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究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的Maryland评分分别为(47±5)分、(64±4)分、(76±9)分、(86±10)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51±6)分、(72±7)分、(85±11)分、(91±12)分,两组患者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和负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0%(16/50)比52.1%(25/48),10.0%(5/50)比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Maryland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彬  郑兆云  马松涛 《海南医学》2016,(21):3512-3514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96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足)。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长度,以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放射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及跟骨长度的增大程度和跟骨宽度的降低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且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69.23%(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4%(38/39)]高于对照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2/39)]低于对照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足部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92.68%(38/41)]较对照组[75.61%(31/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缩短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足踝功能优良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跟骨板与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8月本院接收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25例.跟骨组行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行跟骨钛板内固定术+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足部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3、6个月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跟骨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跟骨组(P<0.05);联合组治疗优良率为96.00%,优于跟骨组的72.00%(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跟骨组的24.00%(P<0.05).结论 采用跟骨板与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跟骨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就诊的84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接受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Bohler角、Gissane’s角以及跟骨高度。统计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小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时Bohler角、Gissane’s角及跟骨高度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比,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以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组给以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两组均予留置引流条,术后常规清洁换药和使用抗生素.结果 治疗后患足Matvland评分治疗组优良率97.78%,对照组优良率82.22%,两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皮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治疗组2.22%,对照组5.41%,两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距下关节炎发生率治疗组13.33%,对照组37.78%,两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有效地恢复跟骨正常彤态、关节面平整及患足功能,有效减少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熊健斌 《吉林医学》2013,(27):5570-5570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95.00%)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踝关节和后足活动度及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3%(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和足活动度、AOFA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能显著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患者踝关节和后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骨肽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泌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骨肽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骨肽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共40 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联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能改善术后切口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肖俊枫 《吉林医学》2015,(7):1290-1292
目的:探讨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对切口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SanderⅢ、IⅣ型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对切口的影响,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治疗A组30例和治疗B组30例。结果:治疗A组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治疗B组,治疗A组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创口延迟愈合、感染率、切口皮肤坏死率均优于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率、切口皮肤坏死率,提高术后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邓长华  吴新宝 《重庆医学》2013,(27):3287-3289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克氏针治疗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t观=-33.971、-10.219,t对=-37.639、-7.415,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为(31.8±3.9)°和(129.9±11.8)°,对照组为(29.3±3.1)°和(123.6±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t2=2.085,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05)。结论 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微创术式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后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足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后侧小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患者手术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韩金恒 《中国民康医学》2023,(8):135-137+141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足部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与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均大于术前,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对比两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Bohler角和Gissane角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升高,观察组Bohler角(32.23±4.63)°,明显较对照组的(30.06±4.1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不愈合、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0.59%)较对照组(41.18%)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固定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有助于Bohler角升高。  相似文献   

16.
蔡鳦冰 《当代医学》2013,(15):50-51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组和克氏针组两组,每组45例。钢板组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克氏针组采取克氏针内固定,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Ⅲ型克氏针组的优良率为73.1%,钢板组为86.2%,两组患者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克氏针组的优良率为57.9%,钢板组为81.3%,两组患者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相较于克氏针内固定对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均较佳,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度和跟骨宽度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Maryfan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组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度均较术前升高,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上述骨解剖测量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1年随访期末,总随访率95.63%(153/160),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常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接近,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并发症,体现出微创、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撬拨复位加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2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加A0跟骨钢板治疗。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7足,良11足,中3足,差1足,优良率81.2%。结论撬技复位加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42-145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加植骨"与"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宁波市第六医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76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均为单侧骨折),行"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或+植骨"的40例患者设为A组,行"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36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评分、MFS (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平均28个月)。与B组相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2年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OFAS评分和M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相对"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