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移植瘤体积不同计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计算和测量方法评价移植瘤体积的异同,以探索最佳的接近真实体积的计算和测量方法。方法利用裸鼠皮下移植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注射PBS液、Ad-LacZ、Ad-p27mt。处理后2周、3周分别处死裸鼠,在体体外内测量移植瘤的长径(a),宽径(b)及高(c),通过4种不同的体积测量公式(πabb/6、abb/2、aab/2、πabc/6)计算出移植瘤体积。同时测出移植瘤近似真实体积。结果πabc/6法计算体积与近似真实体积无明显差异性(P〉0.05),πabb/6、abb/2、aab/2法与近似真实体积有明显差异性(P〈0.05)。πabc/6法计算体积(cm3)、近似真实体积(cm3)与其重量(g)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πabb/6、abb/2、aab/2法计算体积(cm3)与重量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体体内外方法测得的数据通过四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体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不同的体积测量公式(πabb/6、abb/2、aab/2、πabc/6),以V=πabc/6方法计测移植瘤体积最准确、客观。在体移植瘤亦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高度,通过v=πabc/6法准确计算出移植瘤体积及推算出移植瘤重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评估和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经CT及CTA检查确诊脑动脉瘤患者78例,其中分为A组(动脉瘤破裂组)45例,B组(动脉瘤未破裂组)33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相关病史等情况以及CTA测量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P=0.033),其中女性更容易破裂;年龄分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8,P=0.084);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4,P=0.003);高血脂病史比较,表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3,P=0.243)。两组患者在动脉瘤瘤颈宽度、瘤体高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宽度比值(A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8, P=0.003);两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载瘤动脉长轴的角度值(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 P=0.002)。结论女性动脉瘤患者,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很可能是破裂的重要诱因;CTA影像提示瘤体高度和瘤颈宽度比值及动脉瘤生长角度AN很可能是临床预测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TY720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肝癌Hepa1-6细胞按2&;#215;106/只的量接种于C57BL/6j小鼠皮下。当C57BL/6j小鼠移植瘤直径至0.30cm,将40只成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以下药物灌胃10d,环孢素组:环孢素10mg/(kg&;#183;d);FTY720组:FTY720,3mg/(kg&;#183;d);5-氟尿嘧啶(5-Fu)组:5-Fu50mg/(kg&;#183;d);生理盐水组:0.9%氯化钠注射液1mg/(kg&;#183;d)。检测胸腺、脾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肿瘤体积、外周血甲胎蛋白、凋亡指数、瘤体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环孢素组和FTY720组胸腺、脾指数及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而5-氟尿嘧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氟尿嘧啶组与FTY720组肿瘤体积与甲胎蛋白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凋亡指数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而环孢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氟尿嘧啶组和FTY720组小鼠瘤体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环孢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氟尿嘧啶组小鼠瘤体Caspase-3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FTY720组和环孢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TY720同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抗肿瘤作用,而其抗肿瘤作用与Bcl-2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对乳腺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在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通过乳腺癌细胞培养,将乳腺癌MCF-7细胞注射入40只裸鼠的右腋窝皮下,建立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S组)、GH组、SST组、GH+SST组4组,每组10只,给予GH和SST治疗后,观察裸鼠的体重变化、移植瘤体积变化。裸鼠处死后剥取移植瘤称重,计算肿瘤抑瘤率,行瘤体切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指标Ki-67、Bcl-2检查,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裸鼠注射药物前后体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G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T组和GH+S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裸鼠移植瘤重量和抑瘤率与对照组比较:GH组移植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T组和GH+S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GH组为18.47%,SST组为48.55%,GH+SST组为30.32%。④移植瘤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镜下观察各组移植瘤瘤体瘤组织间有较多粗细不一的纤维组织将瘤组织分隔成巢状,偶见围成腺腔,均可见片状坏死灶,SST组坏死灶增大。Ki-67标记指数和Bcl-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G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T组和GH+S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GH促进裸鼠体重增加但并不促进肿瘤生长;②SST抑制肿瘤生长;③GH和SST联用讨改善裸鼠营养状况,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GH和SST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免疫毒素DTATEGF对体外培养的人NSCLC脑转移瘤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靶向毒素DTATEGF对体外培养的人NSCLC脑转移瘤PC9-BrM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DTATEGF作用于PC9-BrM3细胞系48h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12只皮下种植肿瘤的裸小鼠分为2组:瘤床内分别注入DTATEGF或对照液2ug,隔天一次,共5次,测量肿瘤体积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DTATEGF明显抑制PC9-BrM3细胞的体外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其诱导PC9-BrM3细胞凋亡,1pmol/L的DTATEGF作用PC9-BrM3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为(64.0±0.5)%,对照组为(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DTATEGF处理组SubG0/G1期和s期细胞别为(32.0±1.5)%和(2.0±0.4)%,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0±0.6)%和(11.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显示DTATEGF处理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生长缓慢,且DTATEGF处理组MVD为(15.6±4.6)/mm2,而空白对照组为(31.2±5.4)/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ATEGF抑制PC9-BrM3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明显抑制裸小鼠皮下种植的人NSCLC脑转移瘤细胞的生长及其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石蜡标本中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hTERC)表达情况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8例宫颈石蜡组织标本,其中对照组20例(正常宫颈),研究组128例( CINⅠ级30例,CINⅡ级53例,CINⅢ级4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其hTERC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凯普HPV-DNA分型测定上述受试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结果(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增加。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TERC基因扩增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3.707,P <0.05); 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hTERC基因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6.973,P<0.05)。(2)受试者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74.3%(110/148),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组hTERC基因扩增率和阴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TERC基因扩增与HPV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定量CT (QCT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及QCT体模进行腹盆部CT扫描,用QCT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总脂肪组织(TAT)、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的面积和体积(TFV、VFV、SFV)及VFV/SFV(V/S)值,分别比较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间、恶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间、不同肿瘤类别间各项体积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AT)体积与总AT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恶性肿瘤组腹部和(或)盆部的TFV、VFV、SFV均高于良性病变组,除腹盆部VFV外,两组间AT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早期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与中晚期组或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较高,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恶性肿瘤组的V/S值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较高,早期组与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癌组与宫颈癌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略高;(4)所有病例的腹部或盆部的 VFV、SFV与腹盆部TFV均呈正相关,以腹部SFV相关性最高。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比良性病变患者更肥胖,尤其早期恶性肿瘤患者,其SAT的增多较VAT更明显,且与TAT相关性更高,是肥胖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于裸鼠皮下接种4周形成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制成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塞来昔布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四组,分别给予纯水及含有不同浓度(1.5、1.0和0.5mg/ml)塞来昔布的饮水。饲养42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体积和瘤重,计算抑瘤率。RIA测定瘤组织匀浆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OX-2表达。结果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干预组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匀浆上清中PG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随着剂量增加,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PGE:含量逐渐降低。瘤组织中PGE:含量与瘤重以及COX-2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r=0.881,P〈0.01和r=0.825,P〈0.05)。结论塞来昔布通过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COX-2,抑制PGE2合成,从而对结肠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醋酸丙氨瑞林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EC-1-B细胞注入裸鼠左前肢近腋窝处皮下,选24只雌性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剂量组(18肛g/kg)、中剂量组(36μg/kg)、高剂量组(72μg/kg)和空白对照组(0μg/kg),采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4周。将瘤体完整取出,测量体积、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随着醋酸丙氨瑞林浓度由低到高,癌细胞受抑制渐趋明显,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17.0%、24.1%、42.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各干预组的FHIT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丙氨瑞林对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HI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体质指数( BMI)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为判断肝癌根治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标准BMI为界,将362例患者分为3组,低BMI组BMI<18.5 kg/m2、标准BMI组BMI 18.5~25 kg/m2、高BMI组BMI≥25 kg/m2,比较3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结果经PSM匹配前不同BMI组肝癌患者的无复发和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倾向得分匹配法( PSM)匹配后,低BMI组与标准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7),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74);低BMI组与高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高BMI组与标准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肿瘤的大小和个数以及 AFP值的高低。结论患者术前的BMI值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5次/h的60例患者为OSA组,选择AHI<5次/h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非OSA组。比较OSA组与非OSA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程度、数量和分布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以及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者等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OSA组BMI[(26.07±2.39)比(23.59±2.73) kg/m2]、高血压发生率[70%(42/60)比43%(26/60)]均高于非O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χ2=7.603,均P<0.05)。 OSA组78.3%(47/60)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非OSA组为45.0%(2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5,P<0.05),且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比例均较高(68.0%比81.5%,P>0.05);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前、后循环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OSA组脑动脉狭窄的程度重于非OS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1,P<0.05)。随着OSA程度的加重,脑动脉狭窄的病变数量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63例共121个转移病灶实施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肿瘤中心剂量30~68GY,每次5~8GY,分6~8次,每周2、3次,疗程2~4周,计划靶区体积1.8~130.0cm3,设伊8个非共面照射野,利用同步铅挡块,80%等剂量线包括靶区边界。结果肿瘤消退有效率(CR+PR)86.8%(105/121),其中CR33.1%(40/121),PR53.7%(65/121),NC10.7%(13/121),PD2.5%(3/121)。肿瘤剂量30-45GY组:CR14.3%(3/21),50-58GY组:CR29.4%(20/68)(P〈O.05);60-68GY组,CR53.2%(17/32)(P〈0.05)。原发灶病理学类型为鳞癌CR73.3%(11/15);病理学类型为软组织来源CR12.5%(1/8)(P〈0.05)。低分化组CR47.2%(17/36)、中高分化组CR27.1%(23/85)(P〈0.05)。肿瘤直径〈2.0cm组CR75.9%(22/29);肿瘤直径2.0-5.0cm组CR24.2%(15/62)(P〈0.05);肿瘤直径〉5.0cmCR10.0%(3/30)(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行放疗为肝转移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疗效与肿瘤剂量、原发灶病理学类型及肿瘤体积大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ET/CT能否用于早期检测化疗的敏感性,探讨化疗后行PET/CT进行疗效评价的理想时间。方法28只右后腿接种VX2实体瘤的兔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兔子,治疗组分3组在静脉给予顺铂前进行第1次PET/CT显像,36h后行第2次PET/CT显像,治疗组分别在第2次显像前4h、前24h与前36h静脉给予6mg/kg顺铂;对照组不给予化疗药物,显像时间与实验组相同。取葡萄糖摄取最大值(SUVmax)进行分析,利用cT测量肿瘤的体积。结果化疗4h后显像组SUVmax减低率为(-11.11±13.13)%,化疗24h后显像组SUVmax减低率为(-37.33±12.58)%,化疗48h后显像组SUVmax减低率为(-34.21±12.93)%。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SUVmax变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体积变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兔VX2移植瘤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给予顺铂化疗后不同时间点进行PET/CT显像,发现化疗后很早期(4h)瘤体suvmax即有明显变化,而此时利用CT测量的肿瘤体积变化不明显。表明PET/CT优于传统影像方法,能够在体、早期、灵敏检出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茉莉酸甲酯(methyiasmonate,MeJA)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MeJA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组、MeJA+ATRA3种处理组、观测裸鼠成瘤情况和周围血甲胎蛋白以及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瘤体中Bcl-2及Bax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种处理组移植瘤体积变小,重量减轻(P□0.05);HE病理切片观察处理组可见癌细胞密度减少,瘤组织分化渐成熟;各处理组外周血甲胎蛋白值降低(P□0,05);各处理组瘤体Bcl-2mRNA表达均减弱(P□0、05)、BaxmRNA表达均增强(P□0,05).结论MeJA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启动凋亡,使肿瘤的增殖失控发生逆转,细胞表型和功能向正常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ormaltumors,GISTs)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p-ERK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GISTs患者及肿瘤旁正常组织(平滑肌)中p-ERKl/2、CyclinDl和PC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ISTs组织中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82.0%、62.0%、66.0%)明显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24.0%、3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不同性别的GISTs患者CyclinDl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不同年龄、民族及发生部位的GISTs患者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RKl/2(r=0.291,Pd0.05)和PCNA(r=0.378,Pd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结论ERKl/2激活、CyclinDl和PCNA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重组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 ,VA)15°斜矢状位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值对大前庭导水管畸形(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LVA)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化处理106例(212耳)正常人的颞骨M SC T 图像获得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测量V A中间径大小,建立99%医学参考值范围;对43(85耳)L V A患者V A中间径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侧别及各年龄组间VA中间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t=0.252,P>0.05;t=1.573,P>0.05;F=0.089,P>0.05)。VA中间径(0.76±0.15)mm ;99%医学参考值范围:0.41~1.10 mm。LVA患者VA中间径最大值为3.60mm ,最小值为1.13mm ,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892,P<0.05)。结论利用MSCT 多平面重组易于获得VA15°斜状位图像;99%正常人 VA 中间径参考值范围:0.41~1.10 mm ;VA 中间径大于1畅10mm 提示LAV。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方法判断孕周范围与胎儿肝脏体积大小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计110例,分别用三维超声扫查后获得数据,利用计算机平面体积测量法计算FLV值,最后通过统计学软件包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胎儿肝脏FLV值第一次超声测量结果的RSD值为3.2%,其中胎儿肝脏体积小于40cm3者共23例,40~65cm3者30例,65~80cm3者32例,>80cm3者25例,与第二次超声数据测量结果(RSD值为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胎儿肝脏FLV值与孕妇孕周大小高度相关( r=0.96,P<0.05),回归方程为Y=-90.22+4.901X( R2值为0.88,P<0.05)。结论:孕周范围与胎儿肝脏体积大小呈明显的直线相关,可以通过回归方程预测胎儿肝脏FLV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4种手术方法治疗腺样体肥大进行效果观察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每组37例。A组采用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C组予以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联合治疗;D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治疗。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比较各组患者腺样体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B、C、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χ2=7.731、5.045、7.731,P<0.05),但3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A组患者( t=5.819、5.829、2.759,P<0.05);B、C组比D组手术时间长( t=3.555、3.6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C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9,P>0.05)。B、C组出血量相较于A组明显较高(t=9.305、4.126,P<0.05);D组显著低于A、B、C组(t=8.054、16.559、12.837,P<0.05);而B组显著高于C组出血量( t=5.739,P<0.05)。A组残留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χ2=31.308、31.308、24.667,P<0.05),B、C、D组残留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手术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胞饮对官颈内瘤样病变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内瘤样病变行Leep术的400例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应用清胞饮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黄柏液进行治疗,治疗1、2、4、6个月后对比两组高危型HPV消除率、HPV持续阳性治愈率及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术后1、2、4、6个月高危型HPV消除率分别为89.00%(178/200)、96.10%(192/200)、97.50%(195/200)、98.60%(198/200);对照组为56.16%(113/200)、64.5%(129/200)、70.25%(144/200)、79.4%(15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型HPV消除效果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χ2=13.009,P〈0.05;治疗组:χ2=25.303,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98.50%,对照组为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1,P〈0.05)。治疗组转阴率为75.65%,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26,P〈0.01);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96.50%比64.00%,χ2=14.005,P〈0.01)。结论应用清胞饮对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可为高危型HPV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