10 min后,患者常规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1次注药后,罗哌卡因组为0.4%罗哌卡因30 m L,复合组、超前组为0.33%罗哌卡因30 m L复合地佐辛0.05 mg/kg。观察各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min)、痛觉消失时间(min)、镇痛持续时间(h);记录麻醉阻滞后10 min、30 min、60 min、2 h、6 h、12 h各阶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超前组少于罗哌卡因组,感觉消失时间复合组、超前组少于罗哌卡因组,镇痛持续时间复合组、超前组长于罗哌卡因组,超前组长于复合组(P<0.05);麻醉阻滞后除麻醉后30 min,各阶段VAS评分超前组均低于罗哌卡因组,麻醉后6 h、12 h超前组VAS评分低于复合组(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并以小剂量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增强了阻滞效果、延长了镇痛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人工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FS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DS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FD组)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术后采用PCIA。FS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DS组镇痛首剂给予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2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FD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地佐辛20 mg+托烷司琼4 mg。术毕前30 min给予镇痛首剂和托烷司琼2 mg,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12、24、48 h被动活动时和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静息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DS组明显高于FS组和FD组(P<0.05),FD组与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活动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在DS组、FD组、FS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24 h DS组较FS 组明显降低(P<0.05);泵按压次数:术后12、24 h DS组较FS组、FD组明显增多(P<0.05);头晕的发生率FS组较DS组、FD组显著降低。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均可有效地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息痛,但对运动痛的制止效果前者更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的协同镇痛效果不如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且头晕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于心脏搭桥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心外科择期行心脏搭桥术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相同。联合用药组:氟比洛芬酯+地佐辛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单一用药组: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术后评价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和镇静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不同时点镇静评级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1.6%,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于心脏搭桥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传统股神经联合隐静脉孔处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患者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地佐辛0.1mg/kg+0.375%罗哌卡因(A组),舒芬太尼0.15μg/kg+0.375%罗哌卡因(B组),0.375%罗哌卡因(C组)。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对阻滞效果的影响,同时记录手术满意度及舒芬太尼使用率。比较各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阻滞成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配方均可满足老年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镇痛需要。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1),A组与C组感觉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后两组比较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患者手术满意度明显低(P0.01),B组舒芬太尼使用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组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单纯罗哌卡因或舒芬太尼组相比,更适合老年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镇痛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男46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体重46~70 kg,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地佐辛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胺0.8 mg/kg、舒芬太尼0.4μg/kg诱导后,术中恒速输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患者随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 mg/kg(A组)或地佐辛0.1 mg/kg(B组),C组不用镇痛药物。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于患者苏醒后即刻(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5 min记录HR、MAP、Sp O2并进行S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0~T2时HR明显减慢,MAP和SAS评分明显降低,躁动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日间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日间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组(R组),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氟比洛芬酯50 mg于麻醉开始前10 min静脉注射, D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kg, R组手术结束前采用0.5%罗哌卡因6 ml/处局部浸润。结果:T_1、T_5时刻两组VAS评分差异不大,T_2、T_3、T_4时刻R组VAS评分较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6、INF-α含量均较术前增高;与R组比较,D组升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R组之间相比较,R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镇痛模式具有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恢复的效果;但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下肢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手术完全结束前均接受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给予对照组地佐辛0.5 mg/kg联合氟比洛芬酯150 mg镇痛,给予观察组地佐辛0.8 mg/kg联合氟比洛芬酯150 mg镇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镇静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且该用量不增加用药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抑制鼻道手术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鼻道手术的106例患者,将其按照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地佐辛剂量为0.1mg/kg,B组地佐辛剂量为0.15mg/kg,C组地佐辛剂量为0.2mg/kg,均为静脉注射,对患者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A组容易出现躁动情况,C组容易出现呼之不应的情况,A组和C组容易出现咳嗽症状,三组患者的SAS评分、VAS评分以及拔管评分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苏醒时间之间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鼻道手术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剂量为0.15mg/kg地佐辛可以显著减少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普外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4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D组:地佐辛1.0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DF组: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2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24、48 h患者安静状态和90°翻身时镇痛效果(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各时点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90:翻身时DF组VAS评分明显优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D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与单独使用地佐辛相比,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6-1598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氯胺酮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72例,ASA分级I~Ⅱ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氯胺酮组)和对照组(芬太尼+丙泊酚组),各36例。开放静脉通路后,观察组术前15min给予地佐辛10mg、氟比洛芬酯50mg,术前5min予氯胺酮0.05mg/kg静注;对照组术前5min予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2.5mg/kg静注。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扩宫时(T1)和手术结束后5min(T2)MAP、HR、SpO2、RR变化,记录术中分别追加麻醉药的次数,以及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术后5min(T0)、10min(T1)和20min(T2)VAS评分,并进行相应对比分析。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MAP、HR、RR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36例患者中,5例术中追加氯胺酮0.05mg/kg,且仅需追加1次,百分比为13.8%;对照组22例患者术中追加丙泊酚1.5mg/kg,其中8例患者需追加丙泊酚2次,百分比为61%;两组相比对照组追加药物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T0、T1时VAS评分,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氯胺酮在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鼻咽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鼻咽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或Ⅱ级,男45例,女45例,年龄20~60岁,体重45~70kg,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用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诱导后,术中输注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麻醉。F组:术前2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滴注;D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kg;C组:术中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于患者苏醒后即刻(T0)、苏醒后15 min(T1)、30 rain(T2)时行SA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和D组T0~T2时SAS评分明显降低,躁动例数明显减少,B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T0~T2时A组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均能有效减少全麻下鼻咽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