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和补液,观察组进行常规处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诊创伤性休克疗效,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恢复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输液量,并发症,补液前后两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结果:观察组急诊创伤性休克疗效高于对照组,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恢复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输液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两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观察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优于对照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确切,可改善病情和生命体征,减少不良预后,减少输液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急诊治疗并对其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8例,其中44例患者实施了术前急诊治疗,将其设立为观察组,其余44例患者直接行急诊手术治疗,将其设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准备时间为(19.77±3.47)min,休克缓解时间为(3.41±0.63)h,观察组的手术准备时间为(11.14±2.48)min,休克缓解时间为(2.25±0.49)h,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术前急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45.5±1.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6.67%及护理满意度评分(92.2±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要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急诊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补液方法(2种)应用于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接收治疗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2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传统补液法,观察组采用的亚休克疗法,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的病死率、临床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亚休克疗法,可以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和多科会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急诊护理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可提高救治总有效率,缩短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和多科会诊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廉平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72-1774
目的 探讨延迟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堰桥医院接诊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即刻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采用延迟液体复苏方案。对比2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红细胞压积(HCT)、血乳酸(BL)、血pH值和碱缺失(BD)的检测结果,同时对比2组患者休克第1小时的补液量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CT、BL、pH值和BD水平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HCT为(16.93±2.07)%,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的BL、PH值和BD水平和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延长的患者各有8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休克第1小时的补液量为(486±291)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5.3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采用延迟液体复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液体复苏治疗方案。观察2组在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和每搏变异度(SVV)及补液量,并观察急诊手术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核心体温、pH值,比较2组治疗总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伤口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VV和补液量低于、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及APTT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核心体温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其中2例炎症反应,1例ARDS,3例术口渗血),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71%(其中4例炎症反应,2例MODS,3例ARDS,7例术口渗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措施,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率,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伤口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为患者预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周密的急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果、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迅速正确的抢救与急诊护理,观察组32例抢救成功,死亡患者2例,死亡率为5.88%;对照组23例抢救成功,死亡患者6例,死亡率为20.69%;观察组有效的救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大大缩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可有效减少死亡病例,并发症少,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共计6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其中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纳入到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急诊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各个急诊环节用时,观察组均更短,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共发生并发症2例,占比为5.88%,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9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措施可以使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36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43.28±11.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1.53±10.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包括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抽取各5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护理后,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后其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几率,增加家属的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车送诊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由家属送诊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抢救介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干预能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准备时间与抢救介入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黄玲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99-2400
目的:探讨急诊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急诊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纠正休克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纠正休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3、31.441、11.15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5).结论:急诊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施芹 《吉林医学》2013,34(15):3058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补液速度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择创伤性休克患者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补液速度进行补液,观察组患者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结果:观察组患者补液速度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救护理中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结果调整补液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补液速度的准确率,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压补液法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补液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加压补液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1 h、1~2 h及>2 h不同时间段内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30 min内和围手术期的总输液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DBP、HR Sp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5.0%和2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和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补液法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补液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两组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维持血液灌注和氧供的同时,减少了对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的干扰,有效降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宋功莹  徐国平 《当代医学》2021,27(14):168-17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伴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STBI伴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早期复苏时间、总输液量、胶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乳酸及红细胞比容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期复苏时间、总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BI伴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总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用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28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72 h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传统补液组患者72 h病死率为35.32%,较亚休克疗法组的18.5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补液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0.80%,较亚休克疗法组的22.2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补液组72 h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时,应首选亚休克疗法,以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急诊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诊手术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无1例死亡,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00%(5/5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12±3.84)d,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0.98±2.31)d,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