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风畸残患者自我护理效果。方法:989例麻风残疾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训练,发放自我护理手册和图解,提供必要的自我护理包,并定期随访3年。结果:患者红眼、眼痛、手皲裂、手溃疡、足皲裂、足溃疡等麻风继发性畸残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78.95%、89.02%、91.86%、90.90%、93.85%和38.67%。且有87.06%的患者形成了自我护理行为。说明自我护理可被患者接受.而且效果肯定。结论:自我护理是预防和治疗麻风继发性畸残的重要手段。专业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患者家属和乡村医生日常督导以及适宜的康复器材供应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开展小外科和矫形手术治疗以解决患者严重的兔眼和足底溃疡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男男HIV/AIDS患者自我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医院277例男男HIV/AIDS患者,采用艾滋病自我歧视量表、刻板印象量表和医疗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确立自我歧视的影响因素。结果男男HIV/AIDS患者自我歧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年龄、刻板印象及信息与情绪支持为自我歧视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其对自身的负性刻板印象,同时增加社会支持力度,从而更好地应对男男HIV/AIDS患者的自我歧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麻风畸残患者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按全国麻风康复工作领导小组《麻风患者眼手足自我护理随访表》的内容和标准,云南省中英麻风康复试点项目每6个月随访一次并作好记录,观察28个月,选择资料完整的492例进行分析。结果红眼明显好转,愈合率77.42%;手部皲裂和溃疡愈合率分别达68.75%和100%;足部皲裂和溃疡愈合率分别达81.25%和42.11%;视力损害及手、足骨缺失没有增加。结论采用自我护理预防麻风畸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以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4.
钱金平  吴丹   《护理与康复》2018,17(12):28-32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会使患者失去正常的生活规律,脱离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在家庭和社会中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该疾病具有患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的特点[1-2]。随着传统生理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支持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越来越受重视。强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提升生活质量[3]。本文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5.
成年癫痫病人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高丽华 《护理研究》2008,22(4):1093-1094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约为0.05%。我国现约有600万以上癫痫病人。反复的癫痫发作、社会歧视、长期服药等使病人及其家属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和社会负担。多数病人对癫痫发作的担忧和耻辱感长期存在,因此应特别关注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心理功能恢复。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利于慢性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社会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科住院的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社会心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和生存质量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治疗中对化疗紧张,有不良情绪者占59%,需要心理护理者占87.4%,需要与医护人员交谈或交流者占90.5%,此外,患者的经济状况对能否进行合适化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新入院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反应,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1年4月-2005年5月间住入我科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采用我院整体护理模式中统一使用的《新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中的“心理社会”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角色适应、经济负担问题、自理能力、是否受歧视,以及对亲人的牵挂是目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主要顾虑;入院时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抵触、镇静、焦虑、恐惧、抑郁;110例患者中有50例希望与更多的人交往,40例不愿与人交往,20例感到孤独;20%患者对周围人持敌视态度;28%的患者家庭对患者过于溺爱;12%患者家庭不愿对患者负责任。结论影响精神病的社会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社会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污名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危害。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污名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剖析。结果:污名是社会认知建构的产物,其形成与线索、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这四项社会认知过程有关;污名包括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其形成机制都与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有关,区别在于指向对象不同;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的思维模式都具有全盘否定的非理性特征,它降低了大学生的自尊、掠夺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大学生对公众污名的内化会加重自我歧视。结论: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的相互消极影响会加重大学生寻求救助的心理负担,使急需咨询服务的心理疾患的大学生反而更少利用心理咨询机构服务。采用教育、澄清、接触等策略降低或消除公众污名,采用撕标签、挖潜力、求发展等策略清除自我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促进大学生心理求助和心理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3例,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对可能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社会支持度、心理状态等。结果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职业、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度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P<0.05)。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抑郁和社会支持度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智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78-179
目的:探讨污名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危害。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污名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剖析。结果:污名是社会认知建构的产物,其形成与线索、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这四项社会认知过程有关;污名包括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其形成机制都与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有关,区别在于指向对象不同;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的思维模式都具有全盘否定的非理性特征,它降低了大学生的自尊、掠夺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大学生对公众污名的内化会加重自我歧视。结论: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的相互消极影响会加重大学生寻求救助的心理负担,使急需咨询服务的心理疾患的大学生反而更少利用心理咨询机构服务。采用教育、澄清、接触等策略降低或消除公众污名,采用撕标签、挖潜力、求发展等策略清除自我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促进大学生心理求助和心理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对麻风住院患者开展足底溃疡咨询服务的近期效果,为在麻风村推广足底溃疡咨询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咨询服务指南,对47例住院麻风患者进行咨询服务。采用麻风足底溃疡相关知识、行为养成问卷及麻风继发性残疾分数,对近期疗效进行测评。结果47例患者的麻风足底溃疡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知晓须带水上油知识的比例由38.30%上升到76.60%;相关行为有了较大程度改善,限制行走者由44.68%上升至80.85%;继发性残疾分数中皲裂及溃疡分数下降,骨缺失分数无变化。结论咨询服务对改善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的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探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4月一2012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3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疾病认知情况、抗病毒疗效、服药持续性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324例患者中能够完全遵照医嘱者78例(24.07%),不能完全依从者246例(75.93%)。心理状态良好者132例(40.74%),其中依从性良好者54例;心理负担较重者192例(59.26%),其中依从性良好者24例。初中及以上学历204例(62.96%),依从性良好者72例;初中以下学历者120例(37.04%),依从性良好者仅6例。不同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的患者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济状况、年龄差异对于依从性也有一定影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与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者及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改善患者医疗费用偿付能力,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教育以及减少社会歧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麻风康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华 《中国康复》2000,15(4):247-249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 :“没有任何疾病能像麻风病那样 ,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多的痛苦和不幸 ,对患者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其危害甚至大于麻风菌。”因此麻风不仅是医学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随着抗麻风联合化疗的广泛应用 ,麻风愈后残疾患者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过现症患者数 ,加强麻风康复工作 ,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我国今后麻风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 ,现就我国麻风康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1 现状1 .1 麻风流行状况  1 949年以来 ,我国累计发现麻风患者近 50万例 ,有 1 3个省 (市 ) ,累计患者人数超过 1万例 ;患病率 60年代高达 2 1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被歧视经历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进行患病情况、被歧视经历、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 50.00%的患者有过因银屑病而被歧视的经历,并且病情严重、有出血、暴露部位有皮损的患者更容易被歧视。有被歧视经历的患者屈服维度得分高于没有被歧视过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无被歧视经历的患者(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被歧视经历,并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引起社会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现状,探讨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6月于湖南省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16名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一般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SUPPH)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的总得分为(62.07±5.21)分;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在受教育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病情了解程度及治疗方式等5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并且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自我减压和正性态度、家庭支持可正向预测心理弹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会影响其心理弹性,较高的自我效能和较好的社会支持会正向促进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麻风麻木足残疾者足保护的方法。方法 295例足底麻木麻风残疾者使用市场购买的符合垫软、底硬、帮高等要求的防护鞋,同时进行足自我护理。随访3年。结果患者均能坚持使用防护鞋,仅1例发生新溃疡,无溃疡复发;足皲裂、溃疡人数分别下降了96.15%和32.81%,骨缺失未增加。结论 防护鞋能有效预防麻风麻木足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教给患者购买防护鞋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是控制足溃疡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麻风畸残患者的康复认知与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麻风畸残患者的康复认知及需求。方法 对7个省的23个麻风防治现场已往接受麻风康复教育的4353例麻风患者以问卷及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80%的患者认知麻风畸残预防及康复的一般常识,知信自我护理预防畸残,但知行未合一;90%的患者欠缺对麻风的早期表现及治疗、畸残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足底溃疡主要防护方法的了解。康复教育的需求方式大部分患者选择医护人员演示(86%)、阅读手册示意图(81%),其次为看录像(70%)、听录音(52%)。结论 麻风康复知行合一势在必行,建议康复教育的时间应提前,内容应系统化,方法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配偶的社会疏离体验。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肿瘤科15名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的配偶经历社会疏离的真实体验共提炼出2个主题及7个副主题:社会疏离的表现(孤独无力感、社交回避)、社会疏离的原因(支持力量薄弱、照顾角色需求、公众歧视、自我歧视、利他心理)。结论: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配偶在患者确诊疾病后存在社会疏离,多呈现消极体验。建议护理人员关注此类人群的消极疏离体验,正确引导他们对HBV及癌症等的态度和行为,降低自我歧视、公众歧视及社交回避;同时充分利用家庭支持来协助肝癌患者配偶降低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的真实心理感受及行为反应,分析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制定相应的方案,降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艾滋歧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名遭受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自尊降低,自我指责,恐惧、绝望及自杀念头,愤怒、仇恨及报复心理等;行为状态主要表现为:隐瞒病情及拒绝就医,产生自杀行为,产生报复行为等。结论医护人员艾滋病歧视可对艾滋患者的心理及行为状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降低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艾滋歧视,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随机抽取滨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100名、滨城区敬老院老年人100名及社区200名老年人,共计4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生活环境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P〈0.05)。敬老院老人心理状况以抑郁最严重,重度抑郁者占17.6%;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重度人际关系敏感者占5.9%。社区老人主要受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敏感较重者占7.7%。焦虑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轻度焦虑者占68.5%,中重度者占31.5%;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和健康状况、子女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结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存在相关性。教育老年人自我宽慰和调适,寻找精神寄托;同时呼吁社会和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