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息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5 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SaO2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患儿SaO2.  相似文献   

2.
夏文芬 《现代实用医学》2013,(8):903-904,909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0.5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ml+0.9%氯化钠注射液1ml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相关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者最大呼气流量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差异,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及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呼气流量以及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上的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差异,为探讨合理的雾化治疗小儿急性哮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均能有效缓解小儿急性期哮喘,雾化效果相当,氧驱动雾化吸入更利于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但需要氧气源,而空气压缩泵适合家庭使用,二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EF、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a O2和PEF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同时,两组的住院、憋喘、肺部哮鸣音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哮喘患儿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给予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比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等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统计数据得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指标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 19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氧驱动雾化吸入(A)组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B)组.A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沙丁胺醇0.2 mg+4 mL生理盐水.B组药量与A组相同.观察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和缓解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95.79%vs 75.79%),失效率低于B组(4.21%vs 2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雾化治疗后,两组SaO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A:(95.4±0.4)%vs(80.6±0.8)%,B:(92.1±1.1)%vs(79.3±0.7)%](P<0.05),且A组治疗后SaO2水平高于B组[(95.4±0.4)%vs(92.1±1.1)%](P<0.05).A组有效缓解和完全缓解时间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能有效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效果更好,SaO2水平提高更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振江  杨春丽 《中外医疗》2016,(31):116-118
目的 探析小儿哮喘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而观察组则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1±1.2)d、(1.6±0.4)d、(4.1±1.2)d以及(5.2±1.4)d,短于对照组的(5.3±1.4)d、(3.3±1.1)d、(8.4±1.5)d、(7.6±1.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相同治疗基础上(布地奈德加沙丁胺醇),观察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而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吸入法,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能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26例小儿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的26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的小儿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相比,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喘憋及肺部哮鸣音)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起效更快,疗效更高,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在婴幼儿肺炎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8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均P<0.05),超声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 h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治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均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刺激性小,患儿耐受性好,提高了治愈率及护士工作效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吸人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吸人性肺炎患者4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pH值、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共20例,无效或进展者3例,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共15例,无效或进展者4例,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比较[(7.10±1.64)mmHg比(6.97±1.92)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组PaCO2水平[(5.76±1.06)mmHg]低于对照组[(6.78±1.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O2比较[(8.10±1.52)mmHg比(8.21±1.23)mmH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组PaO2水平[(9.51±1.63)mmHg]高于对照组[(8.32±1.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值[(5.72±1.02)mmoUL比(5.63±1.3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d、1周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吸人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解志惠  李红 《西部医学》2012,24(7):1331-133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最佳给氧途径。方法将62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l例。对照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在口合器旁加氧气管吸氧。动态观察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SpOz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两组S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后5、10、15、20、30min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在口合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及心率加快的状况,优替大干经鼻导管吸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超声雾化吸人和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4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分成氧气吸入组和超声吸入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氧气吸入组和超声吸入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8.4%,氧气吸入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超声吸人组(P〈0.05)。超声吸入组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哕音的消失时间分别为(4.11±1.24)d、(4.34±1.32)d和(4.84±1.65)d,氧气吸人组为(3.25±1.24)d、(3.31±1.26)d和(3.76±1.48)d,氧气吸人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超声吸入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地塞米松静脉输入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8%,对照组显效率为46.8%,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起效快、作用强,优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6.
肖长栓  刘娅平  杨景哲  于跃 《安徽医学》2021,42(12):1331-1336
目的 探索预防性雾化吸入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依达拉奉6 h治疗组(C组),依达拉奉24 h治疗组(D组),依达拉奉预防组(E组),每组6只.除A组外,B、C、D、E组制作重度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模型制作成功后30 min,B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C及D组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间隔1 h重复1次,共4次;E组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间隔1 h重复1次,共3次,A组无处理.A~C及E组于伤后6 h、D组于伤后24 h取大鼠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留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匀浆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干/湿重法计算湿干比(W/D)及肺组织含水率;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取部分肺组织行病理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 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肺组织含水率、W/D、肺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MDA、MPO、TNF-α、IL-6、IL-10水平均升高(P<0.05),SOD水平及PaO2/FiO2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组较B组肺含水率、W/D、肺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MDA、MPO、TNF-α、IL-6水平下降(P<0.05),IL-10、SOD水平及PaO2/FiO2升高(P<0.05),且上述变化E组>D组>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镜下C~E组较B组肺组织充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且E组上述表现更加显著.结论 雾化吸入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炎症介质及自由基的产生及释放对烟雾吸入性损伤起到肺保护作用,并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早期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10 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5 3例 ,治疗组 5 2例 ;两组常规予以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处理 ,治疗组在雾化液中加入 2 %利多卡因 3~ 5ml雾化吸入 ,每日 2~ 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及喘息缓解、哮鸣、咳嗽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喘息缓解、哮鸣、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洁 《西部医学》2017,29(5):717-720
【摘要】 目的 观察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PEF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比较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用相同种类、剂量的药物,分别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A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B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检测,同时用CAT量表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两组雾化治疗后,临床症状CAT评分均较前降低,其中B组下降更加明显;PEF均较前提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PH值、P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CO2降低。两组间PH值、PCO2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O2及SaO2升高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两种雾化吸入均可使用,但氧驱动雾化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缺氧方面优于空气压缩雾化,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国群  魏兵  康钰 《吉林医学》2013,34(4):641-642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和超声雾化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将164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常规治疗和雾化药物均相同,治疗组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48.81%),有效22例(26.19%),无效21例(25.00%),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27例(33.75%),有效17例(21.25%),无效36例(45.00%),总有效率5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P<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满意,优于超声雾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一种纳米凝胶以期作为药物输送的理想载体,并观察其超声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和肺组织的影响,初步探讨该给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海藻酸锌纳米凝胶(ALG-NPs),并通过粒径与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LG-NPs低、中、高(100、150、200 mg/kg)剂量组,每组分为7 d、14 d 2个亚组。超声雾化吸入给药,每日1次,20 min/次,于末次雾化1 h后进行血清、肺组织匀浆检测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ALG-NPs平均粒径为(71.24 ±2.12)nm,Zeta电位为(-19.4 ±0.64)mV,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凝胶体系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LG-NPs低、中剂量组肺组织和气管的组织切片病理分析未见异常且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正常。ALG-NPs高剂量组(14 d)肺组织偶有炎症细胞浸润且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结论]ALG-NPs作为药物载体,中低剂量给药是安全的,但长期大剂量地吸入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刺激性,应合理控制给药剂量与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