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剂量分布、CI、HI.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最大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CI、HI值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宫颈癌,能够更好的满足宫颈癌患者的靶区剂量,并且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降低放射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7野调强放疗计划与常规4野放疗计划(4野箱式照射)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并分析比较两种计划所产生的急性放射反应?方法:选取本院50例患者,其中25例为已行调强放疗,确定为调强组;另25例为已行常规放疗,确定为常规组?调强组同时设计常规4野模拟计划,与调强计划进行比较,做剂量学研究;同时,调强组与常规组进行急性反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调强计划中达到46 Gy剂量包含临床靶区(CTV)体积显著>常规4野计划(P < 0.05)?调强计划46 Gy包绕小肠?直肠?膀胱及骨髓的体积显著<4野计划(P < 0.05)?调强组的1?2级恶心呕吐(P = 0.002)?腹泻(P = 0.048)?白细胞下降(P = 0.02)?血红蛋白下降(P = 0.005)明显少于4野常规组?结论:调强计划较常规计划对保护危及器官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可以明显减少急性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5)
目的: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宫颈癌术后俯卧位放疗中的应用进行剂量学比较。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使用Varian 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量为5000cGy(200cGy/次×25次)。比较俯卧位时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2组计划平均均匀性指数均为0.08,平均适形性指数VMAT为0.80,IMRT为0.76,无统计学差异;与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的股骨头D5%、小肠D10%、膀胱D50%、脊髓Dmax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下降了730cGy、720cGy、530cGy和500cGy,均有统计学差异;直肠D50%及结肠的D10%、Dmax无显著性差异。VMAT计划的MU均值(638)显著低于IMRT计划(932,P<0.05);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均值(143s)显著低于IMRT计划(223s,P<0.01)。结论:VMAT技术用于宫颈癌术后的俯卧位放射治疗安全高效,在小肠D10%、脊髓、股骨头、膀胱等正常组织的保护上更好,而且省时、保证了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分布的优劣,为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对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3DTPS分别设计CR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用剂量体积、剂量分布图及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评估CRT与IMRT计划的优劣. 结果:CRT和IMRT两种放疗计划PTV的V95%、V105%、V110%、V115%分别为(98.3±1.9)%、(42.7±15.1)%、(8.2±8.7)%、(2.2±5.3)%和(98.5±1.0)%、(8.6±4.5)%、(0±0.4)%、0,V95%无统计学差异(P>0.05),V105%、V110%有统计学差异(P<0.05);CRT与IMRT的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30±0.14与1.12±0.03,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与CRT比较,心脏V30、V40分别降低了70.69%、93.33%,肺V20、V30分别降低了17.96%、14.8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的PTV,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IMRT较CRT适形度好,剂量分布均匀.IMRT有效降低了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保护骨髓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BMS-IMRT)与普通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剂量学参数,为BMS-IMR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针对每例患者分别制作BMS-IMRT与IMRT两种计划,收集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相关剂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S-IMRT计划PTV的平均Dmax与Dmean均高于IMRT计划,且HI劣于IMRT计划(P<0.05),BMS-IMRT计划中平均的骨髓V10、V20、V30、V40均低于IMRT计划,股骨头Dmax低于IMRT计划(P<0.05),两种计划中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相较于普通IMRT在保证治疗靶区覆盖的同时可降低骨髓的受照剂量,并不增加直肠与膀胱的受照剂量,理论上可降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共面弧在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2017年5月至8月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共面与非共面两种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计划的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计划的膀胱、直肠和小肠的剂量分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非共面计划组的髂骨和两侧股骨头的V10、V20、V30和V40均比共面计划有所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使用非共面弧可以降低骨盆造血系统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有助于降低放疗引起的血液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50例需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组25例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5例行常规盆腔外照射+192Ir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分析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直肠反应为32%,较对照组56%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发生为36%低于对照组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膀胱反应与皮肤放疗损伤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IMRT较常规放射治疗降低了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减少了骨髓抑制,从而能够顺利实施同步放化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不同状态对靶区及危及器官( OAR)的影响,根据靶区位移的大小初步推断内靶区的大致范围。方法选择7例无严重合并症的局部晚期初治宫颈癌患者,CT定位时分别在膀胱充盈和排空状态下行2次全盆腔CT扫描,将获得的CT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后,为每位患者勾画临床靶区( CTV)及OAR,在规定C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由物理师设计治疗计划。测量2个计划的靶区及OAR剂量学参数和选定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膀胱不同状态的2个计划中,CTV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适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本身的体积和剂量学参数差异颇大,直肠部分剂量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充盈状态下剂量学参数更优。膀胱状态不同可使靶区产生明显位移,宫底位移在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分别为1.33、0.67和0.60 cm,在宫颈为1.18、0.63和0.49 cm,在靶区质心为0.61、0.46和0.28 cm。膀胱体积变化和靶区质心前后位移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843,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时采用膀胱充盈状态对OAR的保护性更好,应尽量保持分次外照射过程中膀胱状态的一致性。 CTV的外放采用头脚方向稍大、宫底范围大于宫颈的锥形外放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放射科接受放射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被评定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8例,被评定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被评定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6例,被评定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直肠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和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降低了患者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能够使患者顺利实施同步放化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胸壁及锁骨上区两种照射模式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乳腺癌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计划(3DCRT)和混合逆向调强计划(Hy-IMRT),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价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质性指数( HI)及危及器官( OAR)的受量。结果
Hy-IMRT靶区的近似最大剂量D2%分别为明显低于3DCRT(t=-9.821,P<0.05),近似最小剂量D98%明显高于3DCRT计划(t=3.879,P<0.05);混合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均质指数(HI)明显好于3DCRT计划(t=-7.657,P<0.05);靶区平均剂量Dmeam两种计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肺的V20、V30混合逆向调强计划明显低于适形计划( t=-3.401、-4.117, P<0.05),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无差异。结论胸壁及锁骨上区混合调强技术计划在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保护、HI等方面都好于3DCRT计划。 相似文献
Hy-IMRT靶区的近似最大剂量D2%分别为明显低于3DCRT(t=-9.821,P<0.05),近似最小剂量D98%明显高于3DCRT计划(t=3.879,P<0.05);混合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均质指数(HI)明显好于3DCRT计划(t=-7.657,P<0.05);靶区平均剂量Dmeam两种计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肺的V20、V30混合逆向调强计划明显低于适形计划( t=-3.401、-4.117, P<0.05),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无差异。结论胸壁及锁骨上区混合调强技术计划在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保护、HI等方面都好于3DCRT计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宫颈癌调强放疗时不同优化算法( MCO与DMPO)所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将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随机抽样选取10例接受根治术后的Ⅰ~Ⅱ期宫颈癌病例,依次设计4组计划:用MCO算法分别设计M-IMRT和M-VMAT;用DMPO算法分别设计多野调强计划( D-IMRT)和容积调强计划( D-VMAT);比较两种不同优化算法所生成IMRT或VMAT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1) M-IMRT与D-IMRT相比,其靶区D95、靶区Dmax、靶区Dmin分别增加1.0%(P=0.02)、2.0%(P=0.001)、1.6%(P=0.04),适型指数降低4.5%(P=0.02)。(2)M-VMAT总跳数比D-VMAT增加13.8%(t =7.26,P=0.01)。(3)除M-VMAT计划右侧股骨头V40增加以外其余MCO计划中直肠、膀胱及双侧股骨头剂量相比DMPO计划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基础上MCO算法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但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 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 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 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癌术后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32例釆用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釆用普通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早期放化疗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6个月实验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下消化道、血液学的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泌尿系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泌尿系统副反应较少,对放射区域的皮肤保护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外挂多叶准直器(MLC)与内置MLC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物理参数的差异,为IMRT技术合理应用于临床提供必要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9例,分别采用外挂MLC和内置MLC在Pinnacle3 9.11计划系统上设计两种IMRT计划,并将其分为外挂组和内置组。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D2、D50、D95、D98、Dmin、Dmax、Dmean)、体积参数(V20%、V30%、V40%、V45%、V95%、V100%、V105%、V110%)、治疗计划验证通过率、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 外挂组计划中靶区计划靶体积(PTV)的适形性指数高于内置组,均匀性指数低于内置组(P<0.05)。外挂组计划中靶区PTV的D95、D98、Dmin、V95%、V100%高于内置组,Dmax、D2、D50、Dmean、V105%、V110%低于内置组(P<0.05)。外挂组直肠D2、Dmean、V30%、V40%、V45%,膀胱Dmean、V30%、V4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宫颈癌保卵巢根治术的早期年轻患者21例,同一患者均分别采用TOMO和IMRT两种照射技术设计放疗计划,比较2种计划靶区剂量的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homo-geneity index,HI),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分布以及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治疗时间(delivery time,DT)。结果:采用TOMO放疗技术的肿瘤靶区CI为0.894±0.006,HI为1.082±0.006,均优于IMRT(0.855±0.008,1.106±0.006)(P=0.000,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卵巢的保护,TOMO计划的V5仅有17.20±0.18,明显小于IMRT计划(38.9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mean(4.21±0.03)也低于IMRT计划(4.82±0.04)。对于其他正常器官,TOMO同样具有剂量学优势,但是TOMO需要更多的治疗跳数(7 729±42),而IMRT的平均治疗跳数为(1 97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的治疗时间相当。结论:TOMO技术能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对于卵巢及盆腔正常器官的保护更优,是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 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IMR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的定位CT影像,分别采用IMAT和dIMRT方式设计同步推量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IMAT的95%靶体积受到的剂量(D95)与dIM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上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和受照107%以上处方剂量的体积(V107%)高于dIMRT(P<0.05);脊髓、视神经、晶体、颞颌关节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IMAT的Dmax高于dIMRT (P<0.05)。左、右腮腺IMAT的Dmean和50%腮腺体积的受照剂量(D50)高于dIMRT(P<0.05)。IMAT受照小于800 cGy的正常组织体积[定义为体表轮廓区域的体积减去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用B-P表示]高于dIMRT(P<0.05),受照1200~4500 cGy的体积比dIMRT低(P<0.05)。IMAT比dIMRT的单次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62.7%,单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60.1%。结论: 两种计划剂量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减少了正常组织受量,显著降低了机器跳数,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 vs. 64%,P < 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 6%,P < 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 < 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 <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herapy,H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宫颈癌术后需行延伸野放疗的患者20例,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膀胱、直肠、肠袋、股骨头、脊髓、肾脏),同一名物理师分别进行HT和IMRT计划设计。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HI)、OAR限量参数。结果:靶区HI指数HT组(0.06±0.02)明显好于IMRT组(0.0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靶区CI指数HT组(0.78±0.05)略低于IMRT组(0.9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AR限量肠袋V40 Gy参数HT组[(120.97±83.46) cm3]大于IMRT组[(77.06±76.29) cm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调强放射治疗作为日益普及的精确放射治疗手段,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增加肿瘤靶区治疗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目前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困难,如分次间摆位误差的控制,内位器官生理运动的评估,临床靶区与计划靶区边界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