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重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实施单侧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成2组后给予对照组30例老年患者实施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处理,给予观察组30例老年患者实施双重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处理,对比2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之间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之间对比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有效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实施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双重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十分显著,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吴丽红 《当代医学》2012,(31):106-107
目的分析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19~75岁的下肢手术患者,行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然后对其麻醉开始时间、麻醉的效果以及手术过后镇痛的持续时间进行记录.结果36例阻滞效果为优,2例患者阻滞效果为良,2例阻滞效果为差.麻醉前后及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腰麻,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建宇 《吉林医学》2015,(7):1433-1435
目的: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患者。A组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手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给予腰丛阻滞0.375%罗哌卡因20~25 ml,给予坐骨神经阻滞0.375%罗哌卡因15~20 ml。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手术,选L3-4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穿刺针经硬膜外针穿破蛛网膜,有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0.375%罗哌卡因2~3 ml。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阻滞平面与效果,麻黄素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中各个观察时点的SBP和DBP明显低于A组(P<0.05),感觉神经阻滞平面B组明显高于A组,改良Bromage评分两组无差别,术中麻黄素使用量B组多于A组(P<0.05),不良反应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都能很好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更少的不良反应,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尤其适宜合并有其他慢性内科疾病或者不宜行椎管内阻滞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呼伦贝尔人民医院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与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注药前后的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药效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阻滞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为下肢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组(A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20例。坐骨神经穿刺点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垂直线下3cm处;腰丛穿刺点在髂嵴连线,腰椎棘突旁开4cm。采用10cm长针,分别注射利布和剂15~25mL(A组)和20~30mL(B组)。注药后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测定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血流动力学A组患者注药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B组患者注药后血压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运动神经阻滞二组间T1、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3、T4长于A组(P<0.01)。B组有2例阻滞失败,4例上止血带后不适,经静推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05mg后好转。术后24h A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痛,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良好,感觉神经阻滞时间长,有利于下肢手术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可广泛应用于单侧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96例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B两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在此麻醉前加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比较两组麻醉效果。T0、T1、T2、T3分别表示麻醉前、麻醉开始10 min、切皮操作时、骨折复位时。结果:T1~T3时两组HR、MAP都低于T0时,A组T1、T2时的HR、MAP低于B组,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时SPO_2较T0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时SPO_2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与B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效果显著,能维持血氧平稳,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拟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Ⅳ级患者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3 组(n =20),联合组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完成,超声组、神经刺激仪组分别于超声、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完成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后缓慢推注0.5% 盐酸罗哌卡因25 ml。记录3 组不同时刻血液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 组患者同时点比较及与同组T0 时刻比较,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刺激仪组比较,联合组及超声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降低,且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均增加(P <0.05);与超声组比较,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均降低,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增加(P <0.05)。与神经刺激仪组比较,联合组及超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P <0.05);与超声组比较,联合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ASA Ⅲ - Ⅳ级患者单侧下肢手术效果较佳,可缩短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且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在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认知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穿刺前,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后10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后,观察组MAP、H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0例下肢远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穿刺操作及超声识别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识别坐骨神经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进针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用时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坐骨神经阻滞选择前入路进针更易识别坐骨神经,选择侧入路进针可快速达坐骨神经,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位置与进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疼痛程度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前,2组病人IgG、IgM、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观察组IgG、IgM、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24 h,观察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2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55%(8/55),低于对照组的34.55%(19/5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负面影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03-140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高龄股骨颈骨折(FNK)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FNK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术中血流动力学[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手术开始后2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睁眼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P<0.05)。T_1、T_2、T_3观察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高龄FNK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郭永娟 《微创医学》2023,(1):117-1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超声组(n=60)。对照组使用常规麻醉,超声组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和麻醉优良率,以及术后2 h、6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组患者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效果维持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N组),右美托咪定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穿刺前(T_0)、麻醉阻滞后10 min(T_1)、20 min(T_2)、30 min(T_3)、手术开始切皮时(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感觉阻滞失效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麻醉效果;记录术后2 d内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T_3时N组的SBP、DBP明显高于E组(P<0.05);与T_0时比较,T_3时E组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_1~T_6时两组HR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失效时间比较,N组均明显长于E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差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中血管活性性药使用率(0%)明显低于E组(32.0%)(P<0.05)。术后2d内,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及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该科室进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8例分为A组及B组,A组进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SBP、DBP及HR,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等相关指标数据.结果 结果显示,A组、B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与给药前相比,给药15、30、60 min时患者SBP、DBP及HR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0 min时A组患者SBP、DBP及HR数据分别为(149.4±38.4)mmHg、(82.5±10.6)mmHg、(72.1±14.2)次/min,明显优于B组对应指标数据(135.1±40.1)mmHg、(60.1±10.2)mmHg、(79.1±14.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发现,A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均晚于B组(P<0.05),且有效阻滞时间长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发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4),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操作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黄碱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麻醉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芬太尼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腰丛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作为受试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与研究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则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腰丛麻醉,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组间数据差距较大,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15 min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实施腰丛麻醉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田舜 《黑龙江医学》2021,45(8):794-796
目的:探讨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置入人工髋关节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入麻醉恢复室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对比术后2 h,6 h,12 h,24 h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VAS).结果:B组MAP在T1-T4时与T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4时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4时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PACU观察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术后2 h,6 h,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刘少朋 《当代医学》2021,27(13):121-12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30 min后,观察组SBP、DBP、SpO2、H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马明涛  徐志强 《当代医学》2021,27(36):70-72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27.0%(P<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71±0.22)分、(0.92±0.41)分、(1.31±0.25)分、(1.63±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1±0.21)分、(1.78±0.52)分、(3.14±0.82)分、(3.55±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T3、T4时段,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