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择该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102例血液透析病患资料,抽签分两组,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为常规性的护理,研究组是集束化的护理方式,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CRBSI出现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导管置留的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置留时间短(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CRBSI出现情况,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们进行医治的15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置管患者施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将全部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7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置管和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 00%,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 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优异,组间数值存在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小板参数变化属正常波动;观察组的置管和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和优势。方法对2011年1月~9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于2011年10月起实施集束化护理,对CRBSI发病率进行前瞻性调查。将200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采取严格手卫生消毒制度;做到最大化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导管和最佳的穿刺部位;每日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按照指南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宣教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 2012年10月~2013年6月观察组病人CRBSI发生率为2.5‰;2012年1~9月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为7.24‰(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效果.方法 将227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2例采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药物应用护理、保暖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1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CRBSI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60.47±5.9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5.25±4.62)d(P<0.05),CRBSI发生率(1.74%)明显低于对照组(8.9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90.2%)(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并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9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干预组42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干预策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 CRBSI 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9.49‰ vs .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CRBSI 的发生率,相关人员的执行力和依从性、持续的过程监测和人员培训及患者自身状况都会影响策略的实施,应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189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97例、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结果 CRBSI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4.35%(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73.47±6.43)d,对照组为(51.39±5.71)d(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91%、对照组为86.96%(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胃食道病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30例。行ESD治疗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总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术后伤口迟发性出血、穿孔、消化道狭窄、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由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8例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严格手卫生,置管时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佳置管位置及每日评估是否需要保留导管。观察CRBSI发生率及菌株分布情况和住ICU时间。取本科2009年1月至2008年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干预组CRBSI发生5例,发生率为5.2例/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CRBSI发生13例,发生率为14.2例/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集束化干预组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0±4.5)dVS(14.8±6.6)d,t=2.15,P〈0.051.结论集柬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燕春  王玺  陈倪  刘敏  田蓉 《四川医学》2013,(4):448-449
目的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8月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常规护理的患者和2011年9月~2012年2月行CVC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前,CRBSI平均发生率为5.8‰,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后CRBSI平均发生率为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CVC的患者,严格执行集束化护理的每一项措施,可以降低CRBSI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王燕玉 《现代医学》2015,(1):113-1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血液净化科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将12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护能力、CRBSI发生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而满意率为98.33%则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降低CRBSI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流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23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格外增加集束化护理,观察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临床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液透析导管患者40名,将40名患者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集束化护理观察组的血流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液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肿瘤科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共92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计划拔管及非计划拔管时间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置管部位中选择右侧贵要静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选择硅胶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置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8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86.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均明显减少(P <0.05)。导管相关感染、出血点、导管破损的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利于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式联运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改进预防CRBSI措施。方法:将ICU 1 57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632例、4 376个导管日为干预组,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包括集束化综合管理、人员培训、CRBSI发生率调查及反馈,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0例,发生率0%,对照组CRBSI发生20例,发生率为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BSI危险因素(年龄、APACHE评分、SOFA评分、输血、静脉营养、休克)和ICU住院时间及28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式联运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干预意义。方法:研究纳入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本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下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3.2±2.6)d,对照组为(54.3±2.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期间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持续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CRBSI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RBSI、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33.33%(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易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69±0.54)月,长于对照组的(3.01±0.33)月,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03±2.11)分,高于对照组的(90.35±2.16)分(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减少不良事件与CRBSI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存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81-108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重症监护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ICDSC)评估患者ICU住院期间谵妄发生情况,统计谵妄发生率、初次谵妄发生时间和谵妄持续时间;记录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ICU治疗费用。结果 2组患者入住ICU 8 h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 8 h以后谵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初次谵妄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每次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ICU行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黄彩云  庞杰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78-2979,298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住ICU的46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制定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选择集束化干预前2011年3月-2012年8月同科室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采取集束化干预后导管的使用率从63.6%升到71.6%,导管的感染率从8.61‰降低到1.49‰,下降了82.7%,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神经外科15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6例均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76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阻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