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卫平  赵科平  陈国兆  王黎明 《骨科》2018,9(6):458-463
目的 探讨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100例病人,其中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50例(复位器辅助组),单纯牵引架牵引复位股骨髓内钉固定50例(牵引架辅助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导针反复进针次数、骨折愈合时间、需要骨折断端切开辅助复位例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复位器辅助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无感染、内外翻、短缩畸形发生,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均达92.0%。牵引架辅助组:发生骨不连1例,余病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无感染发生,无内外翻、短缩畸形发生,Harris及HSS评定标准优良率均达88.0%。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导针反复进针次数、骨折断端切开辅助复位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99,P<0.001;t=22.517,P<0.001;t=3.010,P=0.003;χ2=6.383,P=0.012)。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520;χ2=1.010,P=0.315;χ2=0.444,P=0.505)。结论 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郭德华  张国福  曾志奎  吴成林  许洋 《骨科》2022,13(4):333-337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肩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2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收治的2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病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前屈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外旋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较对照组(3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P=0.024)。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P=0.014)。结论 肩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及对照组(14例)进行队列分析比较。观察组胫骨平台经Mimics软件处理,3D打印成1∶1骨折模型,将骨折及健侧模型进行镜像对比,设定手术方案;对照组常规参照术前X线片及CT制定修复方案。术后观察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关节塌陷纠正情况、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29例病人的随防时间为(12.55±2.46)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塌陷纠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29;t=2.674,P=0.013;t=2.658,P=0.020);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78.57%)。结论 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通过模拟手术操作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纠正关节面塌陷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冬梅护理”健康延伸服务在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冬梅护理”健康延伸服务。观察两组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02)。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梅护理”健康延伸服务能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和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比较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并获得随访的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骨隧道缝线固定组(28例)和螺钉固定组(34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问卷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12~32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相近,且术后病人均未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缝线固定组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50.46±4.59)分、(92.25±2.82)分,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由术前的(49.29±8.49)分提高到术后的(90.86±3.38)分;螺钉固定组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49.06±3.85)分、(91.76±7.34)分,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由术前的(47.00±8.31)分提高到术后的(90.29±2.78)分;术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02,t=-21.730,t=-44.723,t=-28.102,P均<0.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轴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Lachman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6)。病人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骨赘形成及髁间窝撞击表现。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骨隧道缝线固定或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获得牢靠固定,临床疗效理想,骨隧道缝线固定法在处理粉碎骨折及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操作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彭昊  覃巍  廉凯 《骨科》2015,6(6):310-313
目的 研究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对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关节功能与软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接受急诊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9和12个月时,观察组Baird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94,P<0.01)。结论 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有助于减少软组织损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卢敏  陈益  陈伟 《中国骨伤》2014,27(11):904-907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法复位后旋前或旋后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急诊骨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经筛选排除后共64例.按手法复位后固定位置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前位石膏固定,B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后位石膏固定.A组30例,男18 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3.5) 岁;B组34例,男23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7.0±2.6)岁.比较两组组间及组内的肘内翻发生率及提携角减小角度.结果: A组出现13例肘内翻,B组出现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5).A组提携角减小角度(8±4)°,B组提携角减小角度(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P=0.564).A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0,P=0.013;t=-2.409,P=0.035);B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24;t=-2.250,P=0.041).两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和旋后位固定肘内翻发生率和提携角减小角度均无明显差异.而尺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后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8.
韩进  路玉峰  万清明  徐晨  黄小强 《骨科》2023,14(6):489-494
目的 对比分析数字化六轴(QSF)外固定架和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98例胫骨干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29例,年龄为(40.98±13.81)岁(16~71岁)。48例采用数字化六轴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QSF外固定组),50例采用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髓内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下地负重时间等;其他随访及影像资料:完全负重时间、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效果(术后成角及移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QSF外固定组病人均采用闭合复位骨折;髓内钉组有7例病人切开复位骨折,其余病人采用闭合复位骨折。所有病人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病人随访(29.38±10.1)个月(12~44个月)。QSF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下地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踝关节背伸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的末次随访中,QSF外固定组病人LEFS评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结论 与髓内钉固定相比,QSF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创伤更小、复位效果好、开始及完全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取出简单。  相似文献   

9.
佟磊  魏东  王云清  刘加元  张俊玮  李华 《骨科》2018,9(6):434-43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运用双隧道技术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双隧道技术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0例,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情况;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通过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7个月。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86.60±5.10)分、(88.40±5.76)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5,P<0.001;t=20.672,P<0.001);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愈合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运用双隧道技术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刘明杰  陈斌  王浩  武翔  孙海钰 《中国骨伤》2023,36(7):676-685
目的:比较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Pubmed、EMBASE、维普、BIOSIS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的临床试验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和回顾性队列研究10篇文献,其中试验组416例患者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35例患者采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Meta分析显示:接骨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螺钉内固定组[MD=-14.40,95% CI= (-17.21,-11.60),P<0.000 01],接骨板内固定组在术后X线解剖复位情况[MD=0.47,95% CI= (0.25,0.86),P=0.01]、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功能评分优良率[MD=0.25,95% CI= (0.15,0.42),P<0.000 01]、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MD=-5.51,95% CI= (-10.10,-0.92),P=0.02]较螺钉内固定组更优。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MD=1.91,95% CI= (-1.36,5.18),P=0.25]、术后VAS[MD=0.38,95% CI= (-0.09,0.86),P=0.11]、术后并发症[MD=1.32,95% CI= (0.73,2.40),P=0.36]、术后感染率[MD=0.84,95% CI= (0.48,1.46),P=0.53]、术后内固定失效[MD=1.25,95% CI= (0.61,2.53),P=0.54]和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MD=1.80,95% CI= (0.83,3.91),P=0.1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具有更好的短期和中期结果以及更低的再手术率。所以,更推荐采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  相似文献   

11.
张红星  朱言  史相钦 《中国骨伤》2023,36(5):490-494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60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9.32±2.85)岁;行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9.57±2.90)岁;行寰椎后路椎板夹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发生呼吸道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损伤3例,相邻节段关节退变3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05,P=0.030)。术后1、3、7 d,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P=0.000);术后1、3个月时,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0)。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对照组出现3例骨性融合不佳,3例内固定断裂,发生率为20.00%(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结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疼痛程度轻等优势,且可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吴佳俊  沈超  周小小  王秀会  张琳袁 《骨科》2022,13(5):409-413
目的 探讨“干性”距下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采用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的47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根据术中复位评估方式,分为单纯移动“C”型臂X线机透视组(简称透视组,30例)、联合“干性”距下关节镜组(简称关节镜组,17例)。记录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依据术后CT评估跟骨后关节面复位效果,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两组随访时间[(23.6±9.3)个月vs.(20.2±7.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透视组复位优19例,良11例;关节镜组复位优16例,良1例,关节镜组复位情况优于透视(χ2=3.911,P=0.048)。末次随访时比较,关节镜组AOFAS评分[(87.3±6.4)分]优于透视组[(81.8±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干性”距下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可提高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效果,利于跟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保红  李睿  邹函书 《骨科》2018,9(1):69-72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老年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行择期THA的194例老年病人纳入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行择期THA的152例老年病人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营养科会诊后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及术后第10天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电解质水平、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168例(男96例、女72例)完成试验,对照组118例(男67例、女51例)完成试验。术后第10天,观察组的PA、ALB和Hb分别为(0.352±0.074) g/L、(34.077±1.291) g/L、(117.846±7.208)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62±0.049) g/L、(32.750±1.067) g/L、(106.932±1.72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了Ca2+外,观察组病人Na+、K+和Mg2+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1.84±3.26) d,期间发生感染5例(5/168,3.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3.32±4.54) d,发生感染12例(12/118,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P=0.003;χ2=5.142,P=0.013)。结论 术后营养指导可以改善THA老年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彬彬  罗政强  徐汉青  黄创 《骨科》2021,12(6):545-549
目的 比较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且符合标准的4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INFIX组22例,MIPPO组26例。INFIX组,男15例,女7例,年龄为(36.89±11.12)岁(21~58岁)。MIPPO组,男17例,女9例,年龄为(43.70±17.66)岁(21~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7个月,平均为13个月。INFIX组手术时间[(75.41±15.25) min]低于MIPPO组[(85.62±17.9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54,P=0.101);INFIX组术中出血量[(30.27±7.67) mL]明显低于MIPPO组[(111.15±24.3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71,P=0.006);两组负重时间[(16.00±2.06)周vs.(15.94±2.32)周]、Majeed评分[(81.90±7.73)分vs.(83.44±3.54)分]、骨折复位优良率[81.8% vs.8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IPPO组能够达到更好的解剖复位。INFIX组1例病人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两组病人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情况。结论 治疗骨盆前环骨折,INFIX具有出血少、手术创伤小等优点,钢板能够达到更好的解剖复位,两组具有相似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可根据术者经验和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关于固定腓骨与否对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治疗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腓骨固定组与不固定组的复位不良率、旋转畸形率、内翻或外翻畸形率、前或后发畸形率、不愈合率、术后感染率、二次手术率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有8篇为高质量文献,共813例患者,其中腓骨固定治疗383例,未固定腓骨4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固定腓骨相比,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固定腓骨可以降低术后旋转畸形率[RR=0.22,95%CI(0.10,0.45),P<0.000 1]和内翻或外翻畸形率[RR=0.34,95%CI(0.14,0.84),P=0.02],并促进骨折愈合[RR=0.76,95%CI(0.58,0.99),P=0.04]。而复位不良率[RR=0.48,95%CI(0.10,2.33),P=0.36],前或后畸形率[RR=1.50,95%CI(0.76,2.96),P=0.24],术后感染率[RR=1.43,95%CI(0.76,2.72),P=0.27],二次手术率[RR=1.32,95%CI(0.82,2.11),P=0.25],手术时间[MD=10.21,95%CI(-17.79,38.21),P=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腓骨固定组相较于不固定组在防止旋转畸形和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促进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高脂血症病人股骨颈骨折的分型特点。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和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股骨近端骨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9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脂组(97例)和血脂正常组(99例)。根据股骨颈骨折部位及股骨转子间Evans骨折分型判断各例病人的骨折类型。入院及出院时分别检测各例病人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将高血脂组按照高血脂病程分为短期组(≤1年)、中期组(>1年,≤3年)和长期组(>3年)。探究血脂水平与股骨颈骨折分型之间的潜在规律。结果 高血脂组股骨颈骨折者81例(83.5%),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的67例(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8,P=0.010);长期组以颈中型骨折(19例,61.3%)最为多见,与短期组(1例,6.7%)、中期组(12例,2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3,P=0.004;χ2=16.413,P均<0.001)。高血脂组中,中、长期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LDL-C)均高于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合并长期(>3年)高脂血症的股骨颈骨折病人中,以股骨颈颈中型骨折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范阳  刘阳  郑泽航  付涛  徐飞 《骨科》2020,11(5):436-440
目的 探讨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平台为基础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5月在我院骨科进行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规培生共50人作为教学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单一的MOOC教学模式,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两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教学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20.04±2.70)分和(84.80±8.35)分,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13.40±7.54)分和(76.60±10.4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6,P<0.001;t=3.069,P=0.004);在成绩考核评级分析中,观察组教学的成绩考核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技能教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χ2=12.054,P=0.002),但是两组的理论知识考核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P=0.468)。在满意度问卷调查中,仅仅只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这一项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0.037),其余四项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明珑  柯键  钟春花 《骨科》2019,10(3):221-225
目的 观察对膝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实施基于舒适理论的睡眠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行膝关节置换的15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12月行膝关节置换的18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基于舒适理论的睡眠质量管理措施。两组病人均佩戴升级版乐心MAMBO大麦运动手环监测夜间睡眠情况。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1 d、手术当天、手术后第1、2、3天的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发生人次,运用自制的舒适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病人术后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当天、手术第1、2、3天的睡眠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5 d围手术期内的睡眠障碍发生人次(45人次)显著少于对照组(60人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86,P=0.004);观察组病人的总体舒适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9,P<0.001)。结论 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框架实施的睡眠质量管理是提高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早期睡眠质量和舒适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骶骨翼髂骨(SAI)螺钉与髂骨螺钉三角固定术治疗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一术者采用SAI螺钉或髂骨螺钉三角固定术治疗的48例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不同分为两组,采用SAI螺钉三角固定术治疗22例(SAI螺钉组),男14例,女8例;年龄为(32.55±15.06)岁(13~72岁);Denis Ⅱ型21例,Denis Ⅲ型1例。采用髂骨螺钉三角固定术治疗26例(髂骨螺钉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37.35±12.08)岁(13~51岁);Denis Ⅱ型24例,Denis Ⅲ型2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再手术发生率、住院时间、Matta复位质量评分系统、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SAI螺钉组和髂骨螺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23±23.61) min、(122.12±33.54)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45±213.64) mL、(534.62±231.42) 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3,P=0.569;t=1.918,P=0.061)。SAI螺钉组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为0(0/22),显著低于髂骨螺钉组的23.08%(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SAI螺钉组与髂骨螺钉组复位质量、功能结果、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I螺钉组1例术后出现螺钉穿出髂骨外板,髂骨螺钉组3例术后出现臀部疼痛。结论 SAI螺钉三角固定和髂骨螺钉三角固定治疗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均能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但SAI螺钉三角固定的螺钉突出及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带线锚钉结合骨桥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利用带线锚钉结合骨桥内固定治疗的26例(26膝)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4例;年龄为17~39岁,平均31岁;病程为1~8 d。术后1年通过后抽屉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结果 术后1年复查X线,所有病人骨折完全愈合,均未出现感染,后抽屉试验转为阴性。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24.08±9.50)分、(97.60±1.04)分;Tegner评分分别为(3.15±0.92)分、(8.60±0.32)分;术后分值均显著优于术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P=0.038;t=2.304,P=0.027)。结论 利用带线锚钉结合骨桥内固定修复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