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在跟骨粉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7例。观察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外侧横弧形切口,对照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L形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植骨例数、切口长度、持续时间、失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二期、三期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踝与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效果相当,但外侧横弧形切口比L形切口创伤小,术后愈合比L形切口较快,外侧横弧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可促进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在现代骨科康复观指导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检测受试者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65±6)min比(81±6)min,(320±10)m L比(420±16)m L,(1.9±1.0)次比(3.4±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RP、C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K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95±6)分比(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新型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手术采取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对照组以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tta评分、术后6个月患髋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可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空间,显露更为充分,不伤及重要神经血管,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外侧单皮质锁定解剖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开封市祥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股骨外侧单皮质锁定解剖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股骨外侧单皮质锁定解剖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可在不增加失血量的前提下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外侧单钢板、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单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民坤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36-1038
目的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昊 《黑龙江医学》2021,45(6):586-587
目的:分析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运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的6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行显微夹闭术,对照组经翼点入路,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预后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总用时短,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骨瓣大小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头皮愈合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和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而眶上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王建  李敬业  张亚狮 《中外医疗》2010,29(19):23-24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统计手术前、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显著改善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采用前外侧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畸形愈合、创伤后关节炎、内固定物松动或裂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及血管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76%,低于观察组的93.94%(X~2=4.243,P=0.039)。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骨折暴露充分、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及治疗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0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对照组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有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组在手术时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结论 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骨折暴露充分、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臀大肌入路小切口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THA手术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臀大肌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疼痛程度(VAS评分法)、术后1、4、6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显性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6周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1例(2.63%)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大肌入路小切口THA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患者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较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内侧髌旁入路与股内侧肌下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行TKA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关节评价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外侧支持带松解率、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均较术前升高,术后1周关节活动度(ROM)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6个月ROM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HSS评分、KSS评分及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TKA对患者创伤小,早期恢复较好,内侧髌旁入路TKA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故临床应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与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双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均进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联合双切口组行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正中切口组行单纯膝正中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手术指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78±30.01)min、(115.92±28.95)min,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310.67±43.20)mL,较正中切口组(254.20±45.11)mL增多(P<0.05);术后引流量(120.06±28.47)mL,较正中切口组(145.21±30.29)mL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118.36±2.30)d较中切口组(155.20±2.17)d缩短(P<0.05);联合双切口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56%,高于正中切口组的80.00%(P<0.05);术后12个月联合双切口组膝关节屈膝度(110.27±8.20)°、伸膝度(1.75±0.23)°,均高于正中切口组的(98.24±8.15)°和(0.83±0.20)°(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1.11%,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双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复位更加满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恢复,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2组(n=23),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改良Harding入路治疗,分析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摄X片,比较2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下地时间和外展肌肌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片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地时间平均为(3.4±0.8)d,对照组为(6.9±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外展肌肌力(Ⅴ级)显著高于对照组(Ⅳ级)(P<0.05).结论 外侧小切口改良Harding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安装合适的假体位置,并提高术后外展肌力.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99-501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4%和21.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型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14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外侧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观察组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与对照组的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Swashbuckler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