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CT 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经诊断为脑性瘫痪的141例患儿进行CT检查,并分析其异常改变. 结果脑CT 异常率58.9%. 其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积水、脑内软化灶、脑发育畸形及混合改变.结论脑萎缩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CT表现.脑性瘫痪患儿CT 检查能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CP)是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损伤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们从1988~1992年共收治CP150例,CT表现异常者120例,占80%。现就资料完整的100例就CP的CT、病因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男68例,女32例,男女之比2.13∶1。5个月~1岁33例,1~3岁45例,3~5岁15例,5~10岁7例。足月儿90例,未成熟儿14例,小头畸形5例,出生时窒息37例,有感染史者27例,其中生前感染11例,生后感染16例,黄疸延迟或有核黄疸8例,颅内出血6例,过期产4例,新生儿硬肿症3例。其中部分病人有二种以上的上述病因。查无原因者16例。临床表现:痉挛型四肢瘫65例,占  相似文献   

3.
4.
5.
我们自1986年1月以来,收治有头部CT 扫描资料的脑性瘫痪病儿50例,现将其病因,临床类型与 CT 所见的关系分析如下。病例资料性别与年龄:男36例,女14例。年龄:1岁22例,~2岁9例,~3岁4例,3岁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脑性瘫痪(C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CP患者的MRI临床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例中MRI显示颅内异常15例(88%),其中轻中度脑萎缩5例,包括弥漫型3例,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有2例脑萎缩病变与其他脑部病变并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3例,其中,1例合并弥漫性脑萎缩,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先天畸形3例,包括灰质异位1例、脑裂畸形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5例,其中2例合并脑萎缩,2例与其他的脑实质病灶并存,1例单独出现;脑软化灶2例,其中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1例合并轻度脑萎缩;基底节异常信号3例,其中1例合并脑萎缩;皮层梗死病灶2例,其中1例合并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患儿MRI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高度的空间及组织分辨率,能了解脑组织精细的解剖结构,为寻找CP的病因,显示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CP的解剖模型提供足够依据。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下称脑瘫)是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俣征。以往仅仅依靠临床检查做出诊断,脑内有无病变,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均不清楚,难以估计预后。自CT应用以来.使其对脑瘫患儿脑部确切的病因和病因的判断有了新的突破。CT能够直观的显示脑的形态学改变.异常率较高.有助于脑瘫的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我科在1997年对61例诊断为脑瘫患儿进行了C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CP)指从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运动和姿势异常,是儿科常见病。我分析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1999年10月~2001年10月两年所有住院患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3例脑瘫病儿中,男287例,女116例,就诊年龄~1岁51例、~3岁203例、~7岁112列、~14岁37例。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403例脑瘫病儿中能查到1项或1项以上发病因素者325例(80.6%)。其中新生儿窒息包括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176例(43.7%),…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头颅CT与临床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分析和研究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的结果,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曾收治的94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94例患儿中,CT表现异常的有64例,约占总数的68.1%。结论采用头颅CT检查有助于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脑性瘫痪 (脑瘫 )是在出生前或围产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非进行性损伤性疾病 ,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脑瘫的诊断除主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外 ,CT、B超、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对了解大脑形态学改变具有决定性作用 ,它可以客观提供脑瘫患儿脑部结构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准确反映出脑瘫患儿脑内病变的解剖部位、范围及其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下面介绍几种辅助检查在脑瘫诊断中的作用。CT:CT在脑瘫的诊断中应用最广 ,阳性率也比较高 ,其结果异常者在 4 4 %~ 92 %之间 ,可…  相似文献   

13.
毛贤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72-4573
目的:探究 CT 和 MRI 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7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依据随机抽取模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参照组(35例)和试验组(35例)。参照组患儿以 CT检查,试验组患儿则借助 MRI 诊断,观察2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以检出率为准)。结果试验组检出率为93%,参照组检出率为47%,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MRI于小儿脑性瘫痪诊断准确率高于 CT 检查,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脑性瘫痪的病理及CT形态的改变。方法对84例儿童脑瘫头颅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4例中,异常者60例(71.5%)其中弥漫性脑萎缩4例,局限性脑皮质萎缩20例,脑室周萎缩16例,脑软化灶26例,中间部异常6例,脑积水4例,脑穿通畸形2例,蛛网膜囊肿2例,其中脑萎缩合并其他病变18例。结论脑容量不足和发育异常是脑瘫患儿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儿童脑CT与脑电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瘫患儿的脑CT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54例脑瘫患儿同时期进行脑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 脑CT异常率为59.3%,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皮质萎缩、脑软化;脑电图异常率为72.2%,多表现为低电压、慢波节律异常、睡眠纺锤波缺失及发作波。二者符合率为46.3%,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CT和脑电图二者结合对脑瘫的诊断治疗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脑性瘫痪的CT表现,并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脑瘫早期定义临床标准的婴儿头颅CT75例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病人CT有异常改变,包括: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基底节钙化、脑发育畸形。结论在上述异常改变中,脑萎缩与外部性脑积水在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有很大差别,在形态学上对二者进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78例确诊为脑性瘫痪患儿的头颅CT表现,结果发现,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异常率不同。提示脑性瘫痪的CT表现与其病因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1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CT改变及与病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其霞  邓安宁 《重庆医学》1996,25(6):336-338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导致人体肢残及智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清楚地认识脑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脑部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者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脑瘫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CT异常者67例,占67%,脑萎缩26例,脑软化21例,脑穿通畸形7例,中间部异常6例,混合型6例,基底节钙化1例。脑萎缩和脑软化为最常见CT表现。结论:CT检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反映了脑损害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自1991年5月~1994年5月《年中观察资料完整的小儿脑瘫44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4例患儿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后,全部患儿作颅脑CT检查,以进一步确诊。诊断及分型投《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