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儿48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用药量、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的麻醉用药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快,麻醉阻滞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儿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高于传统解剖定位阻滞法,且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快,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氯胺酮基础麻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为超声引导下氯胺酮基础麻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为传统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初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中氯胺酮用量与不良反应以及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静程度,以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术中A组与B组比较,氯胺酮用药量少(P<0.05), A组麻醉初醒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期较平稳,出现哭闹等精神症状少,A组麻醉效果与B组比较切皮(t2)和缝皮(t3)两个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氯胺酮基础麻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均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3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臂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优势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解剖穿刺定位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水平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尺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期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穿刺定位麻醉相比,超声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更显著,麻醉效果好,且有利于改善尺动脉血液循环,麻醉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仪征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固定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麻醉阻滞,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阻滞。观察2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对比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持续时间更长(P<0.05);2组患者手术前血氧浓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实验组患者血氧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操作时间,延长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心率和平...  相似文献   

6.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学》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均使用神经刺激器行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予以评价.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缩短麻醉时间,延长麻醉作用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定位麻醉,超声引导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心率等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超声引导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等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超声引导组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明霞 《吉林医学》2014,(6):1179-1179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氯胺酮加丙泊芬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每组30例。结果:治疗组氯胺酮用量与麻醉初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加丙泊芬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腋路)麻醉是患儿上肢骨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法,试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对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试验组相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选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具有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