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水平,探索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 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小病变用0.4%靛胭脂行黏膜染色,观察腺管开口及分型,对早期大肠癌直接切除或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果 发现大肠癌23例,其中早期大肠癌14例,行内镜下治疗10例.结论 黏膜染色及对腺管开口分型,能明显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水平,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系统,对2002—2011年消化内镜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治疗最佳方式。结果近十年来,随着内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对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由最初2002年的0.90%上升至2011年的2.02%。自2006年至2011年,共871例消化道早癌接受内镜治疗,其中分别有207例早期食管癌、429例早期胃癌及235例早期大肠癌,内镜根治切除的比例分别为37.8%(207/547),36.7%(429/1167)和40.2%(235/584),其中239例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分次切除术(EMPR)术,542例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治疗,术前使用内镜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7.5%(849/871)。使用内镜治疗的病变的平均尺寸为:早期食管癌2.59 cm×1.91 cm,早期胃癌2.98 cm×2.18 cm,早期大肠癌3.37 cm×2.21 cm。结论消化内镜新诊治技术的出现不但明显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同时深刻改变了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对277例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内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内镜下止血的效果。以同期非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0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前4位病因分别为:大肠癌、大肠息肉、缺血性结肠炎、血管性病变。急诊结肠镜内镜下止血成功率为80.31%。[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是急诊结肠镜,它既能直接明确出血部位,活检做病因学诊断,又能在结肠镜下采取安全、有效、及时的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脏》2000,(4)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 (2ndDDW China)定于2 0 0 1年 11月 3~ 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幽门螺杆菌、胃癌、炎性肠病、结肠易激综合征、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胰腺胆管疾患和消化道激素 ;治疗内镜在消化道、胰胆疾病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超声内镜以及激光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及门脉高压、肝癌、酒精性及代谢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二、…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早期癌是指癌组织侵及黏膜或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病变.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癌在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早期阶段即被发现.现将我院1990年至2007年胃镜、结肠镜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早期消化道癌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261例总结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其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 ,现就近年来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治疗作一综述。1 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分型1 1 内镜检查肉眼分型 日本食管疾病学会 (JESD)根据表浅型 (0型 )食管癌的内镜下征象分为表浅隆起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可切除性早期大肠癌的镜下特点,探讨早期大肠癌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症以及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1)息肉(IP、ISP)型者,采用高频电蒂部切除术;(2)扁平隆起(Ⅱa)型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结肠镜全结肠复查。结果本组75例早期大肠癌术后经3年的追踪复查切除部位均无复发,1例Ⅱa型粘膜切除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根处糜烂,病检时仍发现癌细胞行补充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经3年复查无复发。结论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IP、ISP型早期大肠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Ⅱa型应慎重选择。术后应予1、3、6、12个月进行复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种内镜治疗附件的应用,镜下止血、息肉切除、异物取出、支架置放、圈套器结扎等内镜治疗技术逐渐成熟.透明帽作为治疗附件在内镜诊断及治疗中应用广泛,包括食管上端及锐利异物的取出、协助结肠镜进镜、提高放大内镜成像效果以及在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中应用.现将透明帽在消化内镜诊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一次性电子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用于消化道检查及配合手术器械进行诊治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应用EndoFresh一次性电子内镜系统对拟行消化道检查的2例患者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同时进行规范化采图,对内镜操作性能、内镜图像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静脉全身麻醉状态应用一次性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成功完成上消化道及全结肠检查。应用一次性内镜顺利完成规范图像采集,内镜吸气、送气及送水,大小钮弯曲以及镜身旋转等动作。利用配套的主机系统可进行图像拍照、视频录像、图文报告以及数据的传输。2例患者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普通内镜检查相近。结论一次性电子消化内镜系统初步临床应用安全可行,操作性能及内镜图像质量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临床特点,并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l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内镜(包括胃镜、结肠镜、腹腔镜、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结果 发现小肠肿瘤8例,血管畸形3例,缺血性肠病3例,急性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降段溃疡1例,憩室2例,钩虫病1例,回肠克隆病1例.7例肿瘤和2例憩室在内镜下切除;3例血管畸形者在内镜下行热探头凝固术;2例糜烂性胃炎和1例消化性溃疡局部注射8%去甲肾上腺素;1例钩虫病予驱虫治疗;1例疑空肠恶性淋巴瘤者及3例缺血性肠病,1例回肠克隆病者均转外科手术治疗;都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因众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病因诊断成功率高.合理的治疗是治愈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胃肠病学》2014,(9):549-553
<正>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以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内镜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内镜技术不同,胃镜、结肠镜或小肠镜下黏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越来受到重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也制定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为配合学会行动以及满足读者的要求,本刊特设立“发现早期癌”栏目,征集并刊登内镜诊治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优秀病例和经验,以推动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大肠癌结肠镜诊断评价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上海华东医院 1975~ 2 0 0 1年间 ,总计 2 35 6 9例结肠镜检查结果 ,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有 130 5例 ,其中老年组 (≥ 6 5岁 ) 6 99例 ,平均年龄 (73± 6 )岁 ,复习内镜下表现 ,分析其临床特点 ,并与非老年组(<6 5岁 )作对比分析。结果 大肠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升高 ,两组均以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等为主要症状 ,老年组大便隐血、贫血发生率明显较高。内镜下老年人大肠癌以肿块型最多见 ,右侧大肠癌的发生率从 1975~ 1990年的 19.12 %上升到 1991~ 2 0 0 1年的 2 6 .5 6 % ,直肠癌的发生率则从30 .2 8%下降至 2 2 .10 %。早期癌预后好 ,同时癌预后差。 5年生存率老年人高于非老年人。结论 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对临床疑诊大肠癌者 ,应尽早行大肠镜检查。大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老年人大肠癌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大肠癌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观察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术后内镜随访情况。结果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24例,分2块全部切除2例。术中出血2例(发生率7.7%),予止血夹钳夹止血。术后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25例黏膜内癌,1例黏膜下癌,切缘距离病变超过2 mm,无肿瘤组织残留,无血管及淋巴管侵犯。26例病变均完全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结肠镜2例创面见息肉样组织增生,予高频电切除,病理诊断为黏膜组织慢性炎,其余病例创面形成瘢痕,无肿瘤复发。1年后复查结肠镜病变均无复发。此后每年复查结肠镜,原切除部位无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在完全切除病变的前提下,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消化内镜是目前诊治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直观的检查手段,被视为许多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我国消化内镜诊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很多消化内镜诊治项目已普及到基层医疗单位.根据我们2010年开展的全国消化内镜诊治项目调查,县级以上医院100%开展了胃镜检查、88.2%的县级医院开展了结肠镜检查,并且内镜的治疗技术如息肉切除在省级医院开展率为100%、地市级医院为78.0%、县级医院也已达到41.2%[1].但是,目前国内在消化内镜诊治操作方面仍存在重内镜操作、轻理论学习,重内镜检查数量、轻内镜诊治质量,以及缺乏规范化内镜基础操作和诊断技术培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对消化道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必将影响、甚至阻碍该技术在我国的长期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与大肠癌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内镜处理,可降低大肠癌发生率.我们通过黏膜染色加放大结肠镜观察共发现LST患者41例,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尤其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宽带成像内镜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等技术应用,在日本发现许多小于1cm甚至0.5cm内小的或微小癌的病灶,在内镜下表现为单纯平坦Ⅱb或单纯凹陷Ⅱc的表现,在病理上表现为denovo即没有腺瘤病变的早期癌肿,这对大肠癌的发生学上提出了一个耘的概念,作为消化及消化内镜的医务工作者提出新的课题,故很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将于2010年12月21日至25日联合举办第八届全国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暨护士内镜保养与消毒学习班。本届学习班邀请知名内镜专家进行理论讲授,侧重各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肿瘤和贲门失弛缓症等的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早期大肠癌内镜诊疗新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大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大肠癌.现已公认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最佳手段,但文献报道的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平均不到10%。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可望改变这一现状。一些新技术如放大结肠镜技术、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等,均有助于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 Resection,EMR)是治疗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本文仅就早期大肠癌的诊疗进展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常因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有多种方法,尤其是随着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普及和应用,消化内镜已成为诊治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内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不易做相应内镜检查而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方法,其中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准确发现消化道出血部位并相应给予精确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