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术)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舟山医院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ST组(n=80)与EST+EPBD组(n=80),EST组实施EST术,EST+EPBD组实施EST术联合EPBD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与EST组相比,EST+EPBD组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术后腹痛及总并发症显著降低(P=0.043;P=0.030;P=0.009;P=0.030;P=0.016;P<0.001);EST+EPBD组残余结石、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结石复发及取石时间缩短或减少(P=0.086;P=0.035;P=0.001;P=0.739;P=0.283),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增高(P=0.029);EST+EPBD组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住院与术后排便天数缩短或减少(P=0.029;P<0.001;P=0.013;P=0.002),但EST+EPBD组住院费用略增高(P=0.323)。 结论 EST联合EPBD术在术后并发症及取石方面均优于单纯EST术,且在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等方面也优于EST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取石手术。结果:24例成功取净结石,经1次取净结石22例,2次2例。2例因结石过大或胆总管扩张大于2.5cm而导致套石失败,本组未发生出血,肠穿孔,胆道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术后淀粉酶升高,经禁食,抑酶,抗感染后8d恢复,其余均在术的2-5d开始低脂饮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作小,恢复快,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联合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大结石病人109例随机分为EPLBD+EST组(58例)和EST组(51例),比较两组结石取净率、一次取净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PLBD+EST组结石取净率、一次取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与ES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PLBD+EST组机械碎石使用率低于EST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76,P<0.05);EPLBD+EST组平均操作时间、术中X线照射时间均短于ES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704、2.582,P<0.05)。结论 EPLBD联合EST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 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 vs 21.95%,P=0.044)。结论 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联合球囊扩张( EPBD )对较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直径≥10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随机分为EST+EPBD治疗组和常规EST治疗组各2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EPBD组和EST组的一次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5.8%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显著短于EST组( P<0.05),使用机械碎石的比例也少于EST组( P<0.05)。 EST组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 EST+EPBD组出现腹痛1例。结论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次数,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 ≥ 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 vs. 23.3%,P < 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 vs. 57.7%,P < 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取石术是在诊断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和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治疗性新技术 ,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不用开腹、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可重复性等优点 ,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我院自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采用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5 5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1 9例 ,女 3 6例 ;年龄 1 7~ 85岁 ,平均 5 6岁。4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致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1 6例曾行胆囊切除术 ,…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据国内26个省市146所医院资料分析,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症的20.1%〔1〕。1998年9月~2000年9月,我们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35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ST成功后,立即在X线监视下取石。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间就诊于本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25~87岁,平均58岁。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4例,有胆道手术史9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单发者13…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1999年12月-2002年12月使用Olympns TJF-240型内镜对68例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的经验。结果 68例胆总管结石中,67例EST首次治疗均获得成功,首次治疗失败的1例系网蓝嵌顿所致,3天后再次经机械碎石后取石成功。并发症为乳头切开处渗血2例,胰腺炎1例及网蓝嵌顿1例,均经及时处理痊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其微创治疗及无需麻醉的优点是常规手术无法比拟的,严格遵守操作要邻和及时准确的处理,是防治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报告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41例。结果成功37例,成功率90.2%;结石一次取尽率90.2%;发生轻型胰腺炎2例,术中出血1例,延迟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9.7%。对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对EST高危患者建议行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阐述了应用麻醉性监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通过对89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的阐述来探讨该种治疗方法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内镜下进行该种手术,术前术后采用专业护理;结果 89例EST术全部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35例)、EPBD组(32例)与sEST+EPBD组(38例)。ES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治疗,EPBD组采用ERCP+EPBD治疗,sEST+EPBD组采用ERCP+sEST+EPBD治疗。比较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12 h的腹痛缓解率、体温正常率、白细胞正常率、术后1周的直接胆红素正常率、ALP正常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EST+EPBD组术中出血、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均低于EPBD组与EST组(均P<0.05)。结论 ERCP+sEST+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可降低术中出血、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2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共有1235例取石成功,成功率97.8%,做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1次取石成功982例,2次取石成功129例,3次及以上取石成功124例.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1130例,占89.5%.有56例患者取石困难行置入胆道塑料内支架,其中42例经1~3次更换内支架后取尽.共28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29例,发生率2.3%,其中切口出血8例,急性胰腺炎17例(其中重症5例),穿孔4例.无患者死亡.提示绝大部分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治疗取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及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是治疗难点,同时其远期疗效、并发症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EST组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法,联合组采用SEST联合EPL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机械碎石使用率,同时记录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9.28±8.71)min,明显短于EST组的(50.36±10.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0.12%,高于EST组的71.60%,机械碎石使用率、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1.11%、4.94%,低于EST组的41.98%、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5%,明显低于EST组的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联合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高,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