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手术治疗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瘢痕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Kelly评定优良率为92.94%较对照组患者的74.12%显著提高,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试验组患者术后瘢痕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患者尽早参加工作,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瘢痕疼痛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组(A组,28例)和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组(B组,30例),随访14~36个月,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瘢痕痛、手墩柱部痛、返支损伤及RSD)、恢复工作时间,并采用Kelly评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为96.43%,B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优于A组(P<0.05)。结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都有效,但内镜下腕管松解的手术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组(A组,28例)和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组(B组,30例),随访14~36个月,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瘢痕痛、手墩柱部痛、返支损伤及RSD)、恢复工作时间,并采用Kelly评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为96.43%,B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优于A组(P<0 05).结论 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都有效,但内镜下腕管松解的手术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3种手术方式治疗腕管综合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96例腕管综合症住院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2例,分别行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和关节镜手术。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疗效比较,传统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关节内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患者两点分辨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的发生,瘢痕痛的发生传统手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3种手术方法比较:传统切开方法腕管探查松解彻底、可靠,但是有明显的后遗症;关节镜方法切口小,镜下直视切开,不易损伤其他组织;但是需要专用器械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小切口方法无需特殊器械,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治疗腕管综合征的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行传统切开手术、内镜手术和小切口Swiss推刀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切开手术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瘢痕痛的发生率高于内镜手术组和小切口Swiss推刀手术组(P<0.05)。结论 小切口Swiss推刀手术方式简便,损伤小,且可直视下松解正中神经及其返支,避免损伤神经及周围组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陈彬  杨小辉  首家保  毛庆龙  孔靖  汪海涵  唐哲明 《重庆医学》2012,41(21):2139-2140,2143,2116
目的分析比较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腕管减压与传统切开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方法将50例单侧发病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内窥镜微创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治疗组,每组25例,采用Kelly评分、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后常规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和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内窥镜微创治疗组在手术时间、瘢痕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治疗组(P<0.05)。结论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腕管减压术创伤小、手术耗时短,疗效与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等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内窥镜法和开放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窥镜组38例40腕,采用内窥镜法治疗。切开组36例38腕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术后经9月~1年4个月随访,平均1年,切开组有4例腕掌侧瘢痕触痛、支撑痛,按Kelly评定标准,内窥镜治疗组优良率92.11%,切开组优良率91.67%。[结论]内窥镜法与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各有优缺点,内窥镜法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不熟悉镜下操作有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神经传导检查(NCS)和握力测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管综合征(CT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确诊CTS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其中手术组14例行腕管松解术,非手术组14例行局部类固醇注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等非手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NCS和握力检查,统计比较两组NCS和握力测试报告。结果:手术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及非手术组治疗后,患肢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快,握力增加(均P<0.05)。结论:腕管松解术治疗CTS可以使得患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和握力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比单切口下内镜腕管松解和传统腕管开放性松解两种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骨二科63例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分为单切口内镜手术28例,对照组35例行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耗时及PRWE评分。结果 A组在切口长度(1.47±0.46)cm、手术耗时(33.07±4.29)min及住院天数(5.68±1.49)d上优于B组(3.62±0.86)cm,(35.49±3.68)min,(8.57±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5,2.266,7.282;P<0.05)。 A组和B组PRWE评分在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比较,A组PRWE评分分别为(28.50±6.55)分,(16.59±4.69)分低于B组评分(32.60±6.87)分,(23.09±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6,4.282;P<0.05)。结论单切口下内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不仅能充分达到治疗效果松解正中神经,而且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开放松解术和内窥镜下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00年4月~200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收治的40例(47侧)特发性腕管综合征患者,开放切开松解17例(21侧),关节镜下松解23例(26侧),评价患者的主观症状缓解、并发症以及手术、住院、重返工作时间.结果关节镜下松解组与开放松解手术组的临床症状缓解、肌电图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而关节镜下松解组的手术瘢痕压痛出现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重返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松解手术组(P<0.01).结论内窥镜下腕管松解具有瘢痕压痛小、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早、安全、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特发性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4):2401-2402
20世纪40年代至今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胸心血管外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统理念上的外科技术已十分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胸心外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使新型诊治手段不断涌现,传统禁忌不断被突破,复杂高危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胸心外科必将会沿着微创和“巨创”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机械力学、计算机学、远程数据分析技术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多年来逐渐形成以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和宙斯遥控机器人手术装置(ZEUS system)为主体的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装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可进行的心脏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心房颤动消融术、起搏导线植入术、心内肿瘤切除术等,本文就其现状和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荟元 《医学争鸣》1999,20(11):S093-S096
由于对胎儿的检测技术的进步,对某些非致命性胎儿疾胎儿外科处理是可能的。当然,对大多数诊断有先天畸形的胎儿,最好在出生后再作治疗。但是某些病例可以选择性地在胎儿期间进行手术。本文就是介绍胎儿外科目前在实验与临床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大量应用,以其更小的创伤、卓越的美容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现就国内外单孔腔镜普通外科手术开展现状、发展过程、手术难点、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在外科手术中把手术切口做小,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是千百年来外科医师的梦想.早在18世纪,奥地利维也纳的外科医师Philip Bozzini(1773-1809年)就因发明了最原始的内镜而被誉为"内镜之父",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纪念已故的Philip Bozzini医学博士,他,一个德国人,第一次看到人体中空脏器的内部."至此,人类不断地改进并发明新的内镜和腹腔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已有1 750多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服务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近年来也广泛用于普胸外科、普外科、妇科,在普胸外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肺外科切除及肺癌淋巴结清扫、食管外科、纵隔肿瘤切除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69-7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10月在本院妇科非恶性肿瘤疾病住院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腹泻、腹胀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非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部分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有效,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