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内镜与传统方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资料,其中传统治疗组18例,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等治疗;内镜组17例,根据病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ERCP等内镜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胆瘘愈合时间、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传统治疗组胆瘘部位明确7例,胆瘘愈合时间平均23d,再次手术8例,发生并发症7例;内镜组胆瘘部位明确13例,胆瘘愈合时间平均13 d,再次手术2例,发生并发症3倒.各项指标内镜组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结论 十二指肠镜能够明确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部位、性质,能治疗大部分该类患者,并为需外科手术病例提供指导,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离断合并胆瘘较少见,可通过胆道重建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进行治疗,但二者难度均较大。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离断并胆瘘,通过ERCP分阶段予鼻胆管、支架引流联合治疗,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3.
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逐步成为胰胆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使原来需要外科手术的某些胰胆疾病避免了手术痛苦,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探讨ERCP在胆胰疾病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 [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相似文献   

5.
173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治疗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3例胆胰疾病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ERCP成功率为93.6%,造影发现胆道结石69例,一次性成功取净结石66例,造影发现胆胰肿瘤20例,5例放置内支架引流。ERCP术后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术后出血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ERCP对于胆胰疾病的诊断明确可靠,内镜下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免除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消化内镜主要手段,在一些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胆管狭窄、胰管狭窄的减压治疗、胰瘘的治疗等方面,ERCP的胆管内引流术及外引流术、胰管支架植入术等起关键的作用。近年由于介入超声内镜(EUS)技术的进步,当ERCP插管未成功,或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而传统ERCP无法完成胆管、胰管的减压时,还可以通过EUS引导下穿刺及支架植入术完成胆胰管的减压,为其治疗开辟新的领域,同时也体现EUS与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中起到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胰管取石、支架或鼻胆胰管引流等内镜微创操作技术,ERCP能有效解除胆胰管梗阻,改善临床症状,是胆胰管结石、良性胆胰管狭窄、无法外科手术的恶性胆管狭窄等常见胆胰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胆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连续性409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最终纳入53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下行胆管引流术的胆瘘患者, 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治疗结局和不良事件等。将患者分为支架引流组(n=46)与鼻胆管引流组(n=7), 比较两组术中特点、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时间。结果 53例患者中, 男36例、女17例, 年龄(52.2±12.7)岁, 其中58.5%(31/53)的患者继发于胆囊切除术。其临床成功率为83.0%(44/53), 手术时间为27.0(13.5, 33.5)min, 治疗1(1, 2)次, 治愈时间89(47, 161)d。ERCP治疗轻度胆瘘相较于重度胆瘘成功率较高[96.4%(27/28)比 68.0%(17/25), χ2=7.57, P=0.006]。跨瘘口引流相较于非跨瘘口引流治疗胆瘘的成功率更高[91.7%(33/36)比64.7%(11...  相似文献   

9.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性ERCP正逐渐被治疗性ERCP所取代。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手段包括胰胆管括约肌切开术,网篮或气囊取石术,机械、电解和激光碎石术,内支架置入术,鼻胆管、鼻胰管、鼻胆囊管引流术和胆道镜检查术等。内镜治疗的成功率超过90%,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经皮和外科手术治疗。对需急诊处理的胆胰疾病患者选择内镜下治疗更为适宜。近年来我科通过内镜治疗各种胆胰疾病27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胆管引流(ERCP)在胆管损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总结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31例胆管损伤患者,行诊断性ERCP,选择有内镜治疗价值者作为实施对象,行乳头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塑料支架支撑引流等内镜治疗。结果31例胆管损伤中,胆总管横断或结扎3例,胆管狭窄13例,胆瘘15例,22例(34次)接受内镜治疗,占71%。13例胆管狭窄中,有7例行塑料支架支撑治疗维持8~20个月,4例疗效满意,3例疗效欠佳;15例胆瘘患者行EST、鼻胆管引流,13例胆瘘愈合,2例无效,其中7例因胆管狭窄或有狭窄倾向置入塑料支架支撑维持4~12个月。6例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结论ERCP对胆管损伤有定性和定位诊断意义,多数胆瘘和部分胆管狭窄患者通过内镜治疗获得痊愈,早期内镜治疗可简化治疗方案,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