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黏膜缝合法与鼻腔填塞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鼻中隔成形术的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行鼻中隔成形术,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实施黏膜缝合法治疗,对照组于此基础上实施鼻腔填塞法治疗。术后2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鼻塞、疼痛、流泪、睡眠困难4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舒适度。结果术后2 d,观察组鼻塞、疼痛、流泪、睡眠困难4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中隔黏膜缝合法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可作为鼻腔填塞法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可吸收线实施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高分子止血海绵对鼻腔进行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鼻腔粘连2例,对照组患者鼻腔粘连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二次产生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鼻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2 d鼻中隔血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睡眠困难、耳鸣耳闷、溢泪、头部疼痛、鼻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鼻塞、鼻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和鼻腔填塞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塞均为4分,无头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填塞组:术后予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VAS评分,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粘连、有无穿孔、鼻梁塌陷、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疼、鼻塞、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穿孔、感染、塌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较鼻腔填塞能减轻患者疼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5例于该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缝合组42例与填塞组43例。两组均行鼻中隔矫正术,填塞组予以鼻腔填塞进行鼻中隔压迫,缝合组予以改良鼻中隔缝合进行鼻中隔压迫,比较两组术后48 h主观不适感(鼻面部胀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鼻塞)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缝合组各项主观不适感VAS、NRS评分均低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均低于术前,且缝合组低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填塞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可降低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VAS评分、NRS评分、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后对术腔用缝合法关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至2017年期间本院用缝合法对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术腔关闭患者26例设为缝合组,另选同期本院用鼻腔填塞法关闭术腔患者30例设为填塞组。比较两种鼻中隔矫正术后术腔关闭的临床指标。结果缝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与鼻塞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缝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鼻腔粘连例数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结论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患者术后术腔用缝合法关闭对术后疼痛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以及黏膜水肿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术后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并有3例出现晕厥,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2例鼻中隔血肿,1例鼻中隔穿孔,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可以替代鼻腔填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和鼻窦术分两次进行,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值、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手术,患者疗效不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采用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供经验。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2例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鼻中隔外径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研究组患者接受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3个月随访。于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通气功能(鼻阻力、鼻声反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较术前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最小横截面距前鼻孔距离、鼻阻力参数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联合鼻中隔矫正、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经鼻中隔矫正、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睡眠质量评分、体征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体征0~1分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联合鼻中隔矫正、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优于单纯鼻中隔矫正、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并伴有下鼻甲肥大(单纯下鼻甲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粘软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术后缝合组改良缝合鼻中隔黏膜,而填塞组应用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缝合组术后鼻塞、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及进食困难等VAS评分均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鼻中隔偏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镜下鼻腔扩容术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头痛、鼻塞及鼻出血等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F-36评分,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鼻腔填塞与封闭负压吸引术(VSD)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n=32例)和VSD组(n=35例)。比较两组疗效、VAS评分、病情程度、黏膜水肿及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VSD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鼻腔堵塞组(P<0.05);VSD组术后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与鼻腔堵塞组比较,VSD组术后12、24h轻度例数明显增多(P<0.05),而重度明显减少(P<0.05);VSD组黏膜水肿情况明显轻于鼻腔堵塞组(P<0.05),且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结论:VSD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NSR)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EN)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中的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腔阻力、远期疗效及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鼻腔阻力相对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RFEN+NSR组的鼻腔阻力低于NSR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FEN+NSR组术后6、12个月时的疗效评定均为100.0%,显著高于NSR组的89.5%与7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RFEN+NSR组均无复发,NSR组术后6、12个的复发率分别为5.3%、1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鼻腔阻力,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稳固的远期疗效,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0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25例)海绵填塞鼻腔,给予实验组(25)例贯穿连续缝合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适感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2 d内各指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腔粘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生理不适感,降低出血和鼻中隔血肿风险,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该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为对照组40例患者用鼻窦内窥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治疗,而为观察组40例患者用鼻窦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鼻窦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由于鼻窦内窥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分两次分别进行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和鼻窦开放手术;观察组在鼻内镜辅助下一期进行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同期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术后给予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4 h内,实验组VAS评分,病情轻度、重度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治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鼻腔粘连发生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后黏膜水肿,不增加术后出血和粘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凝固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49例。对照组行局部填塞治疗,研究组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凝固止血。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黏膜及鼻腔通气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出血量、鼻腔通气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16.32%(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凝固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可明显改善术中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