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明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血清ACE活性和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检测36例健康对照者,40例无DR和68例有DR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ACEI/D基因型及血清ACE活性。结果示:有和无DR的Ⅱ型糖尿病组ACE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有DR的病人中,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间ACE三种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血清ACE活性在各研究组的水平相似。提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病人发生DR及其严重程度均无关联,ACE/DD型基因可能不是Ⅱ型糖尿病病人DR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用的预测指标;ACE可能不参与Ⅱ型糖尿病病人DR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Wang L  Pan CY  Hu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72-37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ACE抑制剂(ACE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挑选了3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58例NIDDM合并肾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的缺失/插入的多态性。结果NIDDM组、NIDDM合并肾病组和正常人群三组之间,ACE基因的几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对40例NIDDM合并肾病患者用ACE抑制剂治疗,有效19例,其中DD型8例,DI型2例,Ⅱ型9例;无效21例,其中DD型1例,DI型3例,Ⅱ型17例(P<001)。结论NIDDM合并肾病ACEI疗效,DD型最好,Ⅱ型最差。ACEI基因D/I多态性有助于糖尿病肾病ACEI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分析149例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 (1)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正常对照组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并发冠心病组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并发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5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5%和61%,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16%和45%,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 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 基因插入/ 缺失(I/D) 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及并发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ACE基因16 内含子的1 个287bp 的Alu 序列为多态性标志,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6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 产物。结果149 例NIDDM 与100 例正常人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DD 型与D 等位基因在DR( + ) 组出现频率高,DR( + ) 组与DR( - ) 组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ACE 基因多态性与NIDDM 并发眼底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 P C R 技术对274 例无肾病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N I D D M) 、102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R I) 、124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无肾功能不全( N R I) 、242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 C E) 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观察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 C E) 水平与 A C E 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结果: R I组 D 等位基因频率0 .52 , D D 基因型频率0 .30 ,与对照组(0 .38 ,0 .16)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5 , P< 0 .001) ; D D 基因型较 I I对 R I 的比数比为2 .91(95 % C I为1 .52 ~5 .58 , P< 0 .01) 。 N I D D M 组及 N R I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各组中 D D 基因型个体血清 A C E 水平最高 I I基因型最低, R I组及 N R I组血清 A C E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 C E 水平呈相关性( r = 0 .65 , P< 0 .01) 。表明血清 A C E 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有重要作用, A C E 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情况,并观察了该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3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BI)患者,35例高血压无心脑血管合并症(CCVD)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脂质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BI组的DD基因型频率(0.33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PCR技术分别检测90例无DNA并发症的2糖尿病患者的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 DN患者与无DN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D型基因的频率和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高(26.8%vs 16.67%、48.19%vs31.11%),Ⅱ型基因的频率和Ⅰ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低(28.46%vs54.44%,51.09%vs68.8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5);DD型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Ⅱ型基因患者。随着DN病情发展的不断加重,DD型出现频率增加,Ⅱ型出现频率减少,肾功能不全组DD频率(39.13%)显著高于临床蛋白尿组(27.45%)及微量蛋白尿组(20.63%)。而Ⅱ型频率(21.74%)显著低于其余两(27.45%、31.7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DN易感性密切相关。在DN的发展过程中,DD基因型是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DD型患者预后不佳;Ⅱ型基因起保护作用,可延缓病情进展,提示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可作为DN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肾病与血管紧张素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36例健康对照者,58例无糖尿病肾病和50例有糖尿病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紧张素酶(ACE)插入/缺失(I/D)基因型及血清ACE活性。结果发现:虽然ACEDD,ID,Ⅱ型基因在三个九体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ACE活性在有肾的尤在具有D等位基因的Ⅱ型糖尿病中明显高地无肾病组,下沉对照组和单纯Ⅱ型糖尿病组的血清ACE活性在各基因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血清ACE活性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技术对4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31例NIDDM合并心肌梗塞(MI)患者及1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进行探测。结果:NIDDM合并MI组ACE基因I/D多态中的缺失型(DD)频率(0.42)明显高于NIDDM组(0.14,P<0.05)及正常对照组(0.17,P<0.05),正常对照组与单纯NIDDM组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分布比例相近似。结果提示:NIDDM的发生与ACE基因I/D多态无关,ACE基因多态中DD型是NIDDM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在上海地区正常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利用PCR三条引物法对478例上海地区正常人进行ACE I/D基因型的分析比较,其中老年人(>60岁)344例。结果 上海地区正常人的ACE I/D基因型分布是:Ⅱ型47.70%,ID型43.51%,DD型8.79%。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09%、43.61%、9.30%,各基因型频率与新加坡人、日本人、台湾地区、香港的华人接近,但与白种人和非洲裔人群差异显著。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年龄无关,但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名CI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的ACE和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I组E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而E3/3基因型频率(56.4%)以及ε3的频率(75.6%)显著低于对照组(78.9%,88.3%)。P值均<0.05;在同时携带ApoE E3/4基因型和ACE DD基因型的个体患CI的危险度为3.706,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与ACEDD基因型间具有协同致CI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及循环中ACE水平不同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对50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和60名正常人AC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在ESRF组和正常人组杂合子型(DI)和缺失型(DD)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插入型(Ⅱ)的发生率ESRF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肾衰的发展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有一定联系,ACE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可望成为判断肾脏疾病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并确诊为甲状腺疾病的女性患者TGAb和TPOAb测定值进行统计,并选取同期内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除单纯甲状腺肿外的其他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TGAb和TPOAb测定水平及阳性率有差异(P=0.00),而单纯甲状腺肿与正常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桥本甲状腺炎的TGAb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桥本甲状腺炎的TPOAb阳性率与Graves病无差异(P=0.54)而与其他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应用TGAb和TPOAb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其中对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单纯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DM2 )的相关情况 ,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 82例MI、86例DM2和 84例健康人 (对照组 )用PCR方法进行了ACE基因内含子 1 6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血清ACE水平。结果MI组D等位基因频率 0 .52 ,DD基因型频率 0 .32 ,与对照组 ( 0 .36,0 .1 5)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DD基因型对MI的比数比为 3.0 1 ( 95%可信区间为 1 .2 8~ 7.0 4 ,P <0 .0 1 ) ;DM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最高 ,II基因型最低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相关性 (r=0 .65,P <0 .0 1 )。说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参与中国人DM2合并MI的发病 ,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易感性、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LE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例和正常对照40例的ACE基因型和血清ACE活性,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SLE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明显高于临床无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SLE携有D等位基因且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组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肾小球疾病组ACE基因型和AC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结论: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SLE肾脏易感性的一个危险因子,其在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病人中对ACE基因的表达起明显激活作用。ACE基因型和ACE活性水平可作为推测SLE肾脏易感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及其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81例健康维吾尔族ACE基因。结果 所有被调查的 81例健康维吾尔族人ACE基因中 ,DD型占2 5 9%,DI型占 48 1%,II型占 2 5 9%,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均为 0 5 0。 3种基因型中 ,DD型个体ACE水平最高 ,DI型者次之 ,II型者最低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ACE基因DD型为 2 5 9%。ACE基因DD型与血清ACE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5 ) ,维吾尔族ACE基因的DD型同其他民族一样可能通过影响ACE水平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115例广东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高血压组ACE DD基因型频率(34.7%)和D等位基因频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15.6%和42.1%)(P均<0.05).(2)高血压组血清ACE(217.18±57.35 U/L)及血浆PAI-1活性(0.87±0.16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9.13±47.64 U/L,0.62±0.18 U/ml)(P均<0.0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ACE与PAI-1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913、0.7806,P均<0.01).(3)高血压组DD基因型血清ACE(257.46±54.73 U/L)、血浆PAI-1活性(0.97±0.16 U/ml)显著高于ID基因型(213.28±51.36 U/L,0.83±0.17 U/ml)及Ⅱ基因型(177.63±51.45 U/L,0.72±0.15 U/ml)(P均<0.01);D基因型血清ACE、血浆PAI-1活性亦显著高于Ⅱ型(P均<0.05).结论 (1)DD基因型以及D对位基因可能与广东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有关;(2)高血压患者血清ACE和血浆PAI-1活性增加,由ACE基因型所决定的ACE活性,可能参与血浆PAI-1水平的调节;(3)高血压患者纤溶受损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背景,ACE基因DD型可能是高血压纤溶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遗传学方法,测定16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168例汉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比较ACEI/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的关系。砖杲:①汉族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型频率观察数与期望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冠心病患者ACE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0.296vs0.161,P〈0.01);③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比较,AC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④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积分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砖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