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 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 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 每次30 min, 每周训练5 d, 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 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配合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患儿则在其基础上配合下肢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评估量表(FAC)]、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AC、BBS、GMFM评分及步速、摆动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FAC(2.7±1.0)分VS(2.2±0.9)分,BBS(46.3±6.5)分VS(39.2±6.1)分,GMFM(68.3±14.2)分VS(59.1±13.3)分,步速(46.5±10.2)cm/s VS(41.4±12.1)cm/s,摆动相(28.6±9.6)%VS(22.2±9.5)%,P均0.05];两组患儿支撑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71.4±9.6)cm/s VS(77.8±9.5)cm/s,均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配合悬吊训练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效果显著,有利于其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3.
赵雅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17-3218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小儿脑瘫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评分为(50.1±5.2)分,治疗后为(75.9±5.8)分,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评分为(50.8±5.4)分,治疗后为(66.1±5.0)分,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较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更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推拿头部和脊椎对脑瘫的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推拿头部和脊椎对脑瘫康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1例。2组均予以功能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部和脊柱推拿。结果:经过3个月~1年的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患儿头部和脊椎的反复推拿刺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神经中枢休眠状态下突触的激活,降低其阈值,形成部分神经功能重组,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某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实施爬行训练,两组均训练12周,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及智力发育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各项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认知功能(11.67±2.12)分、运动功能(13.71±3.16)分、语言功能(14.23±3.02)分、自理功能(11.21±3.54)分、社会适应能力(14.36±4.02)分均高于对照组(8.37±1.62)分、(9.15±2.68)分、(10.08±2.31)分、(8.84±2.12)分、(10.13±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MDI和PD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MDI(96.78±8.21)分、PDI(97.38±8.64)分均高于对照组(93.52±6.54)分、(93.27±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实施爬行训练,有助于提升患儿认知功能,促进其智力发育,效果高于常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10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训练,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66)以及肌张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0.98±10.96)分、(47.76±6.48)分,对照组分别为(29.89±11.56)分、(41.46±5.08)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评分分别为(3.44±0.42)分、(3.47±0.44)分,治疗后分别为(1.01±0.22)分、(2.08±0.31)分,两组治疗后患儿肌张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常规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婴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行站立位运动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婴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5/2004-05天津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12个月龄痉挛型双瘫及四肢瘫脑瘫患儿共80例,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过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从治疗初即开始使用踝足矫形器行站立位运动训练。训练内容如下:①辅助下站立位抗重力训练,包括“自由站”与“捆站”两种方式。②双下肢能充分承重基础上行单下肢承重。③双下肢能充分承重基础上行躯干运动训练。④为独站、独走准备的立位运动训练。⑤以上内容循序渐进进行,1h/d。直至下肢能完全承重,异常站立姿势有效控制,患儿能独走后再考虑停用踝足矫形器。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治疗,在24个月的观察期内,能独走后需要时再使用踝足矫形辅助站行,改善步态。实验评估:①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12,24个月后进行功能评估。量表内容包括5个方面(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每个方面包括10项具体内容,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每项完成得2分,大部分完成得1.5分,完成一半得1分,小部分完成得0.5分,不能完成0分,满分为100分)。②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2,24个月后可独走(3步以上)患儿人数。结果:对照组中途脱落4例,最终76名患儿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综合功能评定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12个月后运动能力、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分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10.35±3.38),(8.25±2.71)分;(2.61±0.97),(2.01±0.82)分;(8.30±4.37),(6.36±3.26)分;P均<0.05],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功能总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35.05±9.62),(29.00±7.10)分,P<0.05]。③治疗24个月后运动能力、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分数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5.15±2.25),(12.61±4.03)分;(4.35±1.24),(3.45±1.67)分;(10.61±4.71),(7.05±3.57)分;P均<0.001],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方面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70±3.22),(6.22±3.15)分;(15.61±3.04),(13.50±5.02)分;P均<0.05],综合功能总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3.60±13.32),(42.83±10.48)分,P<0.001]。④观察组治疗12,24个月后能独走患儿人数均高于对照组[9例(22.5%),19例(47.5%);2例(5.6%),6例(16.7%),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8~12月龄开始使用踝足矫形器行站立位运动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患儿综合功能,有助于实现尽早步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在新生儿无陪病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另选取19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在对其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两组静脉输液质量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臀红、皮肤过敏、意外脱管、药物外渗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时间(124.03±18.18)min、固定效果(86.67%)、穿刺部位情况(89.23%)、首次穿刺成功率(9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输液时间(148.05±26.72)min、固定效果(71.11%)、穿刺部位情况(73.33%)、首次穿刺成功率(87.22%)];观察组患儿哭闹喊叫评分为(2.33±0.79)分、躁动不宁评分为(2.38±0.77)分、面部表情评分为(2.81±0.38)分、反射性回避评分为(2.96±1.17)分、挣扎抗拒评分为(3.02±0.9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哭闹喊叫(3.82分±0.85分)、躁动不宁(3.36分±0.65分)、面部表情(3.76分±0.76分)、反射性回避(4.01分±0.69分)、挣扎抗拒(4.11分±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输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病人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失语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汉语失语评分(ABC)、失语商(AQ)指数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CFCP)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BC评分为(180.58±6.26)分、AQ指数为(84.82±31.60)分、CFCP评分为(200.66±32.6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失语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早期(术后72h内)护理干预对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术后失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运动性失语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40例)接受超早期护理干预。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进行失语程度评定,评价两组失语病人在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语言恢复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病人的语言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运动性失语的评分,分别为(152.30±73.81)分、(237.98±76.75)分、(327.63±91.45)分、(375.55±76.95)分和(182.81±119.69)分、(255.33±111.58)分、(369.22±44.38)分、(446.18±32.87)分,在失语程度恢复的有效性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2.5%、27.5%、30.0%、32.5%和75.0%、75.0%、77.5%、8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病人的语言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功能低频脉冲治疗脑瘫患儿疗效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脑瘫合并运动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功能低频脉冲治疗脑瘫患儿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智商及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庭功能康复操在前庭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前庭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前庭功能康复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眩晕残障量表(D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满意度、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干预后6周DHI评分为(16.38±5.85)分、CD-RISC评分为(79.16±9.25)分、SPBS评分为(22.14±5.01)分、满意度为(91.6%)、有效率为(95.0%)、住院时间为(8.80±0.85)d;对照组干预后6周DHI评分为(26.24±6.23)、CD-RISC评分为(66.92±8.76)、SPBS评分为(24.99±2.37)、满意度为(75.0%)、有效率为(83.3%)、住院时间为(11.25±1.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前庭功能障碍病人进行前庭功能康复操训练,有利于减轻病人眩晕症状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病人的心理弹性、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何晓霞  李红玲 《中国康复》2018,33(5):397-398
目的:探讨口腔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法对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脑瘫流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包括穴位针刺、推拿、口腔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儿自身情况设计不同的口腔游戏,训练时间及每日次数也依据不同患儿因人而异,由治疗师在治疗室进行;其他时间由患儿家长组织患儿在家中完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患儿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D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3%,P0.05)。结论: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肯定,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M-FM-88评分提高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重评训练对重症监护室护士情绪劳动能力和同情心疲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对照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士心理健康职业防护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认知重评训练干预策略进行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周。在干预前1d、干预结束后1个月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情绪劳动能力和同情心疲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情绪劳动能力得分(75.15分±8.35分)高于对照组(63.07分±8.12分)(P0.05),试验组同情心疲乏得分(85.04分±7.44分)低于对照组(92.46分±10.03分)(P0.05)。[结论]认知重评训练干预策略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情绪劳动能力,降低其同情心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动运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鹤壁市人民总院医院治疗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行Fuf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9个月后腓肠肌张力、足背屈角分别为(1.29±0.22)级、(1.29±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为(77.29±3.5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9个月后Fuf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84.24±6.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腓肠肌张力,促使肌群肌力恢复,缓解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及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结果患者出院时上肢、下肢肌力评分分别为(2.80±0.65)分、(3.43±0.70)分,优于对照组的(2.38±0.69)分、(2.99±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为(72.66±7.59)分,NFD评分为(9.73±4.02)分,对照组指数评分为(55.67±7.62)分,NFD评分为(11.90±4.3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在糖尿病足高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足高危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出院后采取常规随访,干预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出院6个月后的足部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足部护理能力评分为56.69分±5.25分,生存质量评分为45.81分±7.19分,优于对照组(52.52分±5.43分,49.69分±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的糖尿病足高危病人实施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足部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并高压氧对脑性瘫痪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122例患儿随机分为婴儿期综合治疗组采用功能训练和推拿按摩加高压氧治疗,幼儿期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法同婴儿期综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和推拿按摩治疗。结果婴儿期综合治疗组康复疗效优于幼儿期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脑瘫疗效、减轻残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头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2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理疗、推拿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进行肌张力、关节被动活动度检测.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肌张力较组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38±0.58)分和(2.88±1.1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2.86±0.71)分和(3.29±1.0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较组内治疗前亦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腘窝角、股角分别为(76.96±5.71).、(126.67±13.73).和(105.00±15.9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