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信中心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n=44)与三孔组(n=45)。单孔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三孔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手术情况均显著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三孔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会增加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数目相当,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腔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情况,有助于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的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较对照组的17.50%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肺癌患者,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手术给机体所带来的创伤,术后不易发生并发症,具较高安全性,有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与双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33例为单孔组,同期接受双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单孔组均衡可比的42例患者为双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双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单孔组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明显高于双孔组(均P0.05)。单孔组术后1 d、3 d、7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双孔组(均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明显低于双孔组的33.33%(P0.05)。结论与双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相近,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三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胸管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以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时,选择单孔操作术式可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术中各项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置留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行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以及第5天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引流时间短、引流彻底以及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治疗肺癌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抽取6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实施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探讨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放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确切,且相对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运用[1]。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21,(1):54-57
目的对比研究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周围型肺癌手术病例1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选手术方式分为D组77例和S组78例。D组手术方式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S组手术方式为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数据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D组手术时间长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其余围手术期数据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一天疼痛及术后一个月疼痛均明显低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90%与S组12.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与"三孔法"几乎相同,且在疼痛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是一种更加微创,更有前途的VATS肺叶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水平、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纵膈淋巴结枚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VV、FEV1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DLCO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优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毅  吴霞 《大家健康》2013,(21):129-130
目的: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160例在本院接受早期肺癌治疗的患者,其中,82例按照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VATS组,78例按照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OT组。将两组的淋巴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TS组(P0.05)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OT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创口小、痛苦程度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周围肺癌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2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1例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两组的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液、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在肺癌手术中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肺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小卫 《吉林医学》2023,(7):1807-18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近期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在临床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VATS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62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OT组.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S组术后置管引流的时间为(3.71±0.56)d、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为(5.31±1.21)分,均显著低于OT组的(4.82±0.73)d和(7.01±1.65)分(P值均<0.05).结论 对于临床早期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仿,术后康复明显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36例早期非小细胞患者,按所选不同手术切除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淋巴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分钟通气量、肺功能下降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低于对照组的1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且下肺段切除术住院时间更短,治疗后患者肺通气量更高,整体疗效好,可作为早期肺小细胞癌患者首选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72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中,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可作为治疗早期肺癌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