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ET-1、ICAM-1、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与对照组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优于别嘌醇,能够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7月收治的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尿酸,并记录20周后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例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更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达到了低于360μmol/L的控制目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非布司他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苗艳  吴俊  闫磊  董洋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92-1197
背景 非布司他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非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降低血尿酸(SUA)及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糖尿病肾病(DN)并发高尿酸血症(HUA)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非布司他治疗非终末期DN伴HU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及社区住院或门诊诊治的DN伴HUA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次,1次/d。收集患者基线及治疗1~6个月时的SUA、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SUA、AC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情况。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11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58例和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基线收缩压、SUA、Scr、ACR、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在治疗1~6个月时SUA达标人数(达标率)分别为42例(77.8%)、47例(87.0%)、51例(94.4%)、52例(96.3%)、52例(96.3%)、52例(96.3%)。治疗6个月后,非布司他治疗组eGFR高于基线水平〔(56.42±14.49) ml?min-1?(1.73 m2)-1比(50.95±13.66) ml?min-1?(1.73 m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治疗组HbA1c、TC、LDL-C、SUA、Scr、ACR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与ACR呈线性正相关(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SUA、SCr、ACR均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SUA是ACR的影响因素(P<0.05),而糖尿病病程、SUA、Scr是eGF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布司他能有效降低非终末期DN伴HUA患者SUA水平,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其中有2例脱落),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hA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24h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在通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内收治的共50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100%,较对照组的72.0%高了2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在通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疗效较为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是本单位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计患者有90例,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全部患者经过24周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比治疗前要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观察组治疗后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各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并依据血尿酸(SUA)是否正常分为HUA组和正常组,比较其短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SUA、SBP、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FIB、LDL-C可能是老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老梗死患者短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观察组利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痛风发作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非布司他药物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别嘌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降低急性痛风发作率,保证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利沙坦酯联合非布司他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弹性功能及内皮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阿利沙坦酯进行治疗,B组采用阿利沙坦酯联合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血管弹性功能及内皮状态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血管弹性功能及内皮状态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方面均显著改善,B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酸均低于A组,血管弹性功能及内皮状态相关指标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联合非布司他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尿酸、血管弹性功能及内皮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故更为适用于本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0例痛风性腕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腕关节镜手术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SUA、TC、TG、HDL和LDL)、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和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UA、TC、TG、HDL和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LDL水平相比治疗前降低,HDL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HDL和LDL水平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8-OHdG、丙二醛和3-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8-OHdG、丙二醛和3-N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癫痫患者氧化应激关系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伴癫痫患者8例,观察其发作特征,检测其血清血尿酸(S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并与12例老年非高血压癫痫患者和1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伴癫痫患者癫痫症状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合并发作新类型和脑电图阳性率等与非高血压癫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癫痫组血清SUA、SOD和MDA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癫痫组,非高血压癫痫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伴癫痫组血清CAT水平低于非高血压癫痫组,非高血压癫痫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癫痫患者氧化应激功能紊乱,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高血压伴癫痫的发生发展,血压-SUA-氧化应激在癫痫症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赵鹏 《当代医学》2021,27(33):158-160
目的 探析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参照组应用别嘌醇片治疗,研究组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水平、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和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UN、SUA和Scr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β、NAL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1β、NALP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χ2=7.4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胡京光 《吉林医学》2014,(5):947-948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非杓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内科非杓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5.7%;动态血压各项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28例患者中,有24例(85.7%)血压节律改变为杓型。对照组28例患者中16例血压节律改变为杓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微蛋白尿显著降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非杓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患者服药依从性高,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在影响血压节律方面能够更显著地降低非杓型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对靶器官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 连续纳入78例CKD Ⅲ期合并HUA患者,按照区组随机方式1:1分成非布司他治疗组和别嘌呤醇治疗组,持续治疗6月。评估6月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SUA)和24 h蛋白尿相对于基线期改变值及eGFR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 结果 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的eGFR上升幅度高于别嘌呤醇组(P=0.012),且非布司他组的eGFR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别嘌呤醇组(P=0.037)。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非布司他组的eGFR上升幅度仅在CKD Ⅲb期患者中高于别嘌呤醇组(P=0.023),而与CKD Ⅲa期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6)。非布司他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可以延缓Scr上升(P<0.05),促进SUA降低(P=0.019),但2 组间24 h蛋白尿水平相对于基线期改变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随访期均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 非布司他组皮疹发生率低于别嘌呤醇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CKD Ⅲb期合并HUA患者较别嘌呤醇可以延缓eGFR下降、控制Scr升高,对患者肾脏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8年6月门诊接诊及管理的辖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氯沙坦钾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氯沙坦优于厄贝沙坦,提倡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并做好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治疗4~5期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8例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5.51%(5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和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4~5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这96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给予对照组患者别嘌醇这一药物进行治疗,运用非不思他这种药物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尿酸水平情况,还要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尿酸水平恢复情况比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差,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好,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思他这种药物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更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S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和治疗的70S例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S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嘌呤优质低蛋白饮食,并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非布司他片40 mg,口服,1S次/日; 对照组碳酸氢钠片1.0g,口服,3S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16S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16S周检查生化指标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浆白蛋白(ALB)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结果S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U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U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WBC、HB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未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结论S对于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降血尿酸效果,同时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周彬 《吉林医学》2013,(29):6064-6065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奇偶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n=48),对照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n=48),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和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维持性血透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部分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透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0岁,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布司他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进行统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GLU)、血尿酸(SUA)、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为期1年的随访试验中,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字2=6.144、5.625、5.584、4.800、4.04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SUA水平低于对照组(t=2.886,P<0.05),两组GLU、Scr、TC、T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8、0.373、0.364、0.301,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982、3.896、4.651,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84,P>0.05)。结论:非布司他能够改善维持性血透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SUA等血清学指标,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