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总管下段结石临床诊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赵鸿鹰 《中外医疗》2009,28(24):72-72
胆总管结石常有胆道梗阻及感染的表现,如下段结石上浮或排入十二指肠则梗阻及感染的表现可缓解或消失。如为单发结石排入十二指肠则当属痊愈,不需再治疗。因此,入院时诊断为单纯肝外胆管单个结石,特别是位于下段者如症状逐渐缓解,术前应再作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原已扩张的胆总管是否缩小,胆管内特别是胆总管下段是否仍有结石,如未发现结石又无胆管梗阻征象,则不应急于手术,可能结石已排入肠道。  相似文献   

2.
宋立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64-64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胆道再次手术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82.2%;其次为胆肠吻合术后狭窄,胆管狭窄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治疗方式以胆肠吻合或T管引流为主。胆道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胆道再次手术的预后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是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索胆总管结石患者形成原因,手术适应症,减少漏诊,避免手术差错.方法 对我院11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保守、手术等治疗.结果 胆总管结石常有胆道梗阻及感染的表现,如下段结石上浮或排入十二指肠则梗阻及感染的表现可缓解或消失,如为单发结石排入十二指肠则当属痊愈,不需再治疗.结论 入院时诊断为单纯肝外胆管单个结石,特别是位于下段者如症状逐渐缓解,术前应再作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原已扩张的胆总管是否缩小,胆管内特别是胆总管下段是否仍有结石,如未发现结石又无胆管梗阻征象,则不应急于手术,可能结石已排入肠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2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85.6%;其次为胆肠吻合术后狭窄,胆管囊肿,胆管狭窄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治疗方式以肝叶切除(占68%)合并胆肠吻合或T管引流为主.胆道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4%.结论 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胆道再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淼  宛江峰  许剑钊  夏俊 《安徽医学》2008,29(4):456-457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8年3月到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例胆道再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手术病因复杂,以肝胆管结石复发和结石残留居多(74.44%),究其原因又有多种,其次为胆道良性狭窄(10.53%),多数为医源性。胆道再手术方式种类繁多,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用较多,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或肝段切除可能会较彻底地解决问题。结论术前检查的完善,手术操作的规范和细致,合理的术式选择是预防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旭华  方喜  陈妙华 《广东医学》2006,27(11):1768-1769
目的 讨以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配合的临床护理方式和特点。方法 9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手术配合。结果 组病例存活,无手术死亡,手术平均时间2.5h。术后均无胆道出血,结石残留率8.7%。结论 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仲有效方法,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高超、娴熟的手术配合对保证其成功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胆道再次手术48例分析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48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共34例;其次为胆肠吻合术后狭窄、胆管囊肿、残株胆囊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的治疗方式以肝叶(段)切除为主,共17例。胆道再次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邹彩霞  袁明 《甘肃医药》2023,(9):821-823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道造影与术前MRI检查方案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行胆管结石诊断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依次开展腹腔镜胆道造影、术前MRI检查,以腹腔镜胆道手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对比最终的诊断结果。结果: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法检出的胆总管结石、胆管解剖异常发生率高于术前MRI检查,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结石诊断的过程中,术前MRI检查法容易出现疾病漏诊、误诊的情况,为了有效提高胆管结石以及胆管解剖异常的检出率,提倡配合腹腔镜胆道造影技术,从而获取更加精准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我科22年来(1957年3月~1979年12月)手术治疗胆囊、胆道疾病2,885例的经验,死亡133例,手术死亡率为4.6%,其中40例(30.0%)死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引起梗阻的原因有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管炎、胆管癌和胆道蛔虫梗阻。93例死于胆道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坏疽性胆囊炎伴/或胆囊穿孔、胆总管伴/或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道大出血、畸形和癌肿等。为了降低死亡率,本文结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胆道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MRI对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梗阻患者,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肝母细胞瘤、胆总管囊肿,术前行MRCP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回顾性评价术前MRCP联合MRI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①定位诊断:对肝内胆管结石梗阻部位显示率为87.5%,对其他梗阻部位显示率为100%;②定性诊断: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正确率为94.7%,肝内胆管结石正确率为75.0%,其他胆道梗阻正确率为90.9%~100%.结论:MRCP联合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可提高胆道梗阻病因的定性诊断率,对提高胆道梗阻性质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18年来收治的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原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肝胆管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等.其治疗主要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以明确胆道结石术后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通畅引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是预防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1991年4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51.4%;其次为医源性胆道损伤,占全组病例的34.3%.结论 胆道再次手术除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之外,医源性胆道损伤也是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前讨论、术中仔细探查与精细操作、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者良好的身心状态与高超的手术技巧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分析65例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原因和处理,并对其手术治疗和预防进行讨论,认为降低再手术率的措施应从首次胆道手术前,中,后3个环节着手。(1)术前检查应全面,细致,可常规做B超,CT等,必要时做ERCP,PTC,MRCP等。(2)术式的合理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矫正肝胆管狭窄进防止肝内胆管结石昨发的重要环节。(3)术中全面探查,应开展术中B超,胆道造影检查或胆道镜取石。(4)术后加强观察和处理,发现胆道残余结石应首选胆道镜取,使患者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对1991年4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51.4%;其次为医源性胆道损伤,占全组病例的34.3%。结论胆道再次手术除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之外,医源性胆道损伤也是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前讨论、术中仔细探查与精细操作、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者良好的身心状态与高超的手术技巧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手术在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林  靳巍 《吉林医学》2001,22(6):338-34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应用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和纤维胆道镜及其配套器械 ,成功地为 30例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 2 4h内可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并进流质饮食 ,术后 5d~ 7d出院。无 1例发生胆管残留结石、胆汁漏、胆道出血或胆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可以使相当一部分胆管结石的患者在不开腹的状态下得到满意的治疗 ,但目前应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我科22年来手术治疗胆囊、胆道疾病2885例的经验,死亡133例,手术死亡率为4.6%,其中40例(30.0%)死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引起梗阻的原因有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管炎,胆管癌和胆道蛔虫梗阻;93例死于胆道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坏疽性胆囊炎伴/或胆囊穿孔、胆总管伴/或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道大出血、畸形和癌肿等。为了降低死亡率,本文结合病例,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后低血压、肝—心综合征和手术方式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1998年6月以来收治的60例胆道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手术治疗57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并发胆管感染经抗炎治疗痊愈后出院.1例经3次手术,结石仍复发合并肝功能衰竭而自动出院.结论 胆道再手术病因复杂,早期主要以胆漏、腹腔内出血为主.晚期主要以结石残留或复发,胆管良性狭窄为主.胆管损伤和T管处理不当是近期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重视胆道解剖和变异,规范各项技术操作是减少胆道术后并发症,预防近期胆道再手术的重要措施.术前检查的完善,手术操作的规范和细致,合理的术式选择是预防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胆道再次手术9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经验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96例胆道再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大部分原因是肝脏内外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占到了本病例的80%,其次为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残株胆囊结石.结论患者自身体质及胆道本身的疾病是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前的详细影像学检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细心手术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刘庆全 《医学文选》2002,21(4):552-554
肝内胆管结石由于其位置隐蔽、结石分布范围广 ,同时常伴有胆管狭窄 ,多需要手术取石及纠正 ,但结石易残留和复发 ,手术效果欠佳 ,且并发症多 ,是临床难题之一。现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1 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的掌握很重要 ,同时术前明确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位置和分布状况对手术方案的制订至关重要 ,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术前通过必要的诊断手段明确诊断 ,包括定性和定位诊断 ,以确定手术范围和方式 ,并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 ,再从容手术 ,将获得最佳的效果。吴金术 [1] 认为应避免急症手术和炎症期手术 ,病人应无明显剑突石下方压痛 ,无右…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其主要致病原因是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及胆汗淤滞。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感染(隔下)、胆漏、出血及肝衰等。有效防治并发症的措施是:术前准备定位,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术后良好的管理等。我院从1996-2004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0例。现谈谈我们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