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少突胶质细胞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 ,对于神经元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而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则关注不多。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合成髓鞘的惟一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和反应对缺血性卒中的功能恢复有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缺血性损伤的机制将为探索其保护治疗提供依据。文章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缺血性损伤和机制以及保护性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学习能力及脑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EGb761干预组.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药物干预12 w后,使用Y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能力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 EGb761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能力明显好于单纯缺血组(P<0.05),且其海马、胼胝体、皮质CNPase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脑缺血导致老龄大鼠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与其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减少,影响髓鞘形成有关,而EGb761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缺血性反应有保护作用,促其再生修复从而改善学习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缺氧后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脑缺血缺氧后少突胶质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阐明缺血性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选择合适的神经胶质细胞保护剂,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挽救缺血缺氧后脑白质区受损的少突胶质细胞,为防治缺血性脱髓鞘提供相关的治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DNA甲基结合蛋白(MeCP)2调节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终末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MeCP2沉默对OPCs分化成熟的影响;(2)运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BSP)和定量实时PCR(qRT-PCR)探究少突终末标志物内转录因子Sry相关Box17因子(SOX)10、DNA甲基结合蛋白(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AG)、髓鞘脂蛋白(PLP)甲基化和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在MeCP2沉默的OPCs中,与OPCs分化成熟相关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重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同时SOX10、MBP、MAG、PLP表达均明显上调;但呈现低甲基化水平。结论 MeCP2沉默可促进OPCs终末分化标志物的表达及甲基化水平的降低,从而促进OPCs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脑缺血缺氧后少突胶质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 ,阐明缺血性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选择合适的神经胶质细胞保护剂 ,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 ,挽救缺血缺氧后脑白质区受损的少突胶质细胞 ,为防治缺血性脱髓鞘提供相关的治疗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髓鞘胶质细胞,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对损伤具有易损性。与神经元一样,少突胶质细胞对缺血性损伤有高度敏感性,其损伤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和凋亡通路激活。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机制有可能为白质缺血损伤后结构和功能的保存与修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缺氧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分离提纯Wistar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IGF-1组,MTT法观察细胞增殖,Western印迹法检测LC-3蛋白表达。结果分离提纯的细胞符合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鉴定标准;缺氧IGF-1组细胞增殖OD值比缺氧组提高1.3倍(P0.05);缺氧IGF-1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LC-3的表达逐渐上升,90 min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IGF-1通过增加保护性自噬机制,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增殖,对修复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激素(TH)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重要调节因素,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TH通过对不同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调节来影响少突胶质细胞失发化与成熟,从而控制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本文就TH对少突胶质细胞的调控及其在地方性克汀病中的重要临床意义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鲁聪  崔红 《山东医药》2009,49(52):103-105
少突胶质细胞系基因-1(Olig-1)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家族.Olig-1对少突胶质细胞系分化、神经细胞特殊功能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少突胶质细胞介导的髓鞘修复至关重要.本文就Olig-1基因与脱髓鞘疾病髓鞘修复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和改良栓线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每组12只。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监测下,采用直径0.195mm的尼龙线制造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直径0.175mm的尼龙线制造局灶性低灌注模型。造模后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脑梗死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其他组(P<0.01),TTC染色均有梗死灶,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表明,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损伤严重;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TTC染色均未见明显的梗死区,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可逆性损伤,两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激光多普勒监测脑血流量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直径的栓线,可以建立较好的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及再灌注脑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_3连续干预组和即时干预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假手术组、2VO模型组及2VO造模后T_3治疗组(简称T_3治疗组)各5只。对T_3连续干预组大鼠的处理为术后第1天开始对T_3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T_3(10 g/30 g体质量),其余两亚组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术后第2天开始向大鼠腹腔均注射细胞增殖标记物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50 mg/kg,连续5 d,最后一次注射Brd U后24 h处死大鼠。对即时干预组大鼠的处理为术后第7天T_3治疗组处死大鼠前10 h经腹腔注射T_3(10 g/30 g体质量),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8 h后向所有大鼠腹腔均注射Brd U(150 mg/kg),2 h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Brd U阳性细胞数。结果 (1)T_3连续干预组SGZ 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2VO模型组及假手术组[Brd 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57±134)、(286±24)、(175±21)个,均P0.01];2VO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47)。(2)T_3即时干预组SGZ 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2VO模型组及假手术组[Brd 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1±17)、(45±14)、(16±12)个,均P0.01];2VO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07)。结论脑缺血后补充T_3可促进大鼠海马SGZ神经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机制。方法  5 0只老龄大鼠用于实验 ,其中 2 0只接受环孢菌素A(CsA)胃灌治疗。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学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免疫细胞的活动 ,采用微机控制穿梭箱双向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2VO)诱导的慢性脑灌注不足造成了脑组织广泛免疫细胞活动和进行性脑损害 ,导致了大鼠进行性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CsA治疗组大鼠脑内免疫细胞的活动明显减少 ,脑损害明显减轻 ,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脑组织免疫细胞的活动贯穿于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在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sA可明显减轻脑内免疫细胞的活动 ,防治了大鼠的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侧支循环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但针对改善侧支循环的治疗目前尚未得到可靠地临床验证.因此,首先在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中开展侧支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神经行为评价、脑灌注评定、侧支循环途径以及改善侧支循环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10(a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 10) mRNA表达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雄性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低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制作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croRNA-124a在脑缺血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以及其在正常大鼠不同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3只用于检测microRNA-124a在正常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假手术组、模型组各16只,其中每组8只用于检测造模前0h和造模后2、4、8、12、24及48h血浆microRNA-124a表达,8只用于检测造模后24h缺血区脑组织microRNA-124a表达。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microRNA-124a的表达。结果①microRNA-124a在大鼠脑、主动脉、肺、肝、心、脾、肌肉及肾脏中表达量依次降低,脑中的表达量是肾的1116。68(451.94~2740.08)倍,而主动脉是肾脏的12.81(6.72~24.42)倍;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1031.12(501.50~2120.20)和19.43(13.20~28.60)倍。②与造模前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microRNA-124a表达量在造模后8h开始升高(P=0.02);24h达高峰(P=0.008),约为造模前的18倍,随后逐渐下降,但48h表达量仍然高于造模前(P=0.03)。假手术组大鼠血浆中microRNA-124的表达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造模后24h,模型组缺血区脑组织中microRNA-124a表达量明显降低,约为假手术组的12%~28%。结论microRNA-124a特异性表达于大鼠脑神经元中。脑缺血24h后,血浆中microRNA-124a表达量显著增高,而脑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减少,机制可能与脑损伤造成microRNA-124a大量释放入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PC)和内皮祖细胞(EPC)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μmol/L)培养8d。采用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 I-ac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SPC。0.0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SPC数量分别为79±5对85±4(P〈0.05)。辛伐他汀显著促进骨髓单个核细胞向EPC分化,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μmol/L达最大效应。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EPC数量分别为87±5对39±4(P〈0.01)。结论: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SPC分化,促进其向EPC分化,局部应用有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阴性组),糖尿病组(阳性组)。注射链尿佐菌素(STZ),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他汀10mg/Kg·d),高剂量组(他汀20mg/Kg·d),单纯糖尿病组。灌胃给药,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分别于3个月,6个月时按比例随机处死。取动脉血检测EPCs数量、取眼球固定后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率81%。3个月及6个月时,低剂量组存活率均较高剂量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有所增加(P〈0.05)。他汀类药物促进EPCs数量上升,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组、高剂量组比较,3个月及6个月时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情况:糖尿病组VEGF免疫阳性表达最强,高剂量组VEGF免疫阳性表达比糖尿病组减弱,低剂量治疗组VEGF免疫阳性表达最低。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促进EPCs数量增加。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减缓视网膜病变进展;并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健康SD大鼠,共24只。采用25%的CCl4/橄榄油灌胃8周制成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处死8只为CCl4处理8周组,再随机取16只分成EPCs回输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每组各8只。在EPCs回输组,EPCs经门静脉回输入大鼠体内;等渗盐水对照组,门静脉回输入等体积的等渗盐水,回输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常规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Ⅲ,进行组织学和纤维化评估,同时取血清进行生化检测评估肝功能。结果与等渗盐水对照组相比,EPCs回输组中,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ALT、AST和TBil水平降低,Alb水平高,α-SMA和CⅢ表达少(P<0.05);与CCl4处理8周组相比,EPCs回输组中,HAI、ALT、AST和TBil水平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渗盐水对照组中HAI、ALT、AST和TBil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P<0.05)。结论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门静脉回输EPCs,可以减轻肝脏炎症损伤,同时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IGF-1受体(IGF-1 receptor,IGF-1 R)信号通路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在模型制作后3d、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时,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IGF-1、IGF -1R、Akt和p-Akt的动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个月开始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穿越平台次数显著性低于假手术组[(1.91±0.45)次对(3.95±1.64)次;t=17.251,P=0.000].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模型组海马组织IGF-1和p-Akt含量在模型制作后早期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1个月时IGF-1[ (0.09±0.05) ng/mg对(0.20±0.03) ng/mg;t=-5.263,P=0.003]和p-Akt[(12.50±1.40)ng/mg对(17.13±0.87) ng/mg;t=-5.651,P=0.000]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并持续至4个月时;IGF-1R和Akt含量无显著改变.结论 海马IGF-1/IGF-1R信号通路下调可能是Va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