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究 D– 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检测价值。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 COPD 患者及同期 120 例体检健康者,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进行 D–D、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验,分析 D–D、凝血功能指标对 COPD 患者的检测价值。 结果:COPD 患者的 APTT、PT、TT 水平较体检健康者低,D–D、FIB 水平较体检健康者高;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 APTT、PT、TT 水平较稳定期 COPD 患者、健康者低,D–D、FIB 水平较稳定期 COPD 患者、健康者高,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中,Ⅱ 级、Ⅲ 级、Ⅳ 级患者 APTT、PT 水平逐渐下降,D–D、 FIB 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T 水平在 Ⅱ 级、Ⅲ 级、Ⅳ 级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COPD 患者具有 D–D、FIB 水平升高,APTT、PT、TT 水平下降特点,且在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中,随肺功能分级增加,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可将其用于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
1 病历介绍例 1:32岁 ,孕 2产 1,因孕 39 3 周、规律性宫缩 2h于1995年 2月 13日 8:30入院。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好 ,心肺正常。产科检查、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 9:0 0顺娩一男婴。产后宫缩乏力 ,阴道出血约 5 0 0mL ,无血块 ,子宫软。 10 :0 0出现休克前兆 ,阴道出血 15 0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 D– 二聚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水平和变化趋势,及其与恶性肿瘤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潮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 121 例,观察患者的 D– 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程 特征关系,评估抗肿瘤综合治疗前后的 D– 二聚体水平,观察其升高与肿瘤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D– 二聚体的变化趋势 和患者分期、疗效和预后有关,在晚期患者中升高趋势更明显,疗效好的患者 D– 二聚体降低比疗效差的患者更显著;同 时在无转移患者的预后监测中,出现 D– 二聚体升高患者其复发转移率更高;D– 二聚体升高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经治疗 D– 二聚体下降后其死亡风险也下降。结论:D– 二聚体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升高更明显,D– 二聚体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 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诊断多发骨折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48例多发骨折合并DIC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48例为健康组。观测并比较2组受检者的D-D和Hcy水平,对D-D和Hcy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评估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的D-D和Hcy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均0.05)。病例组中的D-D和Hcy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D-D和Hcy对于多发骨折合并DIC患者均具有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单独采用D-D和Hcy有所提高,且其曲线下的面积(AUC)最大。结论 D-D和Hcy水平升高是判断多发骨折合并DIC患者发病的重要指标,且D-D与Hcy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D-D和Hcy具有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急症,病情凶险,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8例病人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2年收治了6例严重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在去除病因后进行恰当的成分输血,及时补充损耗血液成分,使病程明显缩短,母婴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组水蛭素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春  吕莉  韩国柱 《中成药》2005,27(10):1182-1186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 hirudin,rH)的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采用凝血酶(100 U·kg-1·1 h)和氨基已酸(50 mg·kg-1·h-1×1 h)静脉滴注造成急性DIC模型,观察rH对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以及肺、肾微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4个剂量的rH(125、62.5、31.25和15.625μg·kg-1)对于DIC的抑制率:用PT表示分别为89.38%、52.60%、49.71%和25.58%;用PLT表示分别为100.01%、61.86%、58.40%和32.68%;用FIB表示分别为85.22%、73.01%、33.60%和14.86%.各剂量组的肺、肾病理切片均未见微血栓形成.当rH剂量为125μg·kg-1时,试验中各项指标均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一致.结论:国产rH具有强大的抗DIC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已被欧共体批准上市的产品重组水蛭素Reflu-dan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50例PIH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57例,轻度子痫前期60例,重度子痫前期33例,并选取同期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产检的5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分析PIH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妊娠孕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T、TT、APTT低于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Fib、D–D高于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T、TT、APTT低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Fib、D–D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IH患者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凝血四项及D–D可作为判断PIH发生及病情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LHI)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益母草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n=6).所有大鼠颈部手术后,经颈总动脉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各组大鼠MAP;益母草组和模型组静脉注射10%Dextran 500(10 ml/kg)复制大鼠DIC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 min后,益母草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LHI进行干预治疗(5 g/kg),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结束实验后观察肠道渗血情况.结果 注射Dextran 500后,益母草组与模型组MAP均逐渐下降;益母草组于输注LHI后各时间点(即注射Dextran 500后10 min)的MAP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肠道渗血明显,益母草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渗血.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可提升Dextran 500致DIC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紫珠草注射液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基本符合中医学热盛动血证的DIC家兔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药及紫珠草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对家兔肺、胃、肝、肾作大体观察,对肾及胃粘膜作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与接受生理盐水及西药家兔比较,接受紫珠草注射液的家兔脏器大体观察、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紫珠草注射液治疗DIC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12.
张鹍  武香玲  颜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92-19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PICC导管留置失败的护理经验与教训。方法:选择对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病例作详细探究结合病状分析。结果:患者继发DIC导致PICC导管留置失败。结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炎症及变态反应并发DIC期间尽量不予以深静脉穿刺。避免PICC导管留置失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治疗组同时辨证给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并检测PLT、Fbg、APTT、PT、FDP、D-二聚体。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变化及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PLT、Fbg、APTT、PT、FDP、D-二聚体等实验室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恶性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紫珠草注射液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珠草注射液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基本符合中医学热盛动血证的DIC家兔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药及紫珠草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对家兔肺、胃、肝、肾作大体观察,对肾及胃粘膜作光镜、电镜观察.结果与接受生理盐水及西药家兔比较,接受紫珠草注射液的家兔脏器大体观察、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紫珠草注射液治疗DIC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7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5例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孕妇不同妊娠期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FIB呈上升趋势;观察组PT和AP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PT与APTT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TT水平差异不大,观察组不同妊娠期血浆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可对妊娠孕妇的凝血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掌握其高凝状态,为孕妇安全分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D-二聚体(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90例临产孕妇和8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进行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显著下降(P均<0.01),FIB、D-D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产妇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对预防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发生于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种出血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素是治疗DIC的重要药物。为了探讨肝素在新生儿DIC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DIC抢救的成功率,2003年10月-2004年2月,笔者应用微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20例新生儿DIC,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D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抗感染、低分子肝素、补充新鲜血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第10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D二聚体定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凝血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2%明显高于对照组38.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DIC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APS)对大鼠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颈静脉注射Dex-tran 500复制大鼠实验性DIC模型,采用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器官微区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 APS对DIC大鼠微血管口径、器官微区血流量、血黏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 DIC时,微循环明显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收缩、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APS治疗后,微血管明显扩张,其流态和血细胞聚集积分值明显低于NS组(P<0.05);APS和NS组均能改善胃、肠、肝的微区血流量,但前者效果优于NS(P<0.05);APS治疗后,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明显低于Ns治疗组,且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APS通过扩张微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干预DIC的转归.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历介绍患者,女,30岁,孕1产0,因孕33+5周,10 min前抽搐1次,B超提示宫内死胎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预产期2010年5月1日。停经后有轻度早孕反应,孕4+个月自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