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脓毒血症患者46例,定时进行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根据3d后APACHEⅢ评分是否≥80,分为A组(23例)、B组(23例),比较入院时的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静脉血气。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休克,分为C组(17例)、D组(29例),比较休克前一次的动脉和静脉血气。3d后,选择生命体征平稳,疗效较好的患者,设定为E组(16例),比较每个时段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CVP、MAP、尿量变化。结果A,B二组患者入科时,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差异,但静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A—VpH(动静脉PH值差),A—VPCO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休克发生前血气与无休克患者比较,动脉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VpH,A—VPCO2和静咏血气分析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组患者中,随着病情好转,A—VpH,A—VPCO2和静脉氧饱和度比MAP、CVP、每小时尿量等数据更快出现改善(P〈0.05)。结论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有早期判断预后,提示休克发生,快速判断疗效等几大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03-106
目的探讨动静脉血气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10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和静脉血气分析检查,比较动脉及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欠佳组,比较其动脉及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并分析动脉血气分析、静脉血气分析与血糖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气分析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剩余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动脉血、静脉血的p H值、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剩余碱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剩余碱均较血糖控制欠佳组更高(P0.05)。经相关性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静脉血气分析指标均与血糖指标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相当,且静脉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与患者血糖水平存在负相关,临床上可将静脉血气分析替代动脉血气分析,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中。  相似文献   

3.
对39例危重患者其中合并心衰,循环衰竭患者24例的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酸碱状态进行比较。提示正常心功能和轻度心衰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心衰及循环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状态出现明显分离现象。结果表明,对严重心衰和循环衰竭患者,单纯监测动脉血气,往往不能反映真正组织内酸碱状态。必须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同时进行。在严重低心排出量和低灌注病人,反映组织酸碱状态以中心静脉为优越。  相似文献   

4.
采用血气分析测定CPR期间患者动静脉血的酸碱状态。结果发现,CPR期间患者动静脉血酸碱差异增大,动脉血呈呼吸性碱中毒趋势,而静脉血呈高碳酸血症。作者认为CPR期间动脉血气不能真实反映患者体内酸碱状态,需结合静脉血气综合考虑。文中对CPR期间纠正酸中毒的药物应用及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静舒氧在抢救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凌敏  袁惠  周勤 《河北医学》2004,10(11):987-990
目的 :观察静舒氧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指标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5~ 68岁失血性休克患者共 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0例 ,每组在抢救过程中除采取止血、输液等相同措施外 ,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 1 0~ 2 0ml/kg ,治疗组输入等量静舒氧液。两组同步观察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尿量、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变化和全麻苏醒拔管后SpO2 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容量指标 (CVP、MAP、尿量 )及血气指标 (PaO2 、PaCO2 )恢复均好于且快于对照组 (p <0 .0 5 ) ,拨管后SpO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静脉舒氧液对失血性休克有稳定血压和改善血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在测定患者动静脉血钾浓度时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156例ICU患者血液标本,根据患者血液不同p H值分为A组(51例)、B组(53例)及C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动静脉血钾的浓度,对比并分析3组患者的动静脉血钾浓度差异。结果:3组患者动脉全血钾与静脉血清钾组间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静脉血清钾值(4.43±0.68)mmol/L、(4.06±0.75)mmol/L、(3.59±0.61)mmol/L均比动脉全血钾值(4.01±0.73)mmol/L、(3.66±0.76)mmol/L、(3.18±0.63)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动静脉血钾差值组间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Abbott i-STAT测得动脉全血钾无法替代ROCHE DDP检测患者的静脉血清钾;患者血液的血钾浓度易受p H值的影响,但是p H值的变化并未增加两种不同检测手段所测得的钾离子浓度,此结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一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MODS患者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27例接受CVVH治疗,B组23例接受普通透析,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APACHE评分,并检测血钠、钾、氯、尿酸、碳酸氢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脑钠肽。结果:①治疗后,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得到纠正,毒素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②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脑钠肽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氧分压上升,APACHE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与普通透析相比,CVVH除了能清除毒素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外,还能提高患者PO2、减轻CO2潴留,明显改善心肺功能效果,因此应用于老年MOD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合并给予机械通气(MV)治疗。观察心源性休克纠正时间、MV撤机时间、IABP撤机时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为42.85%;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床边IABP联合MV治疗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脉血气血钾离子与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结果的差异。方法:96例急重症患者同时采集的动脉抗凝血气血与静脉血用美国ITC干式血气分析仪和VITROS2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钾离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动脉抗凝血气血与静脉血清钾离子含量差值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脉抗凝血气血钾离子值明显低于静脉血清钾离子值,临床应以静脉血钾离子值为参考,做血气分析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静脉血清钾离子(K+V)=0.80×动脉血浆钾离子(K+A)+1.36(mmol/L)进行推算,可较准确判断有无血钾离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静脉动脉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微循环重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分为动静脉转流组(A组)和缺血模型组(B组)各30只.A组制作静脉动脉化模型,B组制作缺血模型.于手术后第1、2、3、4周取A、B两组股动脉、股深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取远端腓肠肌做切片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取股动脉血分离血清测血清细胞因子,检测不同时相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A和B组术后1周灌注动脉血与回流静脉血血氧分压差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显著降低(P<0.05),并且A、B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术后1周后陆续因感染而死亡.术后4周,A组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B组肌肉组织弥漫坏死,A组肌纤维大小不等,萎缩变性,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3周,A组肌纤维逐渐恢复,炎细胞对比减少;术后4周,A组肌纤维排列有序,无萎缩变性及坏死征象.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和B组血清因子含量明显提高(P<0.05),而术后4周,A组血清因子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动脉化可使缺血肢体组织营养供应、微循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