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00g馒头餐试验,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进行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型(HOMA-β和HOMA-IR)进行计算。结果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与HOMA-IR(分别r=0.364,P<0.01;r=0.312 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r=0.358,P<0.01;r=0.344,P<0.01)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别r=-0.442 P<0.01,r=-0.311 P<0.01)。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14 P<0.001)。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对空腹血糖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211名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同时现场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不同组间血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自我管理行为总体水平不高;2hPG,HbA1C受不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较大(P<0.05);自我管理行为与FPG (r=-0.277,P=0.015),2hPG (r=-0.453,P<0.001),HbA1C (r=-0.435,P=0.001)呈负相关;病程≥5年时患者的血糖控制因自我管理行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不同;患者的FPG与饮食控制的管理最相关,2hPG与饮食控制、坚持用药、血糖自我监测3个管理维度密切相关,HbA1C与饮食控制、坚持用药相关;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的次数、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式以及病程是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不佳,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2hPG和HbA1C的控制;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时要关注患者的病程、治疗的方式以及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小时血糖(2 hPPG)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微信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该卫生院门诊部接受指导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前后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以及患者自我运动管理、自我用药管理、自我饮食管理、自主测量血糖的情况.结果:本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自我管理后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得到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的作用良好,值得患者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5.
茅利明  许德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07-108,111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几项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探讨3项联合检测在T2DM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5例T2DM患者及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相关关系检验。结果 245例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P<0.01、P<0.05);血液流变学的低切和高切的改变与FPG和HbA1c呈良好正相关性(r=0.514、r=0.584和r=0.649、r=0.716)。结论联合检测T2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有利于评估其血糖控制及疾病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好的控制血糖,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79-18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9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尚无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以电话、入户随访结合微信平台持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电话随访,6个月后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及得分率、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得分率、各维度得分及得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系数、餐后血糖漂移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平稳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血糖水平高低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CT对1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正常组80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增高组80例)及健康老年人80例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检测血糖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糖尿病高血糖组、糖尿病血糖控制正常组和健康老年对照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高血糖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及糖尿病血糖控制正常组(P<0.05);糖尿病高血糖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糖尿病血糖控制正常组(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老年男性组:r=-0.738 2,P=0.001 3;老年女性组:r=-0.834 3,P=0.000 7)。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影响骨密度,血糖水平越高,骨密度越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闫朝霞  张森森  栗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88-1090
目的:研究知-信-行理论下的健康教育门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和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前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门诊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约束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药物并结合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指导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养生干预。结果:两组病例干预后空腹血糖、OGTT试验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本组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干预后各项指标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中医养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8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8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稳定指标,与血糖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在干预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自我管理评分.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从干预前的(10.86±4.16)mmol/L、(16.84±4.95)mmol/L、(8.19±1.77)%降至干预后的(6.64±0.68)mmol/L、(8.60±1.13)mmol/L、(7.43±1.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自我管理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人数从干预前的15.0%下降至干预后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俊星  刘丽华  何伟明  郝岩 《吉林医学》2013,(31):6571-6574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9例,分为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1次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组除此之外,还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1次简单的体格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并利用问卷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中问卷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管理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问卷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及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够提高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以运动疗法,分别检测患者运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明显低于运动疗法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同时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重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代谢指标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体重干预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体重干预组的干预措施还包括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结果:体重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加强体重干预,特别是运动干预,干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体重的减轻,更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和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血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专科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杨生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68-569,5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变化状况和其血脂状况、血糖代谢控制状况、血压(BP)的高低、体重指数(BMI)的大小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来测定T2DM患者60例及和血清健康者40例HGF水平进行比较,并且进行腰围、臀围、体质量的常规测定,同时又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Cr)进行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明显高于有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比较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HGF水平之间的是呈正比关系(即r=0.53,r=0.54,r=0.58,r=0.72,P值均<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GF水平之间是负相关(对应的系数为r=-0.53,P<0.01)。结论:T2DM患者血清HGF增高,血管病变的T2DM者增高更为显著;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完全可以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作为指标来反映,同时血压、血糖、血脂等是影响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其中对照组62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分析2组病人干预后的血糖和体质量指数(BMI)控制情况,并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对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除规律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血糖水平和BMI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