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与抗肝纤维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其激活过程可分为始动阶段(旁分泌刺激和转录调控因素启动级联瀑布式的细胞反应)和持续阶段(旁分泌或自分泌刺激和细胞外基质重建共同维持HSC活化的表型反应)。肝脏中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了HSC的激活过程。活化型HSC的表型变化主要包括细胞增殖、收缩和纤维形成等。抗肝纤维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控HSC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抑制胶原合成或促其降解、细胞因子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脂联素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建波  杨丽 《医学综述》2007,13(2):116-118
肝纤维化是各种肝细胞毒性物质对肝脏慢性或重复性的损伤所引起的肝脏病理改变,目前研究认为,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研究发现,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作用及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等机制维持HSC静息状态、抑制HSC的活化及其增殖与迁移,并促进活化HSC凋亡,从而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推测脂联素及其激动剂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致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并激活枯否细胞(K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血小板、肝窦内皮细胞(SEC)和肝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及一些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使其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还通过旁分泌、自分泌作用,使HSC增殖,合成大量的细胞外间质(ECM)。ECM合成、分泌增加,降解减少,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成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同时也是必经之路。其特征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的大量沉积。在正常的肝脏组织中,ECM 的最主要来源是肝星状细胞( HSC)。肝纤维化的形成,一方面是HSC的活化及向肌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致使ECM的大量合成;另一方面是ECM的降解减少。研究表明[1],肝纤维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被逆转。引起人们对肝纤维化发生级逆转机制的探讨,多条信号通路参与HSC的激活。本文将对纤维化相关信号通道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代偿反应,许多种生长因子、血管活性物质、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都被证实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1],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大量活化增殖、细胞外基质( extra cellular matrix, ECM)过度沉积等。在转基因小鼠中,单一的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仅起着轻微的调节作用[2]。许多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是可逆的,然而单一的靶向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令人不满意[3]。这些事实表明肝纤维化机制的本质仍未揭露。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主要活性肽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在肝纤维化的进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能够刺激HSC活化、增殖,促进胶原合成,这一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密切相关[4],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子或单一信号通路,不能体现出有机体内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本文就TGF-β1和Ang Ⅱ在肝纤维化中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涂奎 《重庆医学》2015,(4):551-553
人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作用下导致的损伤‐修复反应过程,表现为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肝内结缔组织增生[1]。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包括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药源性、胆汁淤积、代谢异常及先天性肝疾病等引起的共同病理过程[2‐4],在炎性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肝星状细胞(HSC ),HSC活化、合成过多的细胞外基质在肝内沉积最终致肝纤维化的形成[5],本文就导致肝纤维化中两个主要炎性因子:转化因子β(TGF‐β)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所涉及的主要细胞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相关因子与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乙肝大国,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细胞、内皮细胞、枯否细胞等能够通过产生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继而原癌基因和核因子等转录因子被激活,导致HS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并沉积。因此,针对特定的细胞因子,在体细胞基因水平进行调控,可以阻止肝纤维化病理进程。研究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关系,可以为通过相关因子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同时也是向肝癌发展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其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作用,能够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促凋亡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激活或抑制一些信号通路从而发生一定的级联效应。目前青蒿琥酯可作用于HSC中的信号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核因子κB、Wnt/β-caten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素的肝纤维化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肝星型细胞HSC体外培养观察灯盏花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激活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检测灯盏花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结果:灯盏花素体外对大鼠肝星型细胞HSC无直接细胞毒作用,但能抑制TGF-β1促进的HSC增殖、激活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型胶原(Col I)分泌。体内灯盏花素能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血清ALT和AST升高,阻止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脏SOD、POD、CAT降低,并降低肝脏羟哺氨酸、胶原、MDA及TGF—β1含量。结论:灯盏花素有肝纤维化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和阻止TGF-β信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经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Nycodenz分离液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急性CCl4损伤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肝的枯否细胞(KC)和星状细胞(HSC)。在制备正常鼠血清和DHZCW药物血清的基础上,将它们分别加入KC和HSC培养板内作用后制备成正常鼠KC条件培养液(NKCCM)、损伤鼠KC条件培养液(KCCM)以及正常鼠HSC条件培养液(HSCCM)。将上述条件培养液分别干预HSC24h、48h和72h,然后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法分别检测比较各组HSC细胞活化增殖情况。【结果】损伤鼠不含药组和正常KC对照组比较,HSC活化增殖情况显著性增高(P〈0.01),损伤鼠含药组HSC活化增殖则显著降低(P〈0.01,P〈0.05),且其抑制效应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而正常鼠HSC不含药组和正常鼠HSC含药组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DHZCW对经旁分泌途径激活大鼠HSC活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效应与血清药物浓度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但对经自分泌途径激活大鼠HSC活化增殖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一个可逆的损伤后修复反应。肝脏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过程的中心事件。本文就肝纤维化发生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JNK/SAPK通路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参考。于某些导致细胞凋亡的有害刺激的应答需要JNK/SAPK的激活以诱导基因转录的改变。JNK表达与肝细胞增值有关,肝纤维化逆转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观察吲哚-3-原醇(I3C)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内多种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I3C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永生化肝星状细胞株HSC-T6,该细胞具有活化的HSC表型,用100μmol/L的I3C处理细胞24h。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观察HSC中与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的主要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变化达2倍以上的蛋白分子。结果:I3C可抑制炎症过程,减少HSC活化;阻滞细胞周期的进展,抑制HSC增殖;抑制NF-"B相关信号通路,促进HSC凋亡;调节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解,减少肝脏胶原沉积。结论:I3C可通过多途径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扶正化瘀方对肝星状细胞(HSC)旁分泌与自分泌活化途径的干预,用含药(由桃仁、丹参、虫草菌丝等组成的319方)血清分别添加于大鼠损伤肝库普弗细胞(IKC)与传代HSC(MFBC)中培养,制备含药血清作用过的KC条件培养液(IKCM)与MFBC条件培养液(MCM);并以添加正常血清制备的条件培养液为对照,温育大鼠原代HSC。通过MTT法观察有HSC增殖与ELISA法观察对HSC分泌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显示,IKCM与MCM可明显促进HSC的增殖与Ⅰ型胶原的分泌;扶正化瘀方则明显抑制了这一作用。提示扶正化瘀方对HSC旁分泌与自分泌活化途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活化对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Cl4注射SD大鼠8周,随后停药6周,建立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动物模型.采用Northern杂交、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ERK在纤维化消退过程中的活化状况、表达时序及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并以cDNA微阵列杂交、RT-PCR等检测多种ERK底物在RNA、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纤维化自发逆转过程中ERK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由肝星状细胞( HSC)核表达为主转变为肝细胞胞质表达为主,多定位于小叶内、窦周间隙及纤维条索周围.核糖体S6蛋白激酶(RSK1)、c-fos、磷脂酶A2(PLA2)、离子通道及水通道、胃肠激素受体等ERK的下游基因转录也明显上调.结论:ERK与肝纤维化的自发逆转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多途径发挥保护肝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HSC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燕晟  阳学风 《中外医疗》2015,34(1):74-75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致肝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度。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被认为是肝纤维化的核心环节,实验证实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SC的激活。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有效沉默目的基因,以HSC活化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设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抑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HSC,激活是目前研究肝纤维化机制的主要手段。该研究综述了RNAi技术在研究HSC活化信号途径中的作用,以求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损伤的愈合反应,有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以细胞外间质(EMC)增加,肝内纤维和结缔组织沉积为基本特征。肝结缔组织由胶原、非胶原基质蛋白及有关细胞组成,前二者即为ECM。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ECM合成增多的主要因素,枯否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对HSC的激活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肝纤维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发现,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分裂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组新近发现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超家族,这一家族除TGF-β外,还有活化素、抑制素等。现就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的PDGF和TGF-β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丹参时活化的人肝星形细胞(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时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人肝星状细胞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干预48h后,采用MTT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桃红四物汤加丹参0.4mg/mL、0.2mg/mL两种浓度均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其凋亡。结论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具有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为肝纤维化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靶标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概况。中医药干预HSC的途径主要通过阻断HSC活化,抑制HSC增殖,干扰HSC自分泌及旁分泌活性因子功能,调节胶原代谢,抑制HSC收缩及调控其细胞内信号传导。目前中医药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仍较弱。随着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有望能开发出作用更强、疗效确切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尹微 《医学综述》2014,20(19):3483-3485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转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特征为肝脏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超过降解。而肝星状细胞(HSC)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激活并不断增殖成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核心环节。多种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存在着密切关系,其中环加氧酶(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有COX-1、COX-2与COX-3三种异构体,其中C0X-2属诱导型酶,在多种因素刺激下表达上调,促进HSC活化、增殖及ECM生成、增加,诱导肝纤维化的进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属于核激素核受体超家族,有PPARα、PPARβ、PPARγ三种亚型,其中PPARγ抑制HSC活化、增殖及ECM生成、增加,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COX-2、PPARγ在肝纤维化疾病中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