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TKA组与UKA组,每组各37例,分别给予TKA与UK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UKA组患者无术中转TKA手术者;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显著增大(P<0.01),H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术后UKA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TKA组(P<0.01),但H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KA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至90度所需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结论:UKA与T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相当,但UKA术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和全膝置换(TKA)在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临床资料,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TKA治疗,观察组则接受UK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手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单髁置换更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因此,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伟 《黑龙江医学》2019,43(6):598-599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4例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用单髁置换术,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均有一定效果,单髁置换术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获取UKA与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RCT)和半随机对照研究(CCT)。采用RevMan 5.0.23对术后远期优良率、翻修率及关节活动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RCT 3篇,CCT 3篇。分析结果显示,UKA与TKA术后远期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07(0.97~1.18),P=0.19;术后翻修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84(0.86~3.91),P=0.11;术后关节活动度UKA优于TKA,RR(95%CI)=0.36(0.26~0.50),P<0.001。结论:U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在术后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TK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65例(行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90°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长于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HB、HCT值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d VAS评分、膝关节屈曲90°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术前HB和HCT、术前及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均有满意效果,但UK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UKA组(28例)和TKA组(49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凝血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UKA组术后1 d、手术前后差值及比值低于TKA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T、TT、APTT、IN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KA组术后1、3 d低于UKA组(均P<0.05)。UKA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少于TKA组(均P<0.05)。UKA组DVT发生率低于TKA组(P<0.05)。结论: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围...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326-329
目的探讨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60岁)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组和UKA组,每组60例。TKA组患者给予TKA治疗,UKA组患者给予UKA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K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关节HSS评分及ROM显著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 a,UKA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及ROM显著高于TKA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TKA组(P<0.05)。UKA组和TK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67%(58/60)、86.67%(52/60),UK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TKA组(χ~2=3.927,P<0.05)。结论 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ROM,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膝单髁置换术组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美国...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68-272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单髁置换、UKA、全膝置换、TKA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UKA和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应用的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UKA组术后HSS评分明显优于TKA组[WMD=3.84,95%CI(3.34,4.35),P<0.01],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0, 95%CI(0.42,1.16),P=0.16];UK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TK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K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KA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分优于TKA组,出血量少于TKA组,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建议优先选择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实验过程之中比较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时的疗效。方法在某医院之中选择了2010至2014年收治的56例重症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分组之后分别使用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髁置换术治疗患者的疗效好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之中两种治疗手段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是单髁置换术在治疗中的创口更小,恢复时间更短,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
姜小华  龙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7):1781-1781,1784
单心室畸形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1.5%~3%,男性多于女性,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4%[1].而单心室同时合并单心房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新生儿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李某,女,73岁。因间发头晕3年余,再发伴胸闷痛7天入院。查体:BP195/110mmHg,HR75次/分,律齐,心音可,A2〉P2,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正常,cTn-I定性阴性;肝肾功能正常;血脂TG2.49mmol/L,余正常。ECG示:1、窦性心律;2、房性早搏;3、STv3-v6近似水平下移0.05mV,Tv3-v5切迹改变;4、电轴轻度左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适应症和围术期处理。方法:供肺采用4℃Euro-Collins液肺动脉充分灌注后获取。同斯切除病肺行左肺移植。供肺总缺血时间180min。结果:患者恢复顺利,术后5天下床活动,三次排斥反应均得到及时处理,心肺功能显著改善。第43天因排斥与感染的判断失误,死于心肺衰竭。结论:肺移植围术期处理对患者近远期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常供肺离体后缺血时间不能超过6h,缺血时间超过5h,其生存率下降。因此,应尽可能缩短移植器官的缺血时间。现在大多数医院应用专为肺移植发展的细胞外低钾右旋糖酐液LPD(low-potasium dexfran)为肺灌注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加入棉子糖及前列腺素EI。  相似文献   

15.
16.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治疗骨肉瘤的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能同时特异性靶向人骨肉瘤细胞表面肿瘤相关抗原TP 3及人T细胞表面TCR/CD3复合体CD3ε 链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anti CD3 × anti TP 3 diabody,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抗体可变区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KIDCD3 × TP 3,继而转染大肠杆菌K12系XL1 Blue株,表达活性抗体diabody,通过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流式细胞术、蛋白电泳进行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测定,并将其与人T细胞、骨肉瘤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其诱导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diabody纯度高,在人血清中较为稳定,活性强,能够同时特异性地结合人骨肉瘤细胞及人T细胞,且将二者的距离拉近,特异性地溶解靶细胞。结论:双特异性单链抗体diabody能充分诱导人细胞毒T 细胞活性,使骨肉瘤细胞溶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考察卡马西平组合微丸溶出特征。方法:采用Single cell-DDASS法,连续、动态地模拟组合微丸从胃移行至肠道崩解、释放,以模拟药物在人体中的溶出过程。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动力学方程拟合药物在体外的释放行为,根据拟合优度判定拟合情况。结果:卡马西平组合微丸累积释放最优拟合方程为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ln(1-0.01Q)= -0.0229t+0.5521(r=0.989 6)。释放机制为溶蚀机制。其释放度曲线拥有两个峰。峰谷波动小,释放时间延长。结论:卡马西平组合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上海瑞金医院肾内科 1990~ 1998年住院病人诊断为单侧肾萎缩 32例。男性 16例 ,女性 16例 ,年龄 46±13.6岁 (16~ 82岁 )。32例中 ,左侧 17例 ,右侧 15例 ;其中先天性肾缺如 5例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6例 ,各种病因造成肾动脉狭窄致单侧肾萎缩 13例 ,肾结核、肾自截 6例 ,慢性肾盂肾炎 1例 ,尿路梗阻 1例。1.2 检查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 KU B+IVP洗脱试验 [1 ] ,双肾 B超、双肾血管超声检查、同位素 GFR测定及 DSA等检查。1.3 结果 本组 32例单侧肾萎缩病因为 :先天性肾缺如 5例 (伴先天单颈双腔双子宫畸形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肠镜检查对腹部单发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我院消化科871例具有腹部单发症状腹痛、腹泻、便秘或血便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按症状分为四组:腹痛组、腹泻组、便秘组及血便组。结果腹痛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4.02%、14.66%:腹泻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4.05%、14.86%;便秘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5.26%、17.54%;血便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5.66%、18.58%。息肉的检出率4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7 P〉0.05);肠癌的检出率腹痛组、腹泻组、便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662 P〉0.05),血便组与腹痛组、腹泻组、便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69.42 P〈0.05)。大肠癌61例,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不明显(χ^2=3.67 P〉0.05)。右半结肠12例,左半结肠49例。〈30岁肠癌检出率为0,息肉检出率为3.39%;31—50岁肠癌检出率为2.78%,息肉检出率为11.42%;51—70岁,肠癌检出率为10.62%,息肉检出率为22.12%;〉70岁肠癌检出率为17.78%,息肉检出率为22.22%。结论血便可以作为大肠癌的报警症状,除血便外,医生不能单凭某一症状来判断结肠镜检查的可能性及阳性发现。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作为初选检查,但如果条件允许应行全结肠检查以免遗漏右半结肠病变。50岁以上患者应放宽结肠镜的检查范围,以发现早癌。  相似文献   

20.
Micturition syncope--not a single ent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 S Schoenberg  J F Kuglitsch  W E Karnes 《JAMA》1974,229(12):1631-16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