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4年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出血组,另选择30例同期行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转化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蛋白尿、吸烟情况、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等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蛋白尿、糖尿病、脑白质疏松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6.7%(17/30)比23.3%(7/30),60.0%(18/30)比30.0%(9/30),63.3%(19/30)比23.3%(7/30),40.0%(12/30)比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脑白质疏松及NIHSS评分>22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尿蛋白、脑白质疏松以及NIHSS评分>22分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对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比分析6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与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大脑皮质梗死、糖尿病、年龄(大于65岁)有关。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大脑皮质梗死、糖尿病、年龄(大于65岁)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将出现脑出血转化者分为观察组,未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蛋白尿(57.78%)﹑脑白质疏松(64.44%)﹑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40.00%)﹑糖尿病(62.22%)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22%﹑24.44%﹑11.11%﹑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发病与蛋白尿﹑脑白质疏松﹑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尽可能的减少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90例,按照静脉溶栓后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性转化组(n=56)与非出血性转化组(n=23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的变化,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azekas分级、血清25OHD、血清钙、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NIHSS评分>9分、Fazekas分级、血清25OHD>18μg/L、血清钙≥2.25mmol/L及SHR>1.18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识别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对预防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196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4例),未出血转化组(142例)。收集统计以上患者相关资料信息,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空腹血糖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梗死面积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心房颤动(OR=4.528,95%CI:2.035~9.283,P=0.000)、入院时血糖浓度(OR=1.083,95%CI:1.040~2.243,P=0.000)、LDL-C(OR=2.574,95%CI:1.258~5.279,P=0.000)以及梗死面积(OR=2.728,95%CI:1.382~6.907,P=0.000)。结论心房颤动、入院时血糖浓度高、LDL-C以及大面积梗死属于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n=35)和非HT组(n=520)。查阅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房颤动、体质量指数(BMI)、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是否吸烟、是否有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可能影响H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H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中的预测区分度,采用rms包绘制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及BMI无关(P>0.0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年龄、心房颤动、服用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搜集与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相关的队列研究或病例 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2010年1月~2020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 5.1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JP2〗32个研究,包括13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OR=450,95%CI:177~1147],脑白质疏松[OR=〖JP〗291,95%CI:168~502],溶栓前血糖[OR=344,95%CI:246~481],溶栓后收缩压[OR=239,95%CI:144~396],发病至溶栓时间[OR=247,95%CI:124~491],NIHSS评分[OR=111,95%CI:108~114],房颤[OR=280,95%CI:213~367],是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血尿酸[OR=099,95%CI:098~100]是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保护因素。 结论 此次meta分析表明了8项研究因素与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相关,考虑到偏倚存在的可能性,应谨慎解释上述结果,不应让其成为阻止溶栓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以及发病前后抗栓药物应用史、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的出现都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尿蛋白的出现可以作为出血性转换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将出血转化者分为HT组,非HT组按照1∶1比例入选与HT组性别、年龄配对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HT的危险因素。结果 HT组和非HT组患者各52例。(1)两组患者高血糖、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病前使用抗凝药物、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糖、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溶栓治疗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248(1.420~19.399)、21.652(2.606~179.885)、5.434(1.609~18.350)、5.260(1.792~15.440)、6.906(1.544~30.891),P均<0.05]。结论高血糖、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为出血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3 d内复查CT/MRI,将出血转化患者纳入到出血转化组,同期条件相似的非出血转化患者为非出血转化组.收集患者既往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饮酒、TIA等病史,是否rtPA溶栓后,影像学检测到的脑梗死面积等资料,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急性HT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130例,其中伴有出血转化128例(6.0%,出血转化组),未出血转化组患者128例.HT组的患者高血压史、饮酒史、溶栓治疗、病灶为大面积脑梗死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史、饮酒史是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高血压史、饮酒史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8例,分为出血性转化组(HT)53例和非出血性转化组(NHT)6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增加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P<0.05);年龄、性别、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与出血性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增高的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12例,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房颤、吸烟、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2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HT 22例.HT组溶栓后1h收缩压高于无HT组(P<0.05),HT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房颤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4.
探讨静脉溶栓配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及安全性,禁忌证,寻找国人溶栓药物静脉用药的最佳剂量。方法对71例发病在24h内的脑梗死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 用尿激酶3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5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CE)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560例(其中CE组186例,LAA组374例),按是否发生HT分为HT亚组和非HT亚组。收集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心房颤动病史,入院24 h内的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像学检测到的梗死面积,入院后的抗凝、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两种类型脑梗死HT的危险因素。结果:LAA组与CE组患者间H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OR=1.946,95%CI:1.224~3.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LAA组,他汀类药物治疗(OR=0.212,95%CI:0.067~0.672)、抗血小板治疗(OR=0.170,95%CI:0.074~0.388)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OR=1.088,95%CI:1.02~1.16)与HT显著相关,而在CE组,FBG(OR=2.168,95%CI:1.131~4.155)和抗血小板治疗(OR=2.224,95%CI:1.142~4.330)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患者较LAA患者HT发生率高。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为LAA患者HT的保护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与LAA患者HT相关,而FBG高及抗血小板治疗为CE患者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2000年3月,本科共选4例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经临床观察,该疗法安全有效。现将其护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次为一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观察。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155例接受uk150万^u,B组,162例接受uk100万^u,C组148例接受安慰剂。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1)及改良RanR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溶栓后ESS分数迅速增加。3组间有显著差异。颅内非症状性出血率为9.03%(A组)、5.56%(B组)、4.73%(c组)。颅内脑实质性出血率为4.52%(A组)、3.09%(B组)、2.03%(C组)。颅内实质性出血死亡率为1.89%(A组 B组),C组无一例死于实质性出血。结论 uk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自发性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9例未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HT组42例,非HT组367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筛选急性脑梗死自发性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HT组患者脑白质病变、卒中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舒张压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病变(OR=1.794,95%CI 1.086~2.593,P=0.005)、房颤(OR=1.811,95%CI1.122~9.819,P=0.018)、大面积脑梗死(OR=6.527,95%CI 3.998~9.901,P=0.000)、收缩压CV(OR=1.994,95%CI1.158~4.876,P=0.022)、舒张压CV(OR=3.014,95%CI 2.121~5.032,P=0.008)是急性脑梗死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白质病变、房颤、脑梗死面积和血压变异性是急性脑梗死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预测自发性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静脉溶栓的1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否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n=33)与非出血转化组(n=146).对可能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中各因素的差异,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为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且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11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时血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