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抗肿瘤血管生成主动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控血管生成的因子很多,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近年来抗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抗肿瘤血管形成主动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因而,以异种同源分子和非异种同源分子为疫苗的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生存、增殖均需要血管供应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由于其增殖新生比正常细胞快 ,比正常细胞需求更多的营养物 ,对缺乏营养物质及氧更为敏感。因此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研究证明原发瘤和转移瘤生长到0 2cm时 ,如果没有新生血管供应营养 ,肿瘤将停止生长并死亡〔1〕。肿瘤细胞也不可能通过血管而转移。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养 ,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成了近 10年来抗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已有报道 ,乳腺癌、结肠癌、肾细胞癌等瘤区微血管的密度与癌…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105是一种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物,是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受体复合物的成分之一。CD105在增殖的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旺盛的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呈过表达,而在正常成熟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弱或不表达。具有调节内皮细胞对TGF的反应、促内皮细胞增殖和促血管形成等功能,可用来诊断肿瘤、预测疗效,也可用来抗肿瘤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它们通过各种机制降解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细胞外基质,促进内皮细胞分裂、游走和增殖,诱导宿主毛细血管新生并长入瘤组织。现已分离、克隆、鉴定了20 多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与肿瘤转移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是肿瘤细胞进入血液的主要通道,受到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 如angiostatin 和endostatin) 等物质的调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和迁移而显示出强烈的抗肿瘤作用,其毒性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组织血管结构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结构的过程。1971年Folkman[1]提出了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的概念,并把肿瘤生长分为非血管期和血管期两个生长阶段。固体肿瘤在血管生成前,肿瘤体积一般不超过3 mm3。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肿瘤组织出现缺氧、代谢产物堆积、pH值改变等,这些因素刺激肿瘤细胞、周围间质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各种促血管生长刺激因子,通过诱导血管基底膜降解和内皮细胞增殖,启动新生血管的生成。 肿瘤一旦血管化, 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容易发生转移,说明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过去30多年中,人们致力于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并试图通过抑制和破坏肿瘤血管生成来建立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肺癌细胞血管生成过程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LALU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病理动态形态学及透射电镜不同时期肿瘤血管生成状态。结果:光镜显示,人肺癌移植瘤第2天至第10天之间可分为血管生成前期和血管形成期,在肿瘤血管生成的第20天出现肺转移灶。电镜显示,人肺癌移植瘤第2天出现成血管细胞,第4-10天,不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务管腔伴有较完整的新生基底板,内皮细胞趋向成熟发展,第20天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更成熟,部分区域新生毛细血管基底板发育不全或缺陷。在以上全过程中癌细胞突起直接与成血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相连。结论:人肺癌细胞可诱导自身肿瘤血管生成,病理形态学及电镜有其特征性形态学改变,且与转移密切相关,为肺癌的血管导向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当血管生成开关打开,肿瘤内有足够的新生血管长入,提供营养并带走代谢产物,肿瘤便获得了进一步生长、转移的能力。已知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内的20多种细胞因子与胃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相关,是胃癌血管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
血管生成对于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十分重要。肿瘤可通过血管生成从机体获得大量营养,并通过生成的血管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继续生长繁殖。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各种细胞因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叫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特异地作用于内皮细胞,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细胞外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8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肿瘤的进展是一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起关键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8(IL8)也是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它可通过肿瘤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直接或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生、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人星形细胞瘤中单核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在人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硷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于(bFGF)的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在组织学切片上探讨单核细胞和bFGF在人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bFGF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随血管密度增加而增加,并与血管密度之间存在回归直线,P<0.01.2.28.3%的切片中单核细胞表达bFGF,表达bFGF的单核细胞可见于血管内,或沿血管壁呈规则排列,也可成堆靠近血管壁,并使血管呈出芽生长.结论肿瘤内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bFGF;单核细胞不但产生bFGF,而且参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它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期细胞.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典型的多血供恶性肿瘤,肝癌细胞的生长、转移、侵袭都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在肝癌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并认为肿瘤血管新生是由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所引起的,从而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
体内外研究表明实体性肿瘤的生长是依赖血管的,其直径一旦超过2 mm,若没有新生的血管供血则肿瘤的生长就会停止。胶质瘤是人体内血管化程度最高恶性的肿瘤之一。胶质瘤的血管发生与其他实体性肿瘤血管发生一样,由血管形成及血管新生两种方式构成:前者由内皮祖细胞或者血管母细胞形成新的血管;而后者是由组织中既存的成熟血管的内皮细胞发生增殖和游走形成小血管。血管新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形式,胶质瘤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以及抑制其血管生成是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途径,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胶质瘤血管新生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VEGF、bFGF与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血管新生与肿瘤 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体瘤要超过 2 mm2以上,必须要有新生血管的支持才能与肿瘤宿主的血管系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肿瘤的转移和转移部位的生长也有赖于肿瘤组织血管新生。因此,血管新生是肿瘤增生、扩散和微转移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开发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策略。主要优势在于:(1)血管生成抑制剂针对的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遗传特性比较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也  相似文献   

1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初,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形成的概念。随之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特性密切相关,从而产生了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疗法。因此,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在抗肿瘤治疗中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大部分肿瘤血管抑制剂仍处于Ⅰ、期临床实验阶段,部分进入Ⅲ期临床实验,并取得较理想的疗效。本文对几类常用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新生血管对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重要意义.体积超过1mm3~2mm3的肿瘤不仅需要新生血管维持营养供给和排泄代谢产物,还需要提供有利于转移的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包括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血管基底膜的破坏、血管和血管网的形成,以及先前存在的血管网的连接等过程.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使肿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并诱导其凋亡.目前用抗血管生成来达到对肿瘤的治疗目的已不再是理论上的可能,而是一个渐趋成熟、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仅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是保证肿瘤持续生长所必需的,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抑制物制定新策略,采用合适手段与方法,抑制肿瘤内血管新生,消除或减少肿瘤内原有血管,可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整合素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作用的主要因子。血管生成中 ,整合素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迁移能力参与血管管腔的形成和血管网络构建。细胞外基质是整合素的配体 ,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沉积形成新的血管管腔。αvβ3整合素的单克隆抗体和环RGD能抑制血管生成 ,有望成为抗肿瘤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抑制素canstatin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Canstatin是 2 0 0 0年 1月由Kamphaus等[1] 发现的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素。它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的作用 ,因此受到广泛关注。1 Canstatin的发现和命名研究表明 ,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必需新生血管的形成[2 ] ,血管基底膜胶原的合成和沉积对血管形成和存活至关重要[3] 。血管基底膜由一系列细胞外基质蛋白构成 ,如IV型胶原层连蛋白、硫酸肝素糖蛋白、纤连蛋白等[4 ] 。其中以IV型胶原含量最为丰富。IV型胶原可促进细胞粘附、迁移、分化、生长。因此 ,IV型…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生长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导致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和一类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出现.在闭塞性血管疾病中血管形成治疗也开始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