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珏  沈恩杰 《心电学杂志》2011,30(3):245-24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可有效处理冠状动脉狭窄,在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简称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合并非糖尿病患者(简称非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窦性心率震荡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禁食时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敏  赵明宏 《山东医药》2005,45(25):87-8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如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则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近年来,我们发现患者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易在PCI术中发生并发症。为明确术前禁食时间与PCI术中并发症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支架内再狭窄(ISR )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的植入支架的冠状动脉阶段内在冠状动脉造影上显示其血管管腔内径再次出现狭窄(或管腔丢失)≥50%,可伴或不伴有相关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指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发生)[1],PCI术后出现ISR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至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作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尿微量白蛋白(MAU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对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密切关系,但是MAU对PCI术后出现ISR有多大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冠心病PCI术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患者MAU水平的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程度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博雅  党群  高陆  金喆  李永健 《山东医药》2010,50(4):105-106
目的研究QT离散度(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测定1067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3d的QTd。结果术后QTd较术前降低,且心源性猝死患者PCI术后QTd变化幅度较小。结论PCI术前和术后QTd变化可作为冠心病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及冠脉病变进展情况。方法选择38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4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30 min,1 h,24 h及7 d采血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动态随访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 MDA与SOD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脂质过氧化物指标明显变化,但这种变化在B组更加明显,至术后第7天,B组仍有明显变化,而A组已经接近术前水平。随访12个月发现,B组患者再狭窄,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显著高于 A 组(P〈0.05),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χ2值分别为4.20、4.21、5.17、0.30、22.33。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PCI术后出现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持续且时间长,糖尿病可能促进了这一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冠脉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支架术的应用使再狭窄率从30%~50%下降到10%~20%,但是PCI术后血管再狭窄(RS)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虽然PCI术后发生R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近年来对RS的认识有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RS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并行PCI术的患者及32例CAG正常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其血清值及PCI术后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中的双支及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CI术后显著高于术前。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冠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在PCI术后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心血管领域广泛开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能及时、有效、充分地开通梗死相关或罪犯血管,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但PCI术中、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无复流(no reflow,NR)现象,增加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严重影响PCI疗效。本文通过对53例PCI术中NR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其发生特点,从而为预防和治疗NR患者提供有效信息,降低NR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医学领域公认的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率高,严重影响了PCI的临床疗效[1]。近些年来,随着药物涂层支架及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比较单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病变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进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分组:A组,血管狭窄75%95%;B组,血管狭窄>95%;C组,急性血管闭塞。PCI前及术后15 min进行经冠状动脉MCE,检测心肌灌注状况。其中,MCE有关定量参数分别为:造影剂峰值密度反映心肌血容量;峰值时间反映心肌灌注速度;曲线下面积反映心肌血流量。结果所有患者PC I后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A组术后心肌血流量较术前增加(P<0.05);B组心肌血容量及血流量也较术前增加(P<0.05);而C组心肌血容量、血流量及灌注速度较术前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不同狭窄程度病变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急性闭塞病变改善最明显,该类患者为PCI治疗的最大获益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心肌灌注情况,并探讨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均行PCI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HILIPS EPIQ 7C超声诊断仪进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检查评价心肌灌注情况,记录前壁、下壁、侧壁曲线上升平台期的平均斜率(β)、心肌显峰强度(A)、局部心肌血流量(MBF)。记录患者PCI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3个月RTMCE参数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绘制其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其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PCI术后3个月前壁、下壁、侧壁的β、A、MBF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10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 15例(14.7%)。发生MACE者术后3个月前壁、下壁、侧壁的β、A、MBF均低于未发生MACE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β、A、MBF降低均是冠心病患者PC...  相似文献   

12.
李蕊  张艳  秦石成 《山东医药》2010,50(2):89-9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后左室壁运动情况,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左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0技术分别记录3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7d左室短轴图像,测量左室壁运动参数的变化。结果与PCI术前相比,术后7d冠心病患者缺血节段的应变、应变率、缩短率显著增高(P均〈0.05),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左室扭转角度均增大。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室壁运动情况改善;应用STI技术评价左室壁运动准确全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并成功进行首次PCI的患者86例,被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除进行PCI治疗外,均采用常规疗法。运动疗法组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分别于PCI术后第10d、3个月后,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运动疗法治疗3个月后,运动疗法组患者的总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最大代谢当量均有显著提高(P〈O.05~〈O.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疗法有助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体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于接受PCI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术前抗凝不充分,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血栓,导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术中充分进行抗凝可防止术中出现导管内、冠脉内及支架内血栓;而术后充分抗凝则可避免患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因此,PCI围手术期的抗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纳入存在单支病变经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合并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NF-α和MMP-9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有冠状动脉狭窄需行PCI治疗患者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②PCI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显著高于术前[(19.89±5.41)ng/mLvs.(15.78±5.34)ng/ml,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TNF-α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6±5.54)ng/mLvs.(12.48±5.12)ng/mL,P〉0.05];③PCI组患者术后血浆MMP-9显著高于术前[(21.97±5.93)mg/Lvs.(18.65±5.72)mg/L,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MP-9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1±5.33)mg/Lvs.(15.31±5.21)mg/L,P〉0.05]。结论需PCI治疗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高于无冠脉狭窄者,冠脉介入治疗较冠脉造影可造成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术后支架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多态性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282例,术后均对患者随访12个月,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发生组(试验组,n=82)和未发生组(对照组,n=20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法检测CYP2C19多态性。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CYP2C19基因分布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中仅糖尿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及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正常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及弱代谢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ACE组患者CYP2C19*2或CYP2C19*3携带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MACE的发生与糖尿病病史、CYP2C19基因均有相关性(P<0.05),且二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携带CYP2C19*2或CYP2C19*3基因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MACE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9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给与PCI术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加用麝香通心滴丸70mg/次,3次/日;对照组只给与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1年,每半月复诊1次。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能有效的控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9.
李燕 《山东医药》2007,47(9):29-2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65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护理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性手术方法。尽管PCI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术前和术后护理工作对其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我院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