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78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测出心肌缺血40例,占51.28%,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72例,占92.31%.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52例,占72.22%,有症状心肌缺血20例,占27.78%.结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明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虞城县人民医院的8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出49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预测值为77.55%,阴性预测值为54.84%;动态心电图诊断出51例阳性,29例阴性,阳性预测值为88.24%,阴性预测值为75.86%。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度(83.75%)高于常规心电图(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更准确地诊断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等同症状。 SMI以心肌损失与心绞痛有相同意义 ,造成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 ,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 ,以至延误诊治 ,甚至发生猝死。本文收集动态心电图 (DCG)诊断为 SMI45例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为本院 1998年 2月~ 2 0 0 1年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临床心电图符合 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34例、女 11例 ,年龄 40~ 78岁。1.2 方法 采用美国搏利屋 770 0型 2 4h动态心是图仪 ,3通道 CM1、CM5、AVF…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66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随机分为动态组和常规组,每组33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无症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发作时间以及心律变化。结果:动态组检出率87.87%明显高于常规组检出率69.69%,而动态组的误诊率3.03%明显低于常规组误诊率15.15%;动态组通过患者日常生活中检测到无症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共72次,发作时间最多为:早6:00~13:00时发作时间最少为:晚21:00~次日5:00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1.81%(27/33),发作时心率增快占51.51%(17/33),心率减慢占30.30%(10/33),心率不变占18.18%(6/33)。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在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对其心电以及心律变化进行24 h不间断的检测,具有准确性、检出率以及灵敏性较高等众多优点,值得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并观测临床体征,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和观测。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90.7%),39例诊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对照组仅诊出31例(72.1%),观察组诊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性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得以发现。我院应用国产便携式Holter监测仪 ,自 1995年 3月~ 1999年 5月期间对 2 96例病人进行监测。现对其中 112例ST段下移心肌缺血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112例均符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按年龄分 :6 0岁以上 (甲组 ) 5 4例 ,男 2 5例 ,女 2 9例 ;40岁~5 9岁 (乙组 ) 5 8例 ,男 32例 ,女 2 6例。1.2 方法长春曙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制造的MEM 2 40 0电脑动态心电图 ,能够分析记录 2 4小时内和时间段的心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S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SMI检出情况、SMI各时间段发作情况、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SMI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老年SMI患者6:00~12:00发作率最高,20:00~24:00发作率最低。两种检测方式心房颤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SMI的检出率较高,可以特异性反映患者疾病发作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1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检测24h心肌缺血发作情况。结果发现7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328次,大多数发生在清晨5:00—10:00。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是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无创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700名就诊者分高血压、冠心病、其它疾病及青年体检组,以A和B两个标准分析三导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1)A标准:各组间ST下移或抬高次数无临床意义,其它疾病组的ST异常改变发生率达53.7%,假阳性率甚高;(2)B标准:心绞痛组缺血性ST改变的发生率为51.7%,而其它各组为9%~12.7%,前者ST缺血发作2.8h~(-1),而后者各组均≤1h~(-1)。B标准下DCG对SMI有一定价值但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诊治的4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 780例患者确诊无症状心肌缺血59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75.6%,其中ST段压低≥2.5mm201例,平均压低时间为(46.7±3.7),室早发生(22.7±2.3)次/d,室上性早搏发生(472±13.0)次/d;ST段压低2.5mm389例,平均压低时间为(11.7±3.7),室早发生(29.2±8.3)次/d,室上性早搏发生(302±13.5)次/d。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试验组的诊断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高,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且这些患者造影前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的有82例,占总例数的71.3%,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3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9.9%,282/353)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0.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2.8%,149/282)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5/28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23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81.9%,5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18.1%,SMI发生时心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30例,占29.7%,无症状者71例,占70.3%,ST压低共296阵,有症状89阵,占30.1%,无症状者207阵,占69.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占缺血发作次数的2/3甚至更多。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王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15-15,34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1.8%;采用常规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检出阳性率为54.5%,可以看出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用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容易漏检,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动态心电图已逐渐成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心肌缺血(隐性心肌缺血SM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生率高,发作隐匿且与心脏骤停密切相关而受到临床重视。因此,及时诊断SMI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Holter诊断SMI已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观察了204例无症状ST段下移的病人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1995~1999年5月在本科Holtar室检测的病人共1121例,Holter示ST异常者298人,有症状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8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使用美国DELMAR263型动态心电仪,每位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采取为CM1、CM3、CM5,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253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69%(1749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型ST段下降,31%(787阵次)为有症状缺血发作,ST段下降幅度为1.0mm-3.5mm;结论: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该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进行分析,证实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诊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一组根据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为对照组;一组适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为观察组。并以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标准,对2组研究对象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对检查的阳性率及准确性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中阳性33例,阳性率为91.7%高于对照组72.2%的阳性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察组诊断准确34例,漏诊1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4.4%,均高于对照组83.3%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具有灵敏、准确、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测并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得出的阳性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更为准确的诊断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有在临床上深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