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信息系统辅助下,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全院各病区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各护理文书全部实施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的控制,选取我院在信息系统辅助下的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全院患者1 68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全院患者1 66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控制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及手术室护理评分有所提升(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嵩 《当代医学》2016,(24):101-102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外科ICU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措施和意义.方法 选取71例心血管外科患者进行入组研究,采用抛掷硬币方式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给予加强PDCA循环的应用,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外科ICU的治疗中积极落实PDCA循环可显著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红  刘晓玲  曾宇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129-131,13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106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2、4、6、8个月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总满意度(77.36%)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总满意度(37.74%),差异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2、4、6、8个月单项护理总满意度逐渐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ICU急诊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12月我院ICU危急值报告90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管理,2017年1—6月ICU危急值报告922例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比较应用PDCA管理前、后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及两组危急值管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在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危急值管理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方法能明显提高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及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状况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6.67%,观察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患者舒适度,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推动和谐医院建设,帮助患者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54例急诊患者,将其依据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7例。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且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通过4个阶段环环相扣的不断循环及时发现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显著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巩义市中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采取便利抽样法,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环境合格率及空气洁净率显著增高,手术室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及手术室环境及满意度总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配合度、消毒麻醉、器械准备及设备管理等分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联合细节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康复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康复科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88例,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科优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0%);PDCA循环护理组的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肾造瘘管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刘勉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98-1399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加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优质护理服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共同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减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于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出13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65例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医院护理质量的改变情况。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PDCA循环实施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对照组患者未实施PDCA循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后,基础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技术操作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查房质量与健康教育质量均明显提高,各项分值均较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前有所提高,开展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使得护理管理更具人性化,不但可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符合优质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ICU老年患者术后负面情绪障碍的集束化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80例手术外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并入住ICU,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情保证、获取信息、被接纳、支持、舒适 5个方面的护理舒适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综合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获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引入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7.8%)高于对照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及消毒隔离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消化内科病区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汪露  肖迪  李辉 《当代医学》2016,(12):58-59
目的 探讨在POCT血糖仪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其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54例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另选取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2组POCT血糖仪使用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POCT血糖仪检测合格率92.59%、患者满意度96.30%;对照组POCT血糖仪检测合格率62.96%、患者满意度83.33%,研究组POCT血糖仪检测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POCT血糖仪使用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DCA循环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门诊输液室标准工作流程进行输液和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树立良好医院形象、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发热门诊常规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对发热知识的了解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对发热知识的了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发热知识的了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疾病监测、病历书写、专业能力、操作评分及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及配合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护理,比较两组带管时间、带管舒适度评分、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带管舒适度评分,延长带管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  相似文献   

20.
李周轩  林焕英 《当代医学》2013,(35):130-13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PDCA循环模式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护理沟通、健康教育和细节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PDCA循环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