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醒脑静(XNJ)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于缺血前和再灌流前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醒脑静保护组(B组)静脉注射XNJ1mg/kg,观察血、脑组织中TNF、IL-1β、IL-6水平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缺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Dig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行政点杂交法对20例CAH-B和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β,IL-1R和IL-6mRN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
刘青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8):566-567
许多研究已证实 ,感染性休克与直接或间接的宿主组织损伤释放的细胞因子有关 [1 ] 。在败血症期间 ,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细胞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白细胞介素 - 1( IL - 1)、白细胞介素 - 6 ( IL - 6 )等 [2 ] 。足够剂量的 TNFα、IL - 1β注射可引起休克 [3 ]。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并可预示死亡。细胞因子 TNFα、IL - 1通过增加促进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物质的产生 ,包括上调环氧化酶、前列腺素、氮氧化合成酶等基因 ,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以及合成细胞粘附因子等 ,影响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体外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实验,旨在探讨细胞因子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运用了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吖橙橙染色从形态学上测定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表明经IL—1β诱导后体外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特征—凋亡小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格雷夫斯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格雷夫斯病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方法:32例格雷夫斯病患者分别在确诊时、治疗约2个月和6个月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TSH,TT3,TT4,FT3,FT4,TRAb,28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格雷夫斯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在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开始升高,治疗后6个月继续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在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个月即降低,治疗6个月时白细胞介素-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格雷夫斯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均与TRAb正相关,而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TRAb负相关。结论:格雷夫斯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异常与格雷夫斯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能反映出格雷夫斯病的免疫动态和治疗效果;患者的免疫缓解明显滞后于功能缓解。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NF-α、IL-1β、IL-2、IL-4、IL-6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练祥  章丽影 《临床荟萃》2000,15(5):225-225
一般认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免疫引起免疫损伤和免疫紊乱所致。为探讨某些重要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 ( CHB)作用 ,对 6 9例不同临床类型 CHB患者血清联合进行 TNF- α、IL- 1 β、IL- 2、IL- 4、IL- 6测定。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 CHB患者6 9例 ,男 39例 ,女 30例 ,年龄 1 7~ 6 2岁 ,平均年龄 35 .6岁 ,均按北京 1 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的诊断分型标准 ,CHB轻中度2 5例 ,重度 1 6例 ,重型 1 5例 ,乙肝肝硬化 1 …  相似文献   

8.
IL—6/IL—6R系统介导靶向治疗白血病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向杀伤是治疗白血病的必然趋势,而IL-6/IL-6R系统是细胞因子-受体导向治疗的重要部分,IL-6R在很多肿瘤细胞上都有表达,如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白血病等,本文简要综述了IL-6R的表达、IL-6重组毒素融合蛋白抗白血开门见山效应及其对正常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脐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脐血和健康妇女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含量。结果 脐血GM-CSF、IL-2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妇女(P<0.01),sICAM-1低于健康妇女(P<0.01)。结论 脐血中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且未受病原体侵袭,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6和IL—10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Th亚群功能失稀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方法测定20例哮喘患儿和15例同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6和IL-10含量。结果表明,哮喘三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脓毒症是当前外科领域中的巨大威胁。一些细胞因子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前炎症细胞因子及一些细胞因子受体和受体拮抗剂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IsogaiHetal.MicrobiolImmunol,1997;41(5):427~430莱姆病是由伯氏流螺旋体引起的经蟀传播的动物性传染病,其典型表现,开始类似感冒,伴皮疹,游走住红斑.与HLA-DR。和HLA-DR‘表达密切相关.伯氏疏螺旋体(Bg)是IL-1和TNFa的强诱导剂,观察莱姆病小鼠模型早、晚期细胞因于反应发现,其发病与炎住细胞因子的间接损伤有关.神经莱姆病患者CSF和血清中IL-6升高为主要指标,也可有血清和滑膜液中TNFQ升高.作者把BgSIKAZ置于改良的BSK培养液中,32.C培养,用暗视野显微镜计数细菌细胞数.实验小鼠分为3组:C3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B 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对 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和TGF 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在发病后第 1天升至最高 [(4 8.4± 10 .4)ng/L],随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 (38.2± 9.6 )ng/L和 (31.4± 6 .8)ng/L ,第 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7± 5 .9)ng/L ,P <0 .0 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 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 (F =4.13,P <0 .0 5 ) ,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 (rs=0 .186 ,P >0 .0 5 ) ,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 (rs=0 .5 0 8,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在发病后第 1天为最低 ,随后渐升 ,至第 7天接近对照组 [(4 2 .1± 8.2 ) 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IL 6和TGF 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 炎症反应 ;动态检测IL 6和TGF 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肾病变患者血和尿中IL—6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民  李华  周云  傅祖植 《临床荟萃》2001,16(16):730-731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血和尿中IL 6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8例 2型糖尿病肾病 (组 1)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CPBMCS)中的IL 6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6例肾功能正常的 2型糖尿病 (组 2 )及 48例健康人 (组 3 )比较。结果 :组 1尿液和血浆中的IL 6含量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与组 2和组 3比较 ,分别为 (P <0 .0 1和P <0 .0 0 1)。血浆中含量与组 2和组 3比较 ,分别为 (P <0 .0 5和P <0 .0 1)。组 2与组 3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组 1患者CPBMCS中的IL 6含量与组 2 ,组 3之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尿液和血浆中IL 6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 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腹膜透析 (PD)患者透出液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35例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水平。结果 PD患者腹膜炎发作期透出液IL 6 [(6 0 .8± 11.8) pg/ml]和IL 8[(5 1.8± 2 .1) pg/ml]均明显高于透析稳定期 [(7.0± 5 .3) pg/ml和 (10 .8±4 .9) pg/ml],P <0 .0 0 1。透析 >3年组透出液IL 6 [(2 0 .5± 4 .3)pg/ml]和IL 8[(2 0 .8± 6 .8) pg/ml]明显高于透析 <1年组 [(7.9± 6 .1) pg/ml和 (12 .8± 5 .7) pg/ml],P <0 .0 1。 结论 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可能参与腹膜损伤的发病机制 ,其增高提示可能有腹膜炎发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时IL-1β含量变化及雷米普利对IL-1β及ALI的影响。方法:给SD大鼠腹腔注射LPS(6mg/kg),制成ALI模型,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S组)、内毒素损伤组(LPS组)和雷米普利组(RAM组)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LPS攻击后0、1、3、5h大鼠血浆IL-1β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LPS组大于鼠1h血浆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1、3、5h肺病理组织学进行性严重。ADM组1hIL-1β含量明显低于LPS组(P<0.01),且1、3、5h肺损伤也较轻,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IL-1β在LPS诱导的ALI中起重要作用,雷米普利有拮抗IL-1β及明显减轻LPS导致的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染色检测IL-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IL-1β对正常培养的神经元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显降低氧培养神经元的活性。结论:IL-1β可能与其他损伤因子共同作用,参与了缺氧后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